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掙18萬的麥琳,又被網友抵制了
更新于:2025-03-26 00:57:38

麥琳曾經非常篤定地說,如果離了婚,她找個月薪兩三千的工作,生活品質會像坐火箭一樣上升。

網友非常好奇,也非常想看她實踐這個行為藝術——如何在全國消費最高的城市之一,靠月薪2-3千實現生活品質的火箭式上升。

但她下了節目就把這些豪言壯語拋之腦後,現在她的身份認證是藝人,簽公司、上綜藝、接商業代言、每隔幾天一個熱搜,馬上還有一個短劇要開拍……

她在星圖上的報價,20秒12萬,一分鐘18萬,這意味著她出鏡一分鐘,能頂很多網友不吃不喝一兩年的收入。

網友們在每一個她代言或合作的品牌和節目下面憤怒地抵制:

“如果黑紅流量能夠變現的話,國家公民從小所受教育的美好品質將變得一文不值。”

首先說明,我一向不參加集體抵制活動,但我能理解網友們的憤怒點在哪。

首先我對她所簽約的MCN策劃的各種迷惑的行銷,欣賞不來。

她的身份認證是藝人,但是娛樂圈的藝人,要麼會唱歌,要麼會跳舞,要麼會演戲,要麼能用臉殺人,要麼機敏深刻妙語連珠,更別說那些六邊形戰士。

她現在的內容,我沒看到才華和技藝在身,換句話說,她並沒有核心價值可以對受眾提供。

她號的內容,我刷到過一些,主要策劃思路就是玩梗。

把再見愛人裡那些引起爭議的地方,一次又一次地拿出來情景重現。

什麼“不錄”之舞,什麼“草字頭“+”“熏雞”擺拍,什麼“青團奶皮子”……

錄綜藝節目就要複讀機一樣故意重複“心趴”、“我配擁有一杯咖啡嗎”,生怕觀眾忘了她是因為這些走紅的。

她的粉絲誇她勇敢自信正面剛惡評,但對我個人來說,每一次刷到她重現這些場景都有點PTSD,橫橫橫的笑聲,陰森森的配樂,氣哼哼的回憶,又一次襲擊了我。

儘管我每次被推送都點了不喜歡,但平臺跟中了邪一樣,還是給我硬推。

她所簽約的MCN公司剛被新華日報點名過,“為黑紅藝人重造人設洗白獲得流量關注”。

是的,MCN公司的核心目標是通過流量來掙錢,他們為了簽約,什麼餅都敢畫,只要有流量的就是有價值的內容,並不會在意那個具體的人形象是否健康,輿論是否正面,以後的人生該怎麼繼續。

說白了就是騙你掙快錢。

麥琳剛簽約還在試水階段的時候,留幾手就勸過她,別著急出來,先沉澱一段時間。

雖然留幾手當丈夫是負分滾粗型,但是作為一個經歷了幾代互聯網產品更迭還活躍的老網紅,他的建議還是經驗之談。

他說的“沉澱”,有兩個意思,一方面是指要避避風頭,在腥風血雨的時候,等輿情平息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確實是從內容上需要沉澱。

人不會在下了節目後突然大變活人,她的無縫營業,依然延續了她在認知和社會化上的短板。如果她用這段時間去讀書充電,去做一件實實在在的善事,去找份正常工作體驗下人間疾苦,沉澱心境後,再回到大眾視野中,那時她可以講的“自我蛻變”故事,會更有說服力。

現在,她著急出來變現,唯一可以貢獻的內容,就是自己的“黑料”。

本來網友煩的就是節目裡的形象和表達,但她還不斷拿這些內容去刺激網友,甚至靠這個形象來賺錢,自然會激起更大的批評和抵制。

MCN把麥琳當做釣魚的餌,不會管餌最後會被啃食成什麼模樣,大不了再換一個新餌。而麥琳看到蜂擁而至的魚群,卻是一種“我發財了”的興奮感。

看到一個叫“芝士姐”的博主總結說:

“麥琳身上有一種非常典型的思想,風浪越大魚越貴。這是她骨子裡深信的東西。”

我覺得她總結得非常精準。

每年那麼多綜藝,那麼多嘉賓,才高八鬥的有,貌美如花的有,可以這麼說,無論在學歷還是認知上,麥琳都是比較弱的一檔。

其他人下了節目,也都是回歸了自己的老本行,該拍戲拍戲,該經商經商,該上班上班,該走秀走秀,因為這是立足社會的核心價值,而上節目只是一段人生插曲。

再見愛人4季的嘉賓,因為節目翻紅獲得更多工作機會的,只有郭柯宇一人,但她紅得讓人無話可說,她在節目中展現的知性、寬廣、智慧的女性形象,與她導演的身份是契合的,可持續的。

想靠一個18天的節目,就進娛樂圈當藝人的,麥琳是第一個。

正因為她內心知道,自己沒有東西可以持續地提供給觀眾,所以她才如此看重熱度,要急著吃下這波流量,吃相也猴急了些。

她身上是有賭性的,她賭的是與這家MCN合作,對方靠買水軍,靠花錢投流,能把她洗白捧紅。

MCN也在賭,他們賭的是靠資本可以洗腦網友,扭轉價值觀,只要流量足夠大,總能找到她的垂直韭菜地。

網友不是不想看到一個女性的成長和進步,不是不想看到家庭主婦重新回歸職場,大家只是不想看到這樣的“東山再起”——

MCN用資本操控輿論,雇傭水軍污染網路空間,讓一個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在短短兩個月內就迎來了金錢和名聲的大豐收。

一個自稱有閱讀障礙不愛看書的人,可以接到誇克瀏覽器的代言廣告。

一個在育兒方面引起過爭議的人,成為嬰幼兒奶粉冠名的綜藝節目嘉賓。

一個沒有任何演戲經驗的人,公司為她花幾十萬買海外短劇劇本讓她當女一號。

娛樂圈那麼多才藝俱佳卻默默無聞的人,經歷高考+藝考,跑劇組面試,跑龍套吃盒飯,都輪不上這樣的資源,她只是因為社會化程度低而展現的奇特言行,資本聞著味就來力捧了,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嗎?

沒有才藝,甚至黑紅,卻當上藝人,一分鐘賺18萬,這確實是對在社會中默默奮鬥,依靠誠實勞動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的打擊。

大概MCN沒料到,他們成功洗白了張大大,卻在麥琳這裡,遭遇了網友的持續抵抗。

某彩妝品牌本來計劃2月讓她帶貨唇膏,因為網友反對,而取消了合作。

麥琳上親子綜藝節目當觀察嘉賓,因為網友的憤怒聲討,冠名商連夜剪輯麥琳鏡頭中的品牌logo。

某零食品牌作為贊助商發聲明撇清關係:“該藝人的行為純屬個人行為,與我們品牌沒有關聯”。

直到資本遇到資本的反抗,麥琳和她的MCN公司才終於服軟了一回,不再玩梗了,也不拱火了,他們一起策劃了“向公眾道歉”視頻,又上了一回熱搜。

但這則道歉視頻又又又翻車了,很多專業公關人士出來解讀了,從速度、擔責、行動、溝通四方面都是失敗的範本。不但沒有獲得大眾的原諒,反而引起了二次危機。

表面上她是在道歉,其實是在偷換概念,轉嫁責任,宣傳自己的商業價值。

1.責怪網友網暴她,讓她每天以淚洗面——既然鐵了心吃娛樂圈這碗飯,承受輿論與評價就是工作的一部分,郭德綱說了,藝人掙的一半都是挨駡的錢。

2.網友在品牌方和相關單位那裡投訴,想斷一個家庭主婦的生路——冤有頭債有主,別賴網友頭上,明明是資本方和老闆們覺得藝人與品牌形象不符,才連夜要求電視台剪輯的。

3.雖然行為很自我,但“熏雞事件”對這個社會,對這個行業的商家帶來了價值——我是有點不對啦,但是我帶貨能力很強的,借這次熱搜,希望接到更多的商單。

但看看評論區,一片和諧,並沒有像她訴苦的那樣,網友集體網暴她,反而全部都是誇她自信美麗,說她不需要道歉的。

明明是道歉聲明,結尾卻是:從現在開始,我會直面網暴,因為我問心無愧!

看到這歐亨利式的結尾,我真的笑得一口水噴上天,這位姐姐,果真是從頭到尾沒想改啊!

來源: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