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肉的嘌呤含量還高!痛風患者少吃的三種蔬菜,一定要瞭解
更新于:2025-04-06 01:16:21

俗話說“病從口入”,對於痛風患者而言,這句話更是有著切身的體會,這種疾病讓患者在飲食上不得不格外小心。你知道嗎?有些蔬菜的嘌呤含量甚至超過了肉類,對痛風患者來說可謂是“隱形的威脅”。

一、注意這三種蔬菜比肉的嘌呤含量還高!

第一種:蘆筍

這種蔬菜的纖維含量非常高,對於降脂減肥有非常好的積極效應,含有的粗纖維對於改善腸道健康有著積極影響,含有的其他營養素對於增強機體免疫系統功能,具有一定積極效應。但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嘌呤含量也比較高,每100克當中含有的嘌呤含量可達到500毫克,這個數值超過許多肉類。

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蘆筍會成為高嘌呤食物,其實這與它的生長環境和生物特性有關,這種蔬菜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該蔬菜的根部能夠在土壤中充分吸收養分,這種養分還會被儲存在根部,在這一過程中能儲存大量嘌呤物質,這些養分會不斷地供給蘆筍莖部和頂部,這使得蘆筍整個可食用部分都含有比較高的嘌呤物質。

如果攝入過多,那麼可能導致機體尿酸水準升高,誘發一些痛風癥狀發生,建議相關疾病人群在飲食上減少或限制蘆筍的攝入量,或者搭配其他低嘌呤的蔬菜攝入,來中和總體嘌呤攝入量。

第二種:豌豆苗

這種蔬菜的口感非常鮮嫩,而且吃法也非常豐富,許多人都非常喜歡這種蔬菜,它本身的營養價值也非常顯著。

但其中的嘌呤含量也比較高,與蘆筍的嘌呤含量不相上下,每100克當中含量可達500毫克左右,與豌豆苗類似的豆芽類蔬菜含有的嘌呤也比較高。

豌豆苗之所以嘌呤含量比較高,與它的發芽過程產生的生化反應有一定關係,它在生長髮育和代謝活動中會合成和分解嘌呤物質,而這種嘌呤物質在發芽過程中不會被完全分解,而是隨著芽菜的生長出現積累現象,嘌呤含量比較高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對於喜歡吃豌豆苗的人群來說,可以將根部去除,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它的嘌呤含量,最主要的是需要控制攝入量。

第三種:紫菜

這種蔬菜是一種水生植物,它具有非常独特的口感,而且富含纖維素和微量元素非常豐富,可以有效促進我們的腸道功能運作,其含有的碘元素還能有效保護甲狀腺健康,對機體有許多方面的好處。但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嘌呤含量也比較高。

每100克所含的嘌呤量可達到150~500毫克,不同種類的紫菜,其嘌呤含量可能存在顯著差異,生長在富含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海域中的紫菜,其嘌呤含量可能相對較高。

烘乾的方式對嘌呤含量也會造成一定影響,如果出現過度烘乾的現象,會導致紫菜當中的嘌呤物質出現濃縮現象,這就是其含量出現了升高。一般經過標準烘乾的紫菜,每100克乾紫菜,可含有415毫克嘌呤。

這種蔬菜之所以嘌呤含量那麼高,與它的生長環境有關。它主要生長在海水當中,海水當中含有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非常豐富,當然也含有嘌呤這種生物活性物質,它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地吸收海水當中的養分,在這個過程中無法避免地吸收了嘌呤這種物質。

嘌呤這種物質在紫菜生長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生化反應,紫菜會出現合成和分解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導致嘌呤在紫菜體內進行了積累,所以導致這種蔬菜的嘌呤含量比較高。

我們建議高尿酸血症或痛風患者應該控制紫菜的攝入量,盡量避免或減少紫菜攝入,如果需要攝入時,可以與其他低嘌呤食物進行搭配。

痛風疾病是由尿酸代謝異常引起的,一旦發作可以表現為關節頭痛紅腫等癥狀,隨著機體尿酸含量的升高,這些癥狀會越來越嚴重,這些癥狀很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品質,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急性癥狀發生。

所以這類人群要積極控制嘌呤攝入量,同時結合其他醫療治療方法來控制和緩解痛風癥狀。

我們在控制嘌呤攝入量,可能會出現一些飲食方面的誤區。

二、痛風飲食調整時,注意避免這些誤區

對於痛風飲食調整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許多患者都知道需要忌口,在飲食方面盡量減少嘌呤的攝入,但也有可能會因為某方面的誤區,導致誤食了高嘌呤的食物。

誤區一:動物蛋白等於高嘌呤食物

這是多數患者都會出現的誤區,認為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就含有比較高的嘌呤,認為所有的“葷菜”都含有高嘌呤,導致許多患者都很少攝入動物蛋白,這種飲食方法嚴重影響了膳食平衡,可能導致身體所攝入的營養不足。

當然部分動物蛋白食物確實含有比較高的嘌呤,這些動物蛋白食物我們需要注意一下,盡量不要吃海鮮類和動物內臟這兩種動物蛋白食物,常見的動物肝臟,沙丁魚鱈魚等都含有比較高的嘌呤含量,如果攝入過多很可能導致相關癥狀發作。

對於一些豬肉牛羊肉一般的肉類食物,它們的確含有一定嘌呤,但以上述兩種動物蛋白食物相比含量比較低,我們可以適當攝入,但是一定要控制好攝入量。

牛奶蛋類等動物蛋白我們可以放心攝入,它們不僅含有優質的蛋白質,嘌呤含量也比較低,既能幫助我們營養機體,又不會導致痛風指標升高。

誤區二:只喝湯不吃肉,嘌呤不會升高

我國的飲食文化當中認為湯品是比較滋補養生的飲食,但對於痛風患者來說,一些肉湯或者菌菇類湯可能會使我們的痛風指標升高。

部分痛風患者認為只喝湯不吃肉,不會使嘌呤指標升高,實際上只喝湯比只吃肉嘌呤含量升高的可能性更大。

嘌呤這種生物活性物質,它是比較容易溶於水,我們在烹飪的過程中大部分嘌呤都會融入湯內,所以一些肉湯和菌菇類湯,它們的嘌呤含量是比較高的,如果我們攝入這類湯品過多,很可能誘發相關疾病發作。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建議減少肉湯和菌菇湯攝入,或者在烹飪前將這些食物進行焯水,也可以去除一定量嘌呤。

誤區三:只控制嘌呤,不用控制總熱量

部分痛風患者在飲食調整過程中,只關注於嘌呤的總攝入量,認為只要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就不會導致疾病發作了,實際上痛風與長期高熱量飲食也有密切相關的聯繫。

我國2019年版的痛風診治指南當中就明確指出了,痛風和高熱量飲食呈正相關,而且肥胖因素也會影響尿酸水準。

所以痛風人群不能著眼於嘌呤攝入量,還要積極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只有全方位地調整飲食才能穩步高效地控制尿酸水準,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痛風發作。

誤區四:茶水咖啡具有排尿酸作用

有些人認為茶水和咖啡有助於尿酸排出體外,所以部分痛風患者會大量攝入這類飲品,實際上這類飲品對我們的神經有比較大的刺激性作用,如果攝入過多也會增加痛風發作風險。

因為這類飲品會使我們的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可能會導致晚上睡不著,這嚴重干擾了我們的作息,作息紊亂又會影響代謝系統,而痛風又是代謝紊亂的表現之一,所以攝入這類飲品可能會刺激代謝系統損傷,對於控制痛風發作有負面影響。

我們建議減少這類飲品的攝入,多喝一些白開水來促進尿液排出,這樣可以促進尿酸排出體外,痛風患者每天要飲用兩升左右飲用水,如果出現了腎臟結石的問題,可以適當增加飲水量,如果伴隨著其他腎臟問題,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飲水量,以免攝水量過多造成腎臟負擔。對於痛風患者,我們除了要了解這些誤區外,還要積極地監測疾病變化。

三、建議痛風患者及時監測這些指標

需要監測一個關鍵指標血尿酸,正常情況下,男性該指標水平不超過420 μmol/L,女性不能超過360 μmol/L,已經絕經的女性和男性標準一致。

這個指標能夠直觀地觀察機體尿酸代謝問題,如果這項指標異常升高,則意味著尿酸鹽在關節和軟組織內可能會發生沉積現象。這項指標還是我們監測藥物療效和尿酸控制情況的重要指標,根據這項指標可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來保證治療效果和效率。

我們還需要監測腎功能,尿酸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尿酸水準會對腎臟功能造成一定影響,如果該水準長期處於較高狀態下,那麼對腎臟的負擔也比較大,腎臟長期處於負荷狀態,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我們通過監測尿肌酐和尿素氮可以反映腎臟的排泄和過濾功能,如果功能已經出現了損傷現象,則意味著機體內的尿酸無法正常排出體外,這種情況可能會加重病情,對此需要進行醫療干預。

我們還需要監測血常規,監測質量指標,主要是觀察機體的白細胞計數和紅細胞沉降率,這兩個指標可以反映機體是否發生了炎症反應,還能有效反映炎症的嚴重程度。

痛風鹽在機體內發生沉降后,會對關節或周圍組織進行腐蝕,機體對於這種物質會進行干預,免疫系統發作就會造成組織周圍出現炎症反應。

瞭解這一指標能夠及時發現感染跡象並採取措施。

我們還需要監測C反應蛋白和血沉,這些指標可以有效反映疾病活動性,如果處於疾病發作期這項指標會出現升高現象,血沉也會出現加快現象,此時我們就能看出病情是否在發作期。

根據這一指標對於病情活躍的患者進行治療力度加強,可以有效緩解一些急性癥狀發生,有效預防一些不必要的損傷。

痛風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飲食調整,對一些比肉嘌呤含量還高的蔬菜一定要限制攝入,上面提到的這三種蔬菜,我們都需要積極控制攝入量,除此之外一定要避開飲食調整的誤區,積極地監測痛風指標,提高生活品質。

文獻參考:

[1]《高尿酸協會“禍害”身體多個器官,這些食物一定要少吃!》。健康時報.2022-10-17.

[2]《尿酸高是吃出來的?很多人都誤解了!可能是這些地方出了問題…》。科普中國.2022-01-10.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