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原財經
喊出「super girl」口號的Lululemon,近兩年把手伸向了「高品質男性」。
“辦公室里的女性穿上lulu闊腿褲喇叭褲,男性則人手一條ABC長褲”,來自望京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雨心告訴我們,四五年前只有女生們穿lulu,如今男同事們日常通勤上班穿lulu比例越來越高了。
“上班不會太隨意,下班直接去健身房,舒適、方便,還能營造一種“自律”、“積極”的形象。”
Lululemon內部人員也肯定了這一現象:“男裝是Lululemon一個關鍵的業務增長點,也是公司增長最快的品類之一”。
當所有瑜伽品牌的目光都聚焦在女性的蜜桃臀上時,Lululemon卻用銷售數據證明瞭:男性的消費能力還是遠遠大於狗的。
“一個32歲的單身職業女性,名叫‘Ocean’,每年掙10萬美元,訂了婚,擁有自己的公寓,喜歡旅行和時尚,每天會鍛煉1個半小時”,這是Lululemon的創始人奇普·威爾森,在《紐約時報》的採訪中對品牌靈感人物的描述。
身為運動健將的奇普·威爾遜最初對自己品牌的核心用戶有著很清晰的設想:超級女孩(supergirls)——有錢、熱愛健康,願意花三倍價格追求更好的衣服品質。
所以,Lululemon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把「中產女性」定為目標使用者。
最初主打女性瑜伽服飾的小眾品牌Lululemon,如今已經成功逆襲為世界第二大運動品牌,市值超過35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運動品牌耐克。
現在你再打開Lululemon官網,不止瑜伽服,非瑜伽品類也琳琅滿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產品線已經完全不遜於女性。從運動裝到商務裝,從鞋子到帽子,從內褲到襪子,從包袋到配件應有盡有。
▲圖源:lululemon官網
Lululemon盯上中產男性自然是有原因的。
根據財新分析其細分品類的增速,從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Lululemon的男裝增速就以15%的增幅首次超越了女裝的13%。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Lululemon男裝業務在整體業務的佔比也達到了23.6%。
Lululemon真正在中國市場上“含男量”明顯升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大概是2022年。
當年,Lululemon簽下史密斯作為品牌首位高爾夫球男性大使,還在男性消費力旺盛的京東開出首店。
更根據男性的穿著喜好,拓展了鞋履、網球、男士高爾夫、徒步四個品類。同一時期,其男性產品收入水漲船高,同比漲幅達到15%,占同期總收入的比例達到了23.9%。
而在更早之前,Lululemon就已經洞察到中產男性的市場需求,邁出了佈局男性市場的步伐。
身為運動健將的創始人威爾遜覺得,男士的褲子可能是穿著感受最差的服裝之一,他希望設計的褲子能隨身體運動,無論是坐在辦公桌前還是坐8小時飛機,都能提供良好的穿著體驗。
於是在2014年,美國紐約第一家Lululemon男裝專賣店應運而生。
2015年,Lululemon又推出了很多人所熟知的ABC系列男裝,至今仍是爆款。
為了掏空男性同胞的錢包,2017年,Lululemon又做了兩件大事。其一,戰略性放棄童裝業務,把旗下童裝品牌Ivivva的門店關了一大半;其二,把品牌定位從“以瑜伽為靈感的運動服飾品牌”改成“以健康生活方式為靈感的運動品牌”。
2018年,Lululemon新任CEO登臺,CEO指揮棒一揮,“未來5年,男性業務收入要翻倍”。
當年在lululemon產品的sku中,男性佔比僅為28%。可是進入2021年之後,男裝sku增速達到61%,遠高於女裝業務的37%。
2024年1月,Lululemon在北京頤堤港開設中國首家男裝獨立門店;2024年2月,Lululemon正式進軍男鞋市場,推出首個男鞋系列,包含運動休閒鞋cityverse、全新beyondfeel跑鞋和beyondfeel trail越野跑鞋。
▲圖源:lululemon官博
在行銷上,Lululemon也沒落下,今年2月,Lululemon做了個大動作,簽約了七屆F1世界冠軍路易斯·漢密爾頓(Lewis Hamilton)成為品牌大使。
目前,其大使團隊包括PGA高爾夫球手李旻宇、Max Homa,ATP職業網球運動員Frances Tiafoe,WTA職業網球運動員Leylah Fernandez,NBA球員Jordan Clarkson以及NHL球員Connor Bedard等眾多優秀運動員。多數品牌大使為男性。
「男裝是我們最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是lululemon的發言人曾多次提起的一句話。現在看來,這個秘密應該是業內人盡皆知的事實了。
Euronmonitor數據顯示,2027年中國男裝市場規模將達到7401億元。但男裝的生意依舊並不好做。
從super girls到super boys,當一個品牌開始討好所有人時,鍾愛它的小眾群體還會為它買單嗎?
當地時間3月27日,Lululemon公佈2024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財報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凈營收達36.1億美元,同比增長13%,高於預期值35.7億美元;淨利潤為7.48億美元,同比增長11.8%,也高於分析師預期。
從地區上看,中國市場可謂是一騎絕塵,它在中國大陸有151家門店。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大陸市場凈營收同比增長46%,全年凈營收同比增長41%,繼續領跑全球,以一己之力,拉動公司國際業務板塊增長22%。
然而次日,Lululemon股價卻迎接了暴跌的洗禮,單日跌幅達14.19%。股價大跌的導火索是Lululemon同步公佈的2025年度業績指引低於市場預期。
▲圖源:百度股市通
Lululemon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凈營收為23.4億美元至23.6億美元,而分析師預期為23.9億美元;公司預計全年凈營收為111.5億美元至113億美元,而分析師預期為113.1億美元,公司營收指引不及預期。公司在2024年已經失去了約1/4的市值。
有業內人士指出,消費降級預警是年度業績指引低於市場預期主要原因之一。供應鏈成本上升、關稅影響毛利率也是影響評級的重要原因。
瑜伽核心受眾體量萎縮,男性消費群體的高潛力,推著Lululemon在進行產品品類、目標人群的拓新,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但變革總是痛苦的,Lululemon要經歷的坎,遠不止如此。
1.增長焦慮下的目標人群轉移、品類擴張,短期來看確實讓品牌受益,但能否可持續增長還要打個問號。
其一,單從小眾領域的運動男裝來說,不止Lululemon,“商業奇才”卡戴珊的緊身衣品牌SKIMS、起源於美國的女裝品牌Alo Yoga,如今都做起了男人生意。就連中產男必備的始祖鳥,也開賣自研運動鞋。甚至Vuori、Ten Thousand等主打男士運動品牌在男性群體中更具優勢。這些相似甚至更時髦競品的圍剿下,lululemon在2025年有了明顯的壓力。
其二,從新拓展的非瑜伽品類的來說,Lululemon從專業性和品類覆蓋的全面性上,難以抵過Nike、Adidas等專業運動品牌;在垂直領域同樣不具有優勢,滑雪不如迪桑特專業,徒步場景下又難以與北面等品牌比認知度,外觀不錯的運動鞋也比不上耐克的科技型強。
消費者承認它是“瑜伽界的愛馬仕”,卻未必承認它在其他品類的高價位。Lululemon目前仍面臨著十分激烈的市場競爭。
▲圖源:lululemon官博
其三,除了北上廣深,二三線城市的Lululemon也越開越多了,下沉求市場的行為甚至被嘲“圍剿縣城貴婦”。
但以二三線的實際消費水準來看,貴婦們願不願意接受Lululemon,並保持持續購買,仍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中產階級消費分級現象愈加明顯,甚至有部分人群會更加關注性價比,傾向於尋找平替,滿大街的低價仿款就是前車之鑒。
2.我們一直討論的,男性消費者考不靠得住,還要打個問號。
在社交平臺,有女性網友曬出帶動身邊的男性消費者“入坑”Lululemon的經歷。而根據Lululemon美國內部人士早前的說法,整個品牌的男裝銷售額里,40%來自“為伴侶選購的女性消費者”。這意味著不少男性消費者,都是被動發展成為品牌粉絲的。
但不同於女性用戶能夠自發形成瑜伽社群,男性運動場景相對更為分散,幾乎要“冷啟動”。
很多中國男性,尤其是步入中年的男性,在選購服飾時大都精明到“摳門”的地步,讓他們花1000多買條“瑜伽褲”實在是難。他們沒有經歷Lululemon種草的過程,往往對褲子沒有身份感,更難認同背後的品牌文化。甚至不少男性認為lululemon、瑜伽褲這類標籤過於女性化而拒絕。
僅靠女性同伴帶動不是長久之計,如何能夠自發地讓男性愛上Lululemon,是一個重要課題。
3.Lululemon引以為傲的是其科技面料,具有極佳彈力“Luon”面料,以“裸感”出圈的面料Align,主打速幹的Everlux,以及征服男性的專利面料Warpstreme等等。
但Lululemon有個致命的弱點:沒有自己的工廠,全部產品來自代工廠,且面料也全部由代工廠供貨。
面料生產本身並不是一項高精尖技術,護城河不深,被借鑒的風險很大。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看,全靠代工的Lululemon,無論是面料還是工藝都不難“模仿”。
因此,Lululemon相比耐克、阿迪達斯,其供應鏈中斷的風險更大,而且高價與高質強綁定,一旦爆發質量問題,其品牌受到的影響也比同行更大。
最後,隨著Z時代消費者崛起,新新人類們更追求個人化表達,靠社群運營起家的Lululemon,其品牌吸引力逐漸被稀釋。連離開的創始人都出來唱衰:不務正業。
Lululemon如何保持增長,依舊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