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釣魚人來說黑色或者金黃色的鯽魚並不少見,這些鯽魚一般生活的水質發黑,或者水草比較多的水域內,它們體表的顏色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為了適應環境改變體色,但是你見過黑色斑點鯽魚嗎?
IP位址為浙江的女子@小藤發佈了一則視頻,標題為:“這魚發黴了能不能吃,吃了會不會中毒?”下圖是視頻做成的動圖,大家看看咋回事。
視頻中的鯽魚初看沒有什麼不同,這種鯽魚一般生活在水草比較多的地方,或者水質發黑的水域,體表呈現黑黃色。
然而仔細觀看發現疑點,那就是魚鱗上有很多黑點,就像黑芝麻撒在鯽魚的體表一樣,這是怎麼回事?此視頻發佈后引得很多網友紛紛點讚回復。
有網友回復說:“環境污染造成的,都發黑了,扔了吧”。這位網友的意思是:釣魚的地點環境污染,造成鯽魚體表發黑,事實真的如此嗎?並不一定。
不管是鯽魚還是其它魚類,它們體表的顏色並不是固定的,前文提到在水草比較多的水域內,或者發黑的水域內,鯽魚體表的顏色呈現金黃色。
發黑的水域也不一定是污染的水域,如果水邊樹木很多,並且水面比較小,隨著枯枝爛葉掉落入水,這些枯枝爛葉慢慢腐爛,而水面比較小,水體並不流動的情況下,水質也就會發黑。
當水質發黑的時候,水域內的魚類體色就會根據水質的改變而改變,體表也就呈現金黃色或者黑黃色。如果水域內的水質比較清澈,那麼這種水域內的鯽魚體表呈現銀白色。
魚類的體色之所以根據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主要是為了生存,因為水域內有很多掠食性魚類,如果體色和水體顏色相差很大,那麼魚類也就容易被捕食,這是魚類顏色改變的主要原因,也可以說為了生存的更久。
有網友回復說:“鐵板芝麻鯽,鯽魚中的天花板,你這種個頭最少150一斤”。難道這種鯽魚屬於魚中愛馬仕—頂級“芝麻鯽”?
查詢資料得知:芝麻鯽是鯽魚中的一種,但它卻比普通鯽魚貴上許多倍,因為芝麻鯽對水質的要求極為苛刻,喜歡生活在水溫較低的深水中,現在基本只有在山裡一些水源地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芝麻鯽的鱗片粗糙堅硬,但肉質卻細嫩無比。芝麻鯽原本分佈在湖南、湖北以及廣西的江河上游,但由於近年來江河生態環境的嚴重退化,這種魚已經變得十分罕見。
沒有查詢到浙江有芝麻鯽的分佈,不知道這位釣友在哪裡釣的,不過從視頻中鯽魚體表的顏色和芝麻鯽對比有一定的區別,也就是說視頻中的鯽魚是不是芝麻鯽存疑。
另外我們平時食用的鯽魚一般是“工程鯽”,只是追求生存速度,並不是味道鮮美的鯽魚,我國有很多味道鮮美的鯽魚,比如:曾經是貢品的“淇河鯽魚”;黑龍江哈爾濱方正縣方正銀鯽等,這些鯽魚屬於優良品種,但如今並沒有進入千家萬戶。
有網友回復說:“這不是發黴了嗎”?這位網友的意思是鯽魚感染的寄生蟲,或者因為受傷體表有黴菌,從視頻中來看應該不是這種情況。
視頻中的鯽魚活性很好,體表沒有受傷、疾病、發黴的痕跡,這麼多鯽魚的體色是一樣的,應該不是發黴,而是自然生長而成。
最後:浙江女子釣獲黑色斑點鯽魚,疑似魚中愛馬仕—頂級“芝麻鯽”?我覺得具體是不是芝麻鯽存疑,因為浙江並不是芝麻鯽的分佈範圍,不知道是不是沒有統計的原因,你覺得這種鯽魚是芝麻鯽嗎?
另外有網友說是不是發黴了,應該不是感染了黴菌發黴了,而是自然生長,因為鯽魚的活性很好,也沒有受傷的痕跡,應該是體色根據水質而做出改變,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