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發現喝粥與死亡率的關係:長期喝粥的人更長壽,怎麼喝好
更新于:2025-04-06 05:46:11

我國兩千多年前就有喝粥的歷史,早在《周書》當中就有明確的描述,醫學剛開始發展的時候,粥就被當作藥物使用。

在黃帝時期有著“粥既能夠飽腹,又可以養身益體”的記載。

到了北宋時期,文人張耒就認為米粥是每日進補的第一妙訣;還有北宋詩人蘇東坡,認為人的身體也需要用米粥進行調養,特別是晚上喝粥滋味更妙。還有深受米粥滋補,活到八十六歲的詩壇壽翁陸游,稱讚喝粥是養生益壽,“只將食粥致神仙”。

然而到了現代,關於粥卻出現了越來越多不好的說法,包括:

“粥是最差的主食”

“經常喝粥不但升血糖,還易長胖”

“粥其實不養胃”

這些說得使得不少愛喝粥的朋友擔憂:難道喝了兩千多年的粥真的毫無好處嗎?

一、哈佛研究:長期喝粥的人或更長壽

一篇名為《哈佛研究:雜糧可能降低癌症風險》研究報告刊登在《每日電訊報》上面。研究人員在對80萬人研究數據整理發現后,每日攝食70g的雜糧粥,能夠降低高達22%的全因死亡率、20%癌症死亡率,同時降低了心臟疾病的死亡風險。

此前,哈佛大學公共健康的負責人吳宇紅博士為代表的團隊也發現了喝粥和死亡率的關係。

他們團隊花費十四年的時間對10萬人進行了隨訪,以此研究喝粥是否能夠養生,最後發現:每天進食接近28g的粗磨穀物(一小碗的量),可以降低5%的死亡風險和9%的心臟疾病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粥指的是粗糧粥。在中醫看來,多喝粗糧、雜糧粥能夠補腎健脾、補氣血、平陰陽、益壽延年。

二、粥是最差主食,不但傷胃還會升血糖?

張文巨集曾疫情期間發佈會上說過“早餐孩子必須吃好,準備雞蛋、牛奶,不許喝粥”,這番話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實際情況是怎麼回事?

其實張文巨集說的不許喝粥,指的是傳統的白粥鹹菜、白粥油條、或者是單純的白粥

因為白粥只能提供較多的碳水,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等比較低,尤其煮過之後的白米營養只會更低。並且白粥的消化速度快,不利於控制血糖。如果長期喝白粥,確實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好影響,比如帶來以下不良影響:

1、傷胃、加重胃病

胃酸分泌多的人、反流性食管炎的人,如果長期食用白粥這一類流食,不僅會促進胃酸的分泌、導致胃酸反流,還可能加重病情。

2、升高血糖

粥是一些稀爛的流食,容易消化並且轉化為血糖,易導致血糖失控,不利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即使是健康患者,長期食用白粥也可能導致血糖波動較大,身體細胞出現胰島素抗性,長期以往會損害身體。

對於怎麼喝粥,陸軍軍醫大學的新橋醫院營養師黃陳給出建議——因為粥糊化程度高,易於人體水解吸收,腸胃負擔較輕,比較適合腸胃功能低下、腸道感染、易腹瀉的人喝,粥含有的小部分鹼可以適當中和部分胃酸,降低消化負擔。

三、健康喝粥,營養搭配是關鍵

其實喝粥還有喝法和搭配,只有選好自己需要的搭配,才更符合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

喝粥的搭配不要單一,可以搭配點蔬菜(涼拌菠菜、白灼芥蘭)、含優質蛋白的食物(牛奶、素什錦、白灼蝦),再來些水果補充纖維蛋白和維生素就更好了。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搭配建議:

消化不良的人:建議少用或不用黃豆、綠豆、黑豆等難消化的豆類,容易產氣,用其他豆類煮粥時可以煮軟一點。如果有嚴重脹氣、腹瀉或便溏的話,則建議用糙米、大黃米、小米、山藥、黏高粱等易消化的食材;

糖尿病人:建議用一半以上的雜豆如芸豆、豌豆、蠶豆作為原材料,盡量不加入糯米、大黃米等易升高血糖的食材,最好不加糖。

喝粥也是一門學問,喝粥並不是隨便煮點白米粥喝,喝粥要喝合適自己身體狀態的粥,才能更好提供給身體營養,並且滋潤身體。

參考資料:

【1】《【漲知識】喝粥能否長壽?哈佛大學用15年的研究告訴你》.央視網.2017-10-13

【2】《白粥養胃?小心越喝越傷!竟然又被騙了好多年》.科普中國.2020-06-04

【3】《越冷越要補,一碗雜糧粥熬出6個健康功效》.生命時報·2015-12-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