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單親媽媽,背著女兒送外賣三年後,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子。
這並不是小說里女主的逆襲情節,而是發生在安慶的真實故事。
01
2018年,年僅18歲的陳佳欣結婚了。
在江西農村,不上學的女娃這個年齡正是婚配最佳時期,所以陳佳欣對於結婚這件事,並沒有抵觸心理。
幸運的是,婚後丈夫對她也很好,陳佳欣很幸福。
第二年,女兒小朦出生。這本是一件喜事,夫妻二人都很期待。
可不曾想,也是這一年,丈夫因一場車禍撒手人寰。
受到重創的陳佳欣,還沒有從失去丈夫的悲痛中走出,半個月後,又被婆婆毒罵著趕出了家門。
陳佳欣至今都記得,那是一個寒冬的夜晚,婆婆一邊扔她的行李,一邊說著惡毒的話:
“我兒子的賠償金,你就別想了,生個賠錢貨,趕緊有多遠滾多遠。”
陳佳欣看著懷裡剛滿五個月的女兒,再看看狼狽不堪的自己,她想過拿起法律武器,要回屬於自己與女兒的東西。
可是,結婚時候未到法定年齡,沒有領結婚證,連與婆婆對簿公堂的機會都沒有。
走投無路之時,她只好敲開父母的家門,幸好父母願意“收留她”。
當陳佳欣母親瞭解事情真相後,心疼女兒還這麼小,就要遭受這般苦難,便勸說陳佳欣,把孩子留在家裡,他們帶著,讓陳佳欣出去:
“你還年輕,還有很多可能性,帶著這個拖油瓶,怎麼辦?”
道理陳佳欣懂,一個女孩在外謀生本就不易,何況還帶著嗷嗷待哺的孩子。
此時的陳佳欣陷入了兩難境地,未來的路,到底會是什麼樣子,一無所知,而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關就是要不要“骨肉分離”,自己出去闖。
老天給的劇本很難,可陳佳欣不想妥協。
命運和婆家越是無情,她越是想要撞出一個光明的未來。
19歲的陳佳欣,帶著女兒和兜里僅有的幾百塊,離開了江西,坐上了前往安慶的車。
02
謀生之路就此開啟。
她諮詢了很多工作,可薪資太低了。
一個月兩三千,租房、吃飯、日常開銷,這點錢根本無法滿足她們母女兩人的基本生活。
如果孩子再有個頭疼腦熱,更是緊張。而且這些工作都很忙,根本沒多餘時間照顧女兒。
直到看到外賣員的招聘廣告,陳佳欣眼睛亮了。
她算了一下,如果勤勞一點,一個月掙七八千不是問題,重點還可以把女兒帶在身邊。
此後,安慶的外賣員中,多了一道與眾不同的風景線——背著孩子送餐的年輕姑娘。
工作很辛苦,風吹雨曬是常態,但是陳佳欣從沒有喊苦喊累,她心裡明白,這輩子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同時,她也希望能夠做女兒的靠山。
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大多數的房子都沒有電梯,她就得背著孩子上樓下樓。
這一干就是三年。
2022年,偶然的街頭採訪,讓陳佳欣走入了眾人的視線。
當面對鏡頭談及曾經的遭遇時,她輕描淡寫,仿佛在說著別人的故事。
當網友們為她憤憤不平,甚至提出要幫她聲討婆婆時,她卻說出了令人震驚的話:
“不了,我還年輕,可以奮鬥,而她已垂暮,而且她也失去了她的孩子。”
陳佳欣說出這句話時,我們才明白,人性最閃耀的東西,是刻在骨子裡的善良,和經歷苦難后的慈悲之心。
之後,記者想給她一些金錢上的説明,被陳佳欣謝絕。她說:
“我可以靠自己,21歲正是吃苦的年紀。”
安慶婦聯看到了她的報導,也想伸出援手,但陳佳欣拒絕所有慈善捐助,僅接受就業指導與法律援助。
03
2024年年底,陳佳欣靠著這些年的打拼,在安慶開了一家小吃店,也真正擁有了家,一個讓自己與女兒小朦“別人再也趕不走的家”。
她說:“要賺錢,給小朦上大學,至少不會像她這樣早早的就結婚。”
尊重每一種選擇,接納每一份不同,懂他人不易。
陳佳欣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的真正含義。
來源: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