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和父母分享日常?
更新于:2025-04-07 17:15:04

我家孩子還是一直挺喜歡和我分享日常的,大寶從小學到大學,和我無話不談;二寶上幼稚園,回到家,也是滔滔不絕地和我聊幼稚園的事情。

大寶今年上大一,上了大學和爸爸媽媽建了一個群,經常在群里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或文字,或語音,或視頻。 如果有幾天沒見資訊,我會主動詢問情況,孩子看見總會回復,解釋原因。

有時我對她說的情況也不是很瞭解,產生疑惑,我會在網上查詢,把知道的信息告訴她,她也比較欣賞我對她的理解。

有的信息乍一聽,有點兒著急上火,隨著了解情況的一步步加深,就明白孩子為什麼這麼選擇,相信孩子的能力,給予忠肯的建議,孩子會有理性的思考,審慎地對待自己的未來。

孩子為什麼從來不和爸媽分享日常,通常有這幾個原因:

1、總是被教育

不管孩子對父母說什麼,父母總是批評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父母心裡充滿了急切的愛心,想讓孩子更好,可孩子的初心只是想和父母聊聊家常,可結果是背負了太多的負面情緒,聊天的心情一落千丈,瞬間覺得自己不行了。

時間長了,孩子產生了失望,就關上了溝通的大門,寧肯自己消化,也不想和父母分享日常,害怕指責。因此父母要耐心地多瞭解孩子的情況,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一通批評,雖然父母是愛孩子的,但孩子也被嚇到了。

2、不喜歡嘮叨

孩子給父母分享日常,媽媽一和孩子說話,就滔滔不絕,不說上一個小時結束不了,方方面面囑咐到位。孩子時間有限,想說上幾句話,媽媽說起來就沒完沒了,反而會覺得有些嘮叨,增加心理負擔。

媽媽關心孩子,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彼此舒適即可,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孩子畢竟要長大,獨自面對生活的挑戰,不斷成長。

3、害怕給自己壓力

一和父母交談溝通,父母就給孩子定目標,最近的一次考試要考多少名,成績不能低於多少分,要考上哪所學校,上了大學要保研或者考研等等,家長和孩子都處於焦慮之中。

孩子也想考出好成績,有更好的未來,可是現實生活是“強中自有強中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認知世界里,父母點到為止,讓父母的想法變成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不用父母重點強調自己就會努力拚搏,這樣的關係彼此舒適。

寫在最後

父母都希望孩子經常和自己溝通,分享日常生活,孩子永遠是父母的最愛,不做強勢的父母,多聽孩子在說什麼,多思考孩子在想什麼,正確的引導,提出忠肯的建議,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孩子會很樂於和父母分享,聽取父母的經驗。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