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混動”,插混技術和增程技術誰更強?比亞迪告訴你答案
對於有著里程焦慮的車主來說,選擇一台混動車型是比較適合的,而“混動車型”又分為插電式混動和增程式混動,這兩種技術到底選誰好?
實際上,在2023年中國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歐陽院士認為相比增程混動,插電混動的運行模式就比較多,比如說既可以串聯,也可以並聯,它是一種混聯模式,也就是說發動機不僅可以發電,也可以與電機共同驅動車輛(並聯),甚至單獨驅動車輛。
但是在時隔2年之後,在今年的百人會論壇上,楊院士說某款插混車的後排地板是純平的,就主觀臆斷是增程技術,鬧了個大烏龍。再度引發了大家關於插混技術和增程技術的討論——到底誰更適合現代家庭。
首先從技術方面來看,增程技術其實是包含在插混技術之內的,畢竟在高速階段,插混車型搭載的發動機,是可以直接參與動力輸出的,而增程車型的增程器並不參與動力輸出,依舊只能給電機供電。簡而言之就是,增程車型可以做到的,插混車型也可以,而插混車型能做到的,增程車型卻無法達到。而目前市面上,以比亞迪為主的車企,依舊堅持插混技術,不僅技術路線工況路線更多,而且門檻更高,是需要有一定的技術積累的。而增程車型主要集中在造車新勢力品牌旗下,因為想要在短時間內研究插混技術是不現實的,只能選擇增程技術,相當於是選擇了插混技術的減配版。
從比亞迪搭載的第五代DM技術來看,採用插混技術的車型,在油耗上表現更好,之前的秦L DM-i可以做到饋電油耗低至2.9L,就是這項技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為高速狀態下,發動機可以直接驅動車輪,減少了動力耗損,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而增程車型,需要先發電,再由電機驅動車輛,中間耗損達到20%,所以高速狀態增程車並如插混車型省油。
而在長途自駕的過程中,增程車型在能量轉化過程中,又20%的能量耗損,如果搭載100kW的發動機,最後只有80%功率用於驅動車輪,而插混車型只有5%左右的耗損,所以相比較之下,插混車型的性能要更強。此外,因為插混車型在動力輸出過程中,只需要更低的功率運行,所以開起來NVH表現會比增程車型更好。
而很多人對於增程車型有質疑,核心原因就是擔心——一旦電機出現故障,因為增程器是沒辦法直接驅動車輛的,所以車輛就會出現趴窩跑不起來的情況。而插混車型是採用發動機+電機同時驅動的形式,所以安全冗餘更足。
就拿比亞迪舉例子,之所以一直堅持插混技術,一方面是有技術積累,另一方面就是這項技術有發展升級的空間,從2008年推出插混車型F3DM,歷經17年之後帶來了第五代DM技術,將油耗帶入了“2L時代”,可以說是行業的顛覆性技術了,而搭載了這套DM技術的車型,往往擁有更低的油耗和更長的續航,而這些都是消費者所關注的,意味著沒有里程焦慮,而且還能有更低的用車成本,何樂不為呢?
不僅比亞迪堅持插混技術,吉利、奇瑞這些傳統汽車大廠,都在不斷升級插混技術,10幾年的技術積累,可不是新勢力一朝一夕能追趕上的。
而回歸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的本質來看,要的就是倡導綠色、環保的屬性,而增程車型擁有更大的電池和更高的油耗,顯然是不符合這項初衷的。而插混車型電池更小、油耗更低,符合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所以,在實際體驗過增程和插混車型后,我認為插混技術才更有未來發展前景,憑藉著低油耗、長續航的屬性,將會成為消費者更優選。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