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中最為主要的元兇。據研究顯示,在60歲及以上的人群中,有超過80%的個體面臨動脈粥樣硬化的挑戰。最近,來自中國藥科大學的研究者們揭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發現:高於生理需求量的維生素B1補充劑——特別是焦磷酸硫胺素(TPP),能顯著降低小鼠中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這一發現向我們展示了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新方向。
在醫學領域,動脈粥樣硬化長期被視為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狀態,但最新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現象: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在中年階段可能是可逆的。這一發現得益於中國醫科大學的胡慶華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他們的研究成果已在《歐洲心臟病學》雜誌上發表。研究突破性地指出,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嘌呤受體P2Y6R在促進巨噬細胞泡沫化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更為關鍵的是,他們發現焦磷酸硫胺素(TPP),一種維生素B1補充劑,能有效抑制P2Y6R的活性,並在超生理劑量下顯著減少實驗鼠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為防治此類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維生素B1,或稱硫胺素,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人體通過食物攝取維生素B1後,在小腸黏膜和肝臟的作用下轉化成約80%的TPP和10%的TTP,其餘形態包括遊離維生素B1或單磷酸硫胺素TMP。由於維生素B1是水溶性的,並且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因此一旦攝入不足,便易發生缺乏症,早期表現包括疲勞、記憶力減退、情緒煩躁、睡眠問題、厭食、腹痛以及心臟疼痛等。
維生素B1的嚴重缺乏會對心血管、神經和免疫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引起包括周圍神經病、肌無力、下肢麻痹、癱瘓和心臟擴大在內的腳氣病癥狀。根據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主任醫師趙乃倩的說法,維生素B1缺乏症在長期酗酒者和經常食用精製穀物的人群中較為常見。此外,長時間禁食、極端節食、胃腸道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血液透析患者、癌症患者、全身性感染患者以及孕產婦也是維生素B1缺乏的高風險群體。這些發現強調了維生素B1在預防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進程中的潛在重要性,同時提醒了人們注意維持適當的維生素B1水準,以促進整體健康。
體能減退:患者在進行較強度運動時,可能會遇到體能明顯下降的問題,這表現為呼吸加速和心跳加快。這種現象通常是由於心臟的供血不足,背後的原因很可能是動脈的硬化。
四肢發涼:動脈硬化的早期信號之一可能是手腳持續冷冷的感覺,尤其在寒冷的季節裡更為明顯。這種情況是因為血液流動受阻,導致遠端肢體供血不足。頭部不適:由於腦部血流減少,動脈硬化的個體可能會感到頭暈或頭痛,這些癥狀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波動時可能會加劇。心律異常:動脈硬化可能會妨礙心臟的正常供血,致使患者出現心跳不規則。常見的表現包括心跳加速和胸部壓迫感。血壓不穩定:受動脈硬化影響,患者的血壓可能出現不穩定,尤其是收縮期血壓。血壓的這種波動增加了心血管問題的風險。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