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網癮和購物欲有多大?
不止一個人發現,年過半百的父母,從早上起床到夜裡睡覺,除了吃飯、接送孩子,手機不離手。當夜裡關上燈,合上門,手機的聲音、光亮依舊從臥室傳出。被反覆告知傷眼後,便貼著耳朵聽完。
他們沉迷於直播間和短視頻里的人設、劇情,認下互聯網兒子女兒,輕輕鬆鬆被一次次說服下單,一次性購入5部手機、10塊手錶、十幾箱酒、三千塊的洗髮水、十二萬的首飾……更有甚者最終搭上了畢生積蓄,賣車賣房;有人被子女退單,當天買火車票想要追回快遞。
可是,沒有父母認為自己上當了。
這是“吃過的鹽比年輕人吃的飯更多”的年長者,他們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有些還會在主播的慫恿下瞞著子女下單。所以,針對未成年的保護模式和退款機制無效。至於青少年網癮學校,沒有哪個孩子會把父母送進去。
無奈的子女絞盡腦汁,也不過是追回一點錢,讓家裡的快件少一些。難題始終沒有解決,父母依舊沉迷於此,誰來救救家裡老人?
01
朝六晚十玩手機後,
家裡堆滿了“破爛”
花花不止一次在淩晨兩三點經過客廳時,發現父母臥室還有亮光,房間里偶爾會傳出直播間主播喊著321上鏈接的聲音。
年近60歲的父親喜歡看直播,不是什麼秘密,全家人都知道。
2024年3月,父親以腰疼為由請假半個月後,開始定時定點蹲直播,早上六點、中午十二點、下午三點、夜裡一點,一場不落。每天的日常只剩下三件事,吃飯,睡覺,看手機。
離不開手機或直播間的老人,遠不止花花父親一個。
林濤發現,60多歲的父母,每天從早上起點起床到睡覺前,除了做飯接送孩子,一天十小時以上的時間都交給了手機。明明的母親準備了兩部手機,一部看直播,一部搶另一個直播間每天定時發的買葯紅包,有時只能搶到幾毛錢。
勸不動父母後,他們選擇通過社交媒體求助,卻看到了比自家父母嚴重得多的情況。有的老人吃飯、做飯都在看直播;有的老人接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囑咐娃拿著手機,不要關掉直播;有的老人下單時間在淩晨一點兩點和五點鐘。
有人勸父母至少不要在吃飯的時間讓手機響個不停,被反擊道:有病吧,這都聽不了。
每一個求助的子女,總能說出幾個父母的共性:玩手機時間超長,出門的次數越來越少,原本的興趣愛好全都放下。下單次數越來越頻繁,從柴米油鹽到日用品、衣服,越來越多的東西來自直播間,且基本是三無產品,家裡堆滿“破爛”,年幼的孩子學會唱最爛俗的土味情歌。
日用品尚可理解,收到一箱箱白酒時,花花第一次感到不解。父親並不喝酒,卻多次買來成箱的白酒。買的數量和次數多了,連快遞驛站的小哥都委婉提醒,這些箱子上印著某電商logo的白酒看著不太好,別在網上買那麼多。
快遞員和家人的勸說,花花的父親充耳不聞。那些為支援主播而下單的白酒,全部堆在倉庫中,從地上壘到屋頂的高度,整整齊齊佔據了倉庫1/5的位置。沒人喝,賣不出去,也無法退回,但花花父親至今也不後悔。
他還一次性買過五六部手機,下一次再買三部,那些手機的平均使用壽命只有半年,然後就充不進去電,或者掉地上直接摔碎。
小森的媽媽直播間買到了有酒精味道的肉腸,無論用多少都不起沫且洗不乾淨衣服的洗衣液、淘寶等電商平臺查無此物的化妝品、私處凝膠和各類三無產品,以及許多治療腰疼的膏藥,問題是,她的媽媽腰非常好,沒有任何問題。
還有400塊用一次就壞掉的榨汁機——母親認為那是榨汁機的問題,和主播無關。家裡此後購置的大牌榨汁機,她一次也沒用過。
更多老年人下單已百無禁忌,在家裡塞滿成箱的茶葉、牙膏、個位數價格的護膚品,還有許多塞在各個角落,甚至沒拆封。
有人發現父親花三千塊買來將白髮變黑的洗髮水,最後洗出一頭紅黃色的頭髮。
退休金上萬的老人,變成月光族,每月退休金不夠花,面對子女的勸告,還會發出斷絕關係警告。
2023年底,蘇東皮開始頻繁接到母親的電話。媽媽告訴她:你爸好像瘋了,天天買東西。
親眼所見前,她並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她想,爸爸有工作,手裡有錢,買啥開心買就好了。
直到回家的那天,蘇東皮人生第一次對血壓飆升有了實感。
父親幾乎是花錢把垃圾堆買回了家。原本整潔的房間被堆成倉庫,櫃子里塞著假珠寶古董,鍋、電飯煲、保健品……許多壓根沒拆封的快遞包裹則佔據了整個床底空間。
1元的粉色珍珠項鍊是送給女兒的;2000元下單的手錶原價幾萬屬於超值撿漏;保健品、咀嚼片一次性買五六瓶,吃1瓶過期5瓶,每種都是如此;還有鐳射光手串和無數保值的假古董。
後來她才知道,最瘋狂的幾個月里,家裡每天至少收到四五個快遞。還沒退休的父親,就這樣提前扎進為老年人量身定製的短視頻網購套路里。
02
父母信任主播,
遠勝過信我
想改變父母,比想要改變孩子,要難百倍。
林濤曾經試過偷偷在路由器里把父母的手機設置為兒童保護模式,限制網速並禁止他們打開各種短視頻軟體,也試過把母親手機里的視頻入口隱藏。
每次的有效時間不超過兩天。Wi-Fi打不開后,父親改用流量,一天超了幾十塊錢。父親認為寬頻有問題,要他換網,林濤只得把設置改回去。不久後,他發現父親在直播間買了個隨身Wi-Fi,一勞永逸。母親則直接要求他幫忙找回入口。
通過辱駡主播被對方取關也不合理,父母關注的主播太多,根本罵不過來。花花的父親關注了七八百個主播,她認識網友的母親,則關注了幾千個同類型主播。
林濤也無法直說讓父母不要網購。因為父母花的是他們的退休金,沒有過度消費,雖然買了許多三無產品,但都是為家裡添置日用品,直說會讓二老傷心,他始終想找一個不傷及父母情緒的前提下讓他們停止網購。
小森第一也抱著同樣的想法,要講道理,態度要足夠溫和。
她坐下來陪媽媽一起看直播,直呼兩眼一黑。母親喜歡的直播里,農村的寶爸去土匪窩裡救妻子,順便發現了一批貨,於是帶著妻子逃跑的路上賣慘並賣貨,身邊的母親已經準備下單。
母親堅信一切是真的。小森解釋這是劇本,母親打斷她:“不知道的事情你別說。”
她從產品品質入手,查找家裡所購三無產品在葯監局的備案資訊,結果都是無。在此基礎上,她找來國家頒布的醫療檔、科普視頻,瞭解大牌洗護產品每年的研發成本,再轉化成媽媽聽得懂的語言講給她聽,勸說無效。
朋友建議她多給家裡囤貨,囤得足夠多,家長就會用。小s擔心買不到點子上,每隔一段和母親打電話時,還會反覆叮囑,“不要買東西,需要啥跟我說”。
寒暑假回到家,她買的大牌囤貨堆在角落,媽媽依舊使用著成分、品牌不明的三無洗衣液、洗髮水。
母親總能找到反駁的話。“很便宜,不買就吃虧”“反正囤著也能用”“人家都用,我用也沒問題”。
溫聲細語地勸解了半年,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小森開始當著母親的面扔掉那些三無產品。
她每一次回家,都需要“發瘋”一樣找出家裡塞在各個角落的三無產品,大叫著扔到垃圾桶裡,然後要求母親自己扔進樓下垃圾箱。
小森覺得,那個發瘋的自己面目可憎,粗魯、不孝順,她替母親委屈。發了脾氣,說了難聽的話後,她總是立刻道歉,解釋這樣做的原因。
難聽的字眼和激烈的衝突背後,藏著一個女兒希望母親遠離三無產品,健健康康生活的質樸心願。
沒想到,發瘋、痛哭和道歉也沒用,她離開家後,母親繼續下單,同樣的矛盾三年裡反覆重演。
“她真相信那個主播,勝過信我。”
王月的母親在討債打劫金店的直播里,100塊買下真金鐲子,並和女兒打賭,如果是假的,立刻刪掉app和主播,真的女兒給她一萬塊。第二天矢口否認:“主播沒騙人,本來就是合金的。”
有人帶著父母買的古玩、藏品去質檢,父母看著結論為假的質檢報告,稱質檢部門是假的。
有人帶著父母和他們最滿意的“古董”去北京古玩城,店主直接表示,這些都不值錢,幾塊錢都不願意收。回家後,父母相信了帶去古玩城的那件是假的,至於沒拿去的,他們依舊認為是真的。
網友和花花聊起帶父母去古玩城的後續
蘇東皮崩潰時,忍不住質問父親:你相信別人,你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別人是真想要你的錢,難道我還會要你的命嗎?
誰也無法揣測父母的想法。不過,當花花察覺到問題時,她的父親已經在直播間里,熱切地喊主播“xx兒子”了。
父親去年3月腰疼在家的半個月時間里,找她借過3次錢,每次都是一萬多,都是同一個理由,認識的朋友生病住院,錢不夠了。
第三次是在一個晚上,她眼看著一直在隔壁屋玩手機的父親,徑直走過來以同樣的理由借錢,還特意囑咐,不要發微信,直接轉銀行卡。
花花一遍遍追問,終於得知真相,哪有什麼生病的叔叔,錢都在直播間買了藏品。父親信誓旦旦地保證過段時間回收能賺幾百萬,又囑咐她不要告訴家裡其他人。
03
辭職、離婚、高鐵追快遞
60歲的父親怎麼了?
花花成為爸爸口中的“壞人”,因為她說出了借錢和藏品的秘密。
互通資訊后,一家人發現,父親分別向母親和花花兄妹二人借了幾萬塊。
他們終於看到了父親所說的能升值到百萬元的藏品。許多本郵票,每本價格在兩千到三千元,淘寶同款售價幾百元。成套的紀念幣、畫和岫玉獅頭印,單個價錢都在幾千元不等。
花花父親的部分藏品快遞整理
母女三人費盡唇舌,父親絲毫不為所動地守著他的藏品,不肯吐露花費的具體金額,不肯退貨。
他不再和花花說話,半個月腰疼假結束後,也沒再去上班,而是夜以繼日地坐在家裡看直播,下單,收件,對周遭的聲音充耳不聞。
他的底氣或許來自於平臺。每當花花質疑一切是假的,他總會反駁:平台認證過的,怎麼能是假的,而且我都看這個主播兩三年了。
從某種角度上,父親的反駁有理有據,在國內最大的短視頻平臺之一,在一個通過平台認證且播了幾年的主播直播間里,買的東西怎麼可能假的呢?
“而且人家也不差我這點錢。”
說服不了父親,花花走進那些直播間,很快弄清楚了為什麼對方不差錢。
在年輕人熟悉的短視頻平臺里,藏著年輕人幾乎從未刷到過的另一個世界,主播們為中老年人量身打造的世界。
許多老年人愛占點小便宜,格外懼怕衰老死亡、子女養老的問題,而且大多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這一切如今都被設計在內。
每個主播都有顯赫的身份背景,業界有名的律師、十幾家上市公司的千金少爺、跨國公司的CEO。他們身價數十億,正義感爆棚,打漢奸、鬥惡人,發現一批又一批所謂遺失的國寶、紀念幣、絕版郵票。他們緊隨熱點將緬甸、詐騙融入直播劇情。
接下來便是上鏈接環節,為了不讓國寶落入漢奸、外國人手裡,為了救落入緬甸的妻子,要靠螢幕前的叔叔阿姨幫忙拍下寄存。作為公司總裁,等風聲過去,自會全國各地辦展會或上門回收,屆時,每件藏品,價格將翻幾十倍,達到上百萬。
相應地,他們也會不時在鏡頭裡演上門回收的劇情,並伴隨著熟悉的“xx寶到賬,幾千萬元”。
金錢利誘和愛國主義情感牌之外,最後一步是疏遠親子關係。
“兒子結了婚,是不是跟兒媳婦親呀?”
“你們問自己的孩子要個錢,是不是你說出口他也會不願意給你錢呀?”
“為什麼捨不得去醫院?不就是沒有錢嗎?”
“有的時候也別太相信自己的子女了。”
“咱們指望著別人,不如指望自己。”
為規避平台風險,有的直播間會在左上角註明“虛構劇情”“劇情演繹”等字眼試圖免責。但老年人似乎無法分辨劇本和真實的界限。
哪怕他們詢問什麼時候回收時,對方從不回應,老人依舊堅信一切是真實發生的,平台認證的主播不會是演戲的騙子,回收的人早晚會上門,他們只需要耐心地等。
花花舉報后,主播開小號“鑒寶對接”,讓買過藏品的老人再下單買入場“憑證”
一切有可能是真的嗎?或者說,花花父親口中平台認證過的主播,怎麼能是假的呢?
花花每天看直播、錄屏,拿到證據后便向平台舉報。舉報基本都會通過,平臺將主播封號三天到七天不等,隨後“拯救國寶”的行動繼續。與此同時,花花在社交平台發佈的曝光視頻總是被對方投訴下架,原因是侵犯個人肖像權。
阿美向平台舉報並講述那些離譜劇情時,對方一邊聽一邊笑。最後對方給了他一個舉報連結,五六天后,那個帳號被永封。
帳號被徹底封禁,人卻沒封,對方換個小號繼續直播,複播時花花、阿美也被編入劇情。對方會說,我被壞人所害,前幾天不能直播了。
直播間里,他們一邊勸老人繼續下單,一邊暗示他們不要將下單的事說出去,更不能退貨。千萬不要告訴家人,因為大財不外露;千萬不要退貨,因為那是對立團夥壞人的陰謀。
和主播站在一起打壞人的,是花花的父親等一眾常年看直播下單的老年人。他們在公屏里喊著心疼xx兒子/女兒,打倒壞人。xx是主播的名字,“壞人”則舉報直播間的花花,以及和花花一樣想勸回父母的年輕子女。
直播間里的“壞人”
在家裡,花花也是父親口中告密破壞家庭和諧的壞人。
花花曾偷偷登錄父親的賬號辦理退貨,主播隨即在當天的直播中中聲稱退貨的人沒資格參加巡展和藏品回收。為追回藏品,父親打電話把快遞員罵了一頓后,根據物流資訊買了南下川渝的火車票。
快遞找到花花一家,不願再接類似退單,因為實在無法承擔後果。
母親以離婚相要挾,夫妻兩人前往民政局,工作人員輪流勸了一上午,人人都告訴花花父親:這是假的。他卻說:“我就是離婚,我也不退。”
他唯一的讓步是不再買新的了。母親妥協,回家不久後發現,花花父親向親朋好友和銀行、花唄借錢繼續購買。
而自己的女兒,卻在家裡不斷勸他退貨。
被逼急了,傷人的話脫口而出。他揚言趕女兒出門,斷絕父女關係,稱“你這樣還不如死了”。
應了直播間里的誘導話術,他質問女兒:“你不就是圖我的錢才管我嗎?”
04
在直播間,父母花光了所有積蓄
花花工作十幾年來,除了生活費,所有積蓄全部交由父親保管。不僅是花花,花花母親的積蓄也都在父親手裡,
她想要回自己的錢,父親從3月拖到8月,實在瞞不住了,才悄悄告訴母親,所有的錢都買了直播間的藏品。
得知父親掏空三人所有積蓄,還借了外債,花費三四十萬買所謂藏品的那天,花花摔碎了屋裡的風扇、擺件。她一個月賺幾千塊,爸爸一套郵票就是她一個月的收入,一單五六套上萬元。
她崩潰地想,上班也沒有意思了,什麼都沒了。
很快,花花在社交媒體上找到了更多同伴。
他們建了小群自救,群裡最初只有3個人,半年時間已增長至300人以上,不包含中途進群又離開的人。
大家情況類似,父母沉迷於短視頻直播間,堅信主播的商賈名流、精英律師的身份,傾家蕩產拍下各類藏品,嚴重的賣房賣車甚至借高利貸。
花花所在的互助群,父母直播間下單統計局部圖
父母的年紀多集中在五六十歲,最年輕的子女是00后,母親才40多歲,最年長的父親已有80歲高齡。
對直播故事深信不疑的老人中,有體面工作到退休的老師、律師,有像花花父親一樣尚未退休,工資優渥也沒什麼經濟壓力的家裡頂樑柱。計程車司機賣了賴以為生的計程車買藏品,不再工作,每天看直播等上門回收的確切日期。
當子女們想要退單止損時,老人們把東西藏起來,或是私信主播想要重新購買,有強勢的老人直接拒絕退貨,並辯稱道:主播說了,傻子才會退貨。更嚴重的,不惜以性命相威脅。
不止一個人說服不了執拗的父母,他們不明白,父母怎麼會信任主播超過信任自己。
小森將原因歸咎於母親常年一個人在家,缺少關心和陪伴,加之耳根子軟,很容易被洗腦。網友東東事後自我反省,沒有在母親遞來保健品的第一時間思考她在哪買的,花費多少,歸根結底,陪伴、關心父母的時間太少了。
同樣的原因,在其他人那都不適用。蘇東皮的爸爸才50多歲,尚未退休,在她看來還不屬於缺少陪伴的高齡老人。花花、王月、林濤都是三代同堂,子女、孫輩均陪在老人身邊。
花花至今想不明白,父親作為家裡最可靠的人,怎麼會在沒有經濟壓力,工作、生活一切順利的父親,為什麼會在年近六旬時做起百萬發財夢。
最初,花花的父親寧願被驅趕出家門,也執意不肯退貨。
離家後,得知真相的親朋好友都不再借錢給他,沒有收入和積蓄,銀行和債主持續催收,而承諾回收藏品的人遲遲沒上門。
一個月後,他終於選擇回家,同意退貨。
花花原本覺得,問題很快就能解決,現實卻截然不同。
她聯繫平臺退款,平台建議她聯繫商家,商家建議她找賣貨的主播,主播的電話打不通或接通后立刻掛斷。
她又聯繫消協,得到的答覆是主播拿錢跑路,等主播退錢給商家,商家就會退錢。再次投訴,則只能收到消息,已經投訴過了,不要繼續投訴。
花花繼續聯繫平臺,對方卻說,商戶沒有保證金了,平臺無法協助退款。
花花無法理解,沒有保證金,怎麼還能繼續開店?同一個人同一個營業執照,在同一個平台開了幾家店,這家沒有保證金,為什麼不能從另一家店開?口口聲聲說主播跑路了,主播不就在另一個直播間里繼續直播嗎,主播甚至開了有自己的網店,怎麼就聯繫不到了?
她想要起訴。平臺又表示無法提供商家姓名位址,電話只能提供客服的。主播電話也不能提供,那屬於個人隱私。
那些因誇大宣傳被封的直播間,幾天後就能重播,老人們在直播間里被誤導而支出的全部家財,想要回時,卻像遇到了鬼打牆,兜兜轉轉仍在原地。
花花與平臺、商家、主播部分溝通記錄
花花和朋友們只能硬撞出一個出口。她從3月開始每天蹲守直播間,錄屏、找證據,半年時間,手機記憶體被錄屏證據佔滿。
群裡,大家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一起想辦法。
他們彼此分享錄屏的直播內容,組團舉報。原本的法盲開始研讀法條,弄清楚了直播間里哪些時間哪些話是必須留存的有力證據,學會了在平臺拒不提供有效信息的情況下,如何自主查商家保證金、法人名下所有營業執照、更快找到商家聯繫方式,怎樣投訴成功率更高,能更快被商家處理。
每當有人退貨成功,便立刻分享退貨成功的技巧和退貨店名。群裡總有重合的人。大家想盡辦法,爭分奪秒地投訴,退單。那些紀念幣、郵票、工藝品,常常一單多件,退貨的快遞費就要千元以上。
花花第二個月退回了5萬,本以為已是極限。一個月後,她又在大家的幫忙下,退回了20萬左右。如今父親已經繼續上班了,再過一年,就可以還清所有欠款。
2025年第一天,花花所在互助群裡,大家仍在為父母的事奔波
05
叫不醒的人
叫醒父母,遠比投訴、退貨都難得多。
蘇東皮勸了一年多,家裡的東西只多不少。意識到父親一個字也沒聽進去后,她用了半個月整理案例、資料,寫了一篇小論文,趁著過節發給了父親。
她想,說不過直播間的主播,可以用寫的,她的爸爸是老師,且尚未退休,應該會用心看完。
蘇東皮等來了最好的結果,父親看完后第一次正面回應,保證以後網購會理性克制。
她把經驗發在社交媒體上,許多人紛紛效仿,卻終以失敗告終。
講道理、發瘋都沒用的小森,今年也找到了有效的方法,她把母親的手機app改為青少年模式,設一個自己都不記得的密碼,再刪掉app。這樣哪怕重新下載,也永遠是青少年模式,無法搜索主播,且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她還將支付銀行卡改成了自己的,並告訴母親,那是很重要的卡,如果亂買東西,會影響到自己。
這一次,母親終於由下單變成了多看少買。小森其實並不反對母親玩手機,她知道母親在手機之外,娛樂的方式並不多。她希望母親能好好生活,更快樂一些。只不過,母親過去幾年買的東西實在太糟糕了。
故事的最後,愛母親的女兒,憑藉母親對自己的愛,衝破了這堵鬼打牆。
很多人仍在牆內打轉。
有人受不了無止盡地爭吵,不再請父母幫忙帶孩子,各回各家。對老人來說,孩子可以不帶,直播一場不能落下。
有人費心費力退完所有訂單後,母親懟她:不就花了你一丁點時間嗎?是你要退的,我又不想退。說完,母親在各平臺繼續下單,努力追回的錢很快以同樣的方式再次流出。
被埋怨的女孩心灰意冷地決定放手。“隨她去吧,我也不想退了 我真想離開我現在所在的城市,永遠都不想再見到她。”
得知存款追回大半后,花花父親以工作需要為由,要回了手機。那個帳號花花可以在另一個手機登錄,幾天后,她在後台看到父親聯繫了客服,要求關閉未成年模式。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后,索性直接發送過去關注主播的名字。
這一次,在花花的設置下,父親暫時找不回那個直播間了。
達摩克利斯之劍依舊懸在頭頂。
只有認識到被騙了,才能真的停下。
深陷其中的老人,真的意識到這可能是場騙局嗎?
不久前,花花的母親又一次和丈夫聊起了直播購物這荒唐的一年。她以為愛人已經迷途知返,沒想到花花父親嘆了口氣。
“只要有一個是真的,就是幾百萬,這些錢就都能回來。我沒有這個發財的福氣,我等不了(回購),熬不住了。”
來源/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