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總被一些很小的事觸發情緒反應,即便理智上你明白那都是芝麻绿豆不值一提。
你能感受到情緒蔓延到自己身體各個部位,不受控制、混亂的同時,又整個人僵住,手和臉都很麻木。
接著你會想:“救命,這種感覺又來了。”
那是一種你堅信,無論自己說什麼、做什麼,最後都會把事情搞砸的感覺,在重要場合中頭腦一片空白的感覺,赤身裸體孤立無緣的感覺。
最後你發現,自己再一次陷入了崩潰、大哭、發抖的處境中......
如果你有類似的情緒失調體驗,那麼,我想帶你瞭解一種創傷綜合症:
複雜型創傷后應激障礙(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CPTSD。
PTSD我們都聽過——創傷后應激障礙,通常指遭受到相對短暫但破壞性強的事件后,造成的創傷,比如戰爭、強姦、意外事故、恐襲等。
而CPTSD,是一種更為嚴重的創傷后應激障礙。
指的是一個人在經歷長期的、反覆的人為創傷事件后形成的一種精神障礙,比如情感忽視、羞辱、霸凌等。
國外一個熱帖中,就有許多網友分享:CPTSD,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讓我們打開一顆受傷的心,看看它在遭遇著什麼——
我經常思念一個自己從未擁有過的家。
人在“家”中,我卻不斷地想回家。
一個詞:殘障。
我無法保住工作、上學,或與他人建立關係。
我看起來完全正常,一開始表現得與常人無異,但我不能保持這個假像太久。裂縫開始出現,我逐漸惡化,然後再也無法隱藏自己的缺陷了。
在努力嘗試變得有用、正常,並最終以失敗告終的迴圈中,我強烈地感到羞辱。
我無法擺脫這個迴圈,也無法在任何領域取得實際進展。
患上CPTSD,就像被困在一個你無法掙脫的溝渠里。
你不能回去,也無法前進,你只是完全被卡住了。
就像我被困在一個玻璃盒裡,我可以看到世界在我周圍不斷運轉,卻不被允許跟隨它一起前進。
儘管我如此渴望參與這個世界,成為其中一員,卻註定永遠只能是一個旁觀者。
我感覺自己沒有未來,無處可去,沒有技能,毫無價值。就像我不配得到任何好東西一樣。
我總是猶豫不決,擔心接下來要發生什麼。
患有CPTSD的人會自我孤立,這是因為我們不斷被困在一個毀滅性的地獄中,總是無法滿足,又總是“過剩”。
出門社交經常會導致毀滅性後果,因為CPTSD會在某個時刻背叛我們,讓我們做出尷尬難當的舉止。
然後我們不得不回家,獨自面對這一切,陷入自我厭惡的深淵,花費數小時去責備自己那些無法自控的過度自曝(創傷反應)行為,與任何其他身體和大腦做的“奇怪”的、背叛自我意志的事情。
我們很害怕自己影響到別人,更加害怕“佔用到資源”。
正常人根本不知道他們建議“你只需要多接觸人”時,是在要求我們做什麼。
你可能不明白,但你不需要“明白”,只需要做到“接受”。
這對我們來說是純粹的折磨,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從中恢復過來。
自我孤立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生存機制,而不是一種選擇。
CPTSD會影響到你的消費行為嗎?也有一名網友發帖問道。
最高讚的留言是——
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有什麼價值,所以無論需要什麼,我都會拖延或者放棄。
如果讓我自己決定,我不會吃高品質的食物,也不會有溫暖的房子、車子、舒適的床或者體面的衣服。
雖然我經濟上能夠負擔得起這些,但我常常覺得我掙來的錢不屬於我。
就算我工作再努力,我也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這些東西。
一個網友分享,自己的前女友因為深陷CPTSD,選擇和他結束關係——
我的前女友昨天剛和我分手。
她的創傷被觸發後,如今正處於人生最低谷的時期。
如她所說:“你很棒,你是我所擁有過的最健康的親密關係,但我現在幾乎無法關注自己,更不用說處在一段戀愛關係中了。”
我認為“表現優異”的孩子,實際上可能只是極度害怕犯錯,這是年幼的孩子不應該感受到的。
一個乖巧的孩子,並不等於一個健康的孩子。
有此感想,是因為我在Facebook上看到了這篇推文,相比你們也有共鳴:
“童年焦慮障礙最糟糕的把戲就是,在你的早年裡,人們會因為你比同齡人更成熟而讚揚你,因為你不喜歡引起注意,不會表達自己,只想獨自呆著,這使得你成為一道風景線,而你開始相信這是一種美德。但實際上,在正常的社交發展能力中,你遠遠落後於同齡人,誰知道你還能不能追趕上來。”
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常貼切。
小時候,我總是以比同學更“成熟”為榮。直到現在,我才明白那是多麼糟糕的一件事。
童年經歷過虐待的孩子長大后,一個顯著癥狀是:你渴望有人拯救你,等待別人來救你。
因為當你還是個孩子時,沒有人在那裡。沒有人説明過你。
而你還太小,很脆弱,不知道該怎麼做。你希望成為一個得到支持和保護的孩子。
你現在依然如此。
一位正在痊癒路上的網友說——
我經常和我的諮詢師說:
“我只是想感受到安全和被別人需要,沒人懷著別有用心的動機來接近我,就像我對身邊其他人那樣。我想知道我可以一團糟,有人會陪著我並安慰我,且不期望我付出兩三倍的回報,因為他們覺得我欠他們的。”
如今,我正作為自己的父母,自我養育著自己,治癒著自己,儘管這有些孤獨。
根據我心理醫生的說法:“我們不會以傳統意義上的方式痊癒,”他說,“但我們確實能做到成功地管理它。”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
現在的我,就如同站在一輛鳴著笛的消防車旁邊。
而“痊癒”意味著,這輛消防車會越開越遠,我依舊能意識到它的存在,但它再也無法支配我。
我希望能達到這個境界。我一直在努力。
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不原諒也沒關係》一書的作者彼特·沃克,人生很長時間里也受困於CPTSD。
幾乎每一天,他都在被情緒閃回、毒性羞恥感、自我遺棄、惡性內在批判和社交焦慮所折磨。
花了多年的時間,才讓自己的心得以痊癒。
但一切並沒有白費。
曾經的他,只會被情緒的巨浪擊垮。如今的他,仿佛有了衝浪板,能在情緒的波濤上衝浪。
他有一句話,深深觸動著我:“創傷不是你的錯,但復原是你的責任。”
此刻,我也想把這句話送給你。
來源:壹心理
圖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