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三公”:天子的三個老師
更新于:2025-03-26 05:52:55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教育理念的國家,從古三公的地位中,我們就能看出古人有多重視教育。

商朝時期,首見“太師”一職;

到了西周,又誕生了“太傅”。

加上後來出現的太保,三者並稱為“三師”,亦作“三公”。

雖然,三者名稱不同,但三者的職責是一樣的,就是:教導天子。太傅、太師、太保都可以被稱作“帝師”。

尊師重道,是中國古代禮法中的一部分。普通的學子尚尊師,更何況是以禮法治天下的帝王呢?

所以,自古以來“三公”的地位便比一般朝臣更加崇高。即便在後來的歷史發展里,“三公”逐漸失去了職權,成為一種虛銜,但名列三公的長者仍會受滿朝君臣敬仰。自魏晉誕生了九品官制以來,後世的“三公”便多為正一品的高官,即便有些朝代地位有所降低,亦不會低於從一品。可以說,每一名帝師都是位極人臣的,至少從官銜上是這樣的。

那麼,既然三者都是帝王之師,又為何被分為太師、太傅、太保呢?一樣是朝堂上官居一品的大員,他們之間有高低之分嗎?

若以官職和俸祿來看,三者幾乎沒有任何差別,但在榮譽的層面來看,太師比太傅更尊貴,太傅比太保更尊貴。

為什麼會給出這樣的答案呢?

且看我的剖析過程。

先來看看現代漢語對甲骨文中“師”的釋義,“師”本來指代的是軍隊。在甲骨文中,“師”的寫法有點像一座倒扣在地上的山丘,這是因為古代的軍隊大多會選擇駐紮在制高點上。

那些能夠為指揮官提供戰術教育的名士,被尊稱為“師官”。後來人們將“老”這一尊稱放在“師”之前,於是,便有了“老師”的叫法。

學之道,一貴勤,二貴謙遜。古人是相當謙虛的,即便是坐擁江山的天子,也得學習知識。而且,天子的求知欲比普通人更加強烈,其他人只需拜一個老師進行學習,天子則需要三個老師,也就是:太師、太傅、太保。

書頁里的時光
書頁里的時光
2025-03-26 00:53:31
唯將此心付方圓
唯將此心付方圓
2025-03-26 03:56:05
看不見,沒關係
看不見,沒關係
2025-03-26 04:57:13
獎勵的是未來的你
獎勵的是未來的你
2025-03-26 06:02:29
遇見光 成為光
遇見光 成為光
2025-03-26 12:22:59
老店粥香歲月稠
老店粥香歲月稠
2025-03-26 13:10:57
博物館里有“銅”趣
博物館里有“銅”趣
2025-03-26 13:28:55
唱響最美夕陽紅
唱響最美夕陽紅
2025-03-26 13: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