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周杰倫忽然上了熱搜。
上熱搜並不稀奇。
但這次,周杰倫和許多品牌方卻十分緊張。
前天開始,在各個微信群開始瘋傳一張圖。
說的是,某個超級一線明星,在澳門賭場豪賭了幾天幾夜,大輸特輸。
具體包括:10.3億的現金、私人飛機、北京朝陽的別墅、上海陸家嘴的頂級公寓。
誇張的是,還向黑幫借了3億多的高利貸。
更誇張的是,慢慢的風向變了,先是傳成了某Z姓男藝人。
然後直指周杰倫。
越傳越邪乎,甚至說已經驚動澳門金融局,馬上要展開調查。
沸反盈天之下,周杰倫所在公司不得不迅速回應。
回應後,造謠者立馬刪帖。但回看整個謠言出現的始末,很有意思,也值得警惕。
原來謠言就是如此產生與傳播的。
這是8個令人細思極恐的真相。
1
謠言
從來不是今天才出現的
它只是一次次的重複傳播。
其實,關於周杰倫在澳門輸光家產的謠言,去年就出現過。
只不過,去年傳的是輸掉了20億,今年傳的是輸掉了10億。
那麼,到明年,周杰倫會不會被傳輸掉30億?
為什麼謠言一直還在?
是因為去年傳的沒今年這麼迅猛,當事公司也沒站出來公開闢謠,以致流毒至今。
當然,有時候,闢謠也可能沒有什麼作用。
2
謠言的出處
比謠言本身更耐人尋味
它們要麼是單方面的資訊源,要麼和謠言中提到的事風馬牛不相及。
總之,一切都不太合常理。
比如周杰倫這次。
事後發現,爆料者的IP,竟然在黑龍江。
一個身在黑龍江的網友,怎麼會知道周杰倫在澳門輸掉了這麼多錢。
而且,對整件事情的過程知道得如此詳細?
其中邏輯,實在太荒謬。
以致微博首席執行官都發文公開回應:
傳聞缺乏實質證據,主要信源為匿名帳號,以及行銷號,存在動機和邏輯漏洞……
3
謠言的背後
都是人性的弱點
為什麼,這次周杰倫的謠言,流傳得這麼廣,而且相信的人這麼多?
是因為它切中了一系列的人性弱點:
比如一些人見不得別人好。
小人物最喜歡看大人物倒楣。
那些生活光鮮的人,突然從高空跌落,更會讓旁觀者尖叫,內心欣喜。
一線超級明星,澳門豪賭,七天七夜。
幾乎每一個關鍵詞都撩撥人心,讓人全身顫抖不已。
輸光家產、一夜過得比普通人還不如,更讓許多人產生變態的內心快感。
造謠者捕捉到人性的弱點,製造出周杰倫澳門輸光家產的“完美謊言”。
謠言如山火般在網路流傳。
4
謠言追逐的
往往是流量和利益
現在還不能確定。
“周杰倫澳門輸光家產”的謠言出臺,到底是什麼原因?
但從過往的案例來看,謠言並不會憑空產生。
它要麼追逐的是流量,要麼追逐的是實打實的利益。
比如,曾經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的千萬網紅“貓一杯”翻車事件。
一段“小學生秦朗丟作業”的視頻,徹底引爆網路。
巴黎街頭,有個法國人遞給她兩本中國寒假作業,請她還給主人。
這一看就像劇本,“貓一杯”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但為什麼放任謠言傳播?
無非是因為視頻能夠產生流量,流量的盡頭是真金白銀。
只可惜,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5
普通人喜歡圍觀
不喜歡思考
謠言之所以能廣為流傳,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普通人的推波助瀾。
人都有看熱鬧和獵奇的心理。
看到一些明顯有悖常理但與眾不同的事,他們首先做的,往往是傳播和效仿。
比如,那個耳熟能詳的故事。
看到一個人抬頭看天,一群人馬上跟著做同樣的動作。
後來者根本沒看到什麼,而第一個抬頭看天的人不過是脖子酸了。
普通人喜歡圍觀、點讚、轉發,不喜歡思考。
這正是明星和公眾人物花邊、八卦、謠言層出不窮的原因。
6
毀掉一個人
一張嘴就夠了
網路謠言為什麼如此令人深惡痛絕?
因為謠言的成本幾乎為零,但闢謠的難度太大太大。
現在要在網路上毀掉一個人,一張嘴就夠了。
幾張來源不明的截圖,一段似是而非的聊天記錄。
動一動手指,發到網上,就能讓一個人徹底“社死”,甚至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而要讓一個人恢復名譽,還他的清白,則需要花上成千上萬倍的努力。
這次席捲全網的“周杰倫輸光家產”的謠言,幾個行銷號就引爆了輿論。
周杰倫所在公司,卻不得不鄭重其事的出來公開否認。
周杰倫自己與好友,也不得不亮相與佐證。
而這一切,對周杰倫的事業,或多或少有著影響,但沒有人在乎這些。
他們享受的,是操縱輿論的快感。
7
不止公眾人物會被造謠
很多人覺得,謠言離我們非常遙遠。
其實,不然。
看看這些年,普通人受到的謠言攻擊還少嗎?
杭州 女子,社區快遞站取快遞,被造謠出軌;
上海女孩16歲生日紀念照被盜圖造謠、遭遇網暴;
四川德陽女醫生與兩個未成年人發生衝突,遭“人肉搜索”和造謠,服藥自殺......
諸如此類,實在太多。
不同的是,普通人遭遇謠言,沒有明星這麼受關注。
他們無力反抗,只能默默承受。
一條不起眼的謠言,可能就是壓垮他們的一座山,是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刀砍在普通人身上,刀刀見血。
圖源/視覺中國
8
自媒體時代
何以直面沸沸揚揚的謠言
很喜歡馬克吐溫說過的一句話:
“真理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就走遍了半個世界。”
它深刻的詮釋了謠言的惡劣、快速和窒息性。
特別是在這個自媒體時代,謠言的數量與速度都在呈現指數級的增長。
AI技術出現后,所謂的AI換臉、AI換聲,讓謠言更加變得真假難辨。
何以面對沸沸揚揚的謠言?
我覺得,有三件事情不可或缺,值得每個人去做。
第一、時刻保持寶貴的判斷力。
清醒、理智,保持分析能力。
是我們在紛繁複雜的網路中必備的技能。
任何時候,遇見所謂“片段化”的資訊,都試著去還原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只有一兩個沒頭沒尾的情節,或是讓人血脈賁張的片段。
都請冷靜,保持高度的懷疑。
第二、未知全貌,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沉默。
你永遠不知道,你一次對謠言的轉發與點讚,對別人會造成怎樣的傷害。
這個時代,真假難辨。
你不經意的話語,可能就是直指他人的網路暴力。
圖源/視覺中國
請一定克制自己。
傷害、詆毀別人的話少說。
多讚美、多中立、多理性。
第三、永遠保持內心的善意與溫度。
我們都孤獨的行走在這人世間。
人與人的理解與依靠,是這世間最好的溫度。
所以,請一定要對他人的苦難保持同情,對他人的生活保持必要的尊重。
不被謠言迷惑,不要被造謠者利用。
你一次不網暴,拯救的可能就是一個瀕臨崩潰的靈魂;
你一次冷靜的不轉發,也許就能陪伴另一個人走過那段很黑的路;
你一次對事情真相的還原,給予別人的可能是無窮大的支援與同情。
圖源/視覺中國
任何時候,都記得保持內心的善意、溫暖以及光。
最後,用我很喜歡的作家劉娜的一段話,作為總結吧。
世界很大,很複雜。
持質疑,方可得事實。
持清醒,方可得明凈。
持客觀,方可得真相。
持修行,方可得始終。
全民自媒體的時代,要持戒而行。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
來源/脆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