中國人打招呼最常問“吃了嗎”,在他們眼中能吃就是福,認為吃得越多,身體獲取的營養越高。殊不知長期吃的太飽會對身體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不僅僅導致身體肥胖,而且可影響胃腸道功能。
老是吃太飽,有什麼危害?
1、導致身體肥胖
長期高蛋白質和高脂肪的飲食結構會使得大量營養物質在體內堆積,引起身體肥胖和富貴病。肥胖是多種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如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和膽囊炎,還有引起糖尿病、高血壓和動脈硬化。以上疾病又會帶來多種多樣的併發症。
2、腸道疾病
高脂肪的飲食會堵塞在腸道中,造成腸阻塞,使得大便發黑或帶血。另外吃得太飽也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引起消化不良。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極短,大約每2~3天修復一次。上一頓飯還沒有完全消化,這頓飯又吃得很飽,會讓胃部一直處於飽脹狀態,胃黏膜得不到足夠時間修復。胃部會產生大量胃液,破壞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部炎症,導致消化不良,久而久之可引起胃潰瘍或胃糜爛。
3、加重身體疲勞感
長期吃得過飽可引起大腦反應遲鈍,加快大腦衰老速度。吃飽飯後大部分血液流入腸胃系統,説明食物消化,流向大腦的血液有所減少,導致身體處於疲勞狀態,沒有任何精神,甚至降低工作和學習效率。
4、引起老年失智症和癌症
一半以上的老年失智症和青壯年時期長期飽食有關。另外,吃的太飽也會降低抑制細胞癌化因數的活動能力,增加患上癌症幾率。
5、引起骨質疏鬆或急性胰腺炎
長期吃得太飽會使得骨骼過分脫鈣,增加患上骨質疏鬆幾率。尤其是晚餐吃得太飽,再加上喝酒易誘發急性胰腺炎。
6、引起腎病和神經衰弱
吃的太飽會傷害泌尿系統,因為太多非蛋白氮會從腎臟排出,可加重腎臟負擔。晚餐吃得過飽,鼓脹的胃腸會對周圍器官帶來壓迫,使得興奮性擴散到大腦皮質其他部位,最終誘發神經衰弱。
如何拿捏“飽”的尺度?
每頓飯只吃6~7分飽即可,七分飽是胃中還沒有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減慢,此時需立刻離開餐桌。六分飽是撤走食物後,雖然胃中不覺得餓,但會覺得不滿足。平時吃飯時要專心致志且細嚼慢咽,適當的減少食物攝入,能調節腸道菌群,減少毒素進入血液,能改善代謝指標。
溫馨提示
每頓飯至少吃20分鐘,因為從吃第1口飯開始,經過20分鐘後,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吃飯速度過快,大腦還沒有接收到信號,已經攝入太多熱量了,易引起身體肥胖。同時把握好吃飯時間,盡量感覺到有點餓時再吃飯,按時吃飯,不能無故拖延吃飯時間,這樣能避免太饑餓,導致吃得又多又快。每口飯至少咀嚼30次以上,用小湯勺代替筷子,能減慢吃飯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