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35歲,平時工作繁忙,壓力比較大,飲食習慣不規律,經常晚上加班回家之後,外賣一些重口味的夜宵來犒勞自己,所以近年來體重逐漸增加,看著每天都在上漲的數位,感到十分苦惱。
看到同齡的同事們都保持著健康的身材,張女士下定決心要減肥,於是開始在網上搜索減脂飲食,好多網友都在分享自己的減脂經歷,說是要減肥不能吃米飯,因為米飯升糖快沒有營養。
張女士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用餐時就沒有吃主食,但是總覺得沒吃飽,平時餓了就吃個袋裝果醬麵包當做加餐。
可這樣一個月下來,體重卻不降反升,而且出現了持續性腹部不適、腹瀉、反酸等癥狀,有時還會疲勞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於是到醫院來看看是不是胃出了問題。
張女士到我科就診,我們通過主訴對其進行相應的體格檢查,腹部觸診無明顯異常,心率每分鐘74次,血壓126/84mmHg,心率和血壓正常;
我們建議患者可以做個胃鏡,看看有沒有器質性的疾病,結果顯示:
食道、賁門及胃底黏膜光滑、粘液糊清;胃體表面充血,未見明顯潰瘍及新生物,蠕動可;胃角弧度存在;幽門及十二指腸球降部未見異常,結果提示:淺表性胃炎,根據主訴以及檢查結果,診斷:淺表性胃炎。
張女士的淺表性胃炎癥狀並不是短時間的,我們認為這和她長期的不規律飲食有很大關係,而近期不吃主食加上每天吃甜食,誘發了這些胃部不適癥狀的出現,而甜食造成的血糖波動會導致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出現。
我們給患者開了奧美拉唑來抑制胃酸分泌,緩解癥狀,早飯前服用,一天一次,兩周之後進行複診,囑其改善飲食習慣,減少甜食攝入,按時吃飯,恢復正常合理飲食,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喝濃茶喝咖啡,保證適量運動,規律作息。
張女士半個月複診時表示沒有反酸的情況出現了,腹部不適癥狀也有所緩解,精神狀態也好了許多,最令張女士高興的是,由於最近吃的清淡,主食正常吃的情況下,體重還下降了兩斤。
於是建議張女士可以停葯了,但是飲食依然要控制,食物搭配要盡量多樣化,簡單烹飪,才能保證健康的減重。
張女士聽說吃米飯不健康,於是停掉了米飯,卻依然每天吃甜麵包,不但沒有達到減重的目的,卻適得其反,誘發了胃病的發作。吃米飯究竟是不是健康的呢?
作為在亞洲地區人們餐桌上常見的主食之一,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很多人認為米飯升糖指數高、是一種精製主食,因此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實際上米飯是健康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碳水化合物是我們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米飯是一種優質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其成分簡單,含有豐富的澱粉,能夠為我們提供持久的能量,有助於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
對於一些消化系統較弱的人群來說,相比其他主食如麵包、餅等,米飯是一種溫和的食物選擇,更容易消化吸收,不會對胃腸道造成負擔。而且米飯是一種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希望控制體重或減肥的人,可以將定量的米飯作為一個理想的選擇。
此外,米飯中沒有植酸,不會影響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而且沒有麩質蛋白攻擊免疫系統,不會出現不耐受的情況。
而米飯的健康與否取決於烹飪方法與食用的量。蒸制對於米飯就是最健康的使用方法,可以在裡面加入一些雜糧、雜豆等,做成什錦飯,合理搭配食物,才能使米飯發揮最大的營養作用。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避免過量攝入,在日常飲食中,保持適量、均衡的原則。而炒飯、湯泡飯一類需要大量的油和鹽,才是為米飯貼上不健康標籤的罪魁禍首。
因此,實際上米飯本身是一種相對優質的主食,而容易讓人輕視的是,這3種常見的主食卻對危害人體健康,要盡量少吃。
1. 油條
油條在中國等地區是一種受歡迎的早餐食物,但它主要由鹼面、明礬、油和鹽等簡單成分,通過油炸製作而製作而成,因此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熱量,而缺乏蛋白質、纖維和維生素等對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容易導致肥胖和其他健康問題。
為了使油條蓬鬆酥脆,很多街邊小攤使用明礬並不符合國家標準,很大一部分出現鋁超標的現象,而過量的鋁在體內需要長時間的代謝,長期的鋁蓄積會導致神經損傷。
而且由於油條製作耗油量大,許多商家不能保證按時換油,反覆使用后的回鍋油,會产生大量有害的氧化物和反式脂肪,這些有害物質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風險。
2.甜麵包
由於現代人生活工作繁忙,很多人選擇在早上隨手裝著甜麵包當做早餐,有一部分人還會把它當做零食,這些甜麵包通常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油脂,經常吃會導致血糖水準快速的波動。實際上吃這種升糖較快的食物,很快會出現饑餓感,進而吃的更多,長期高熱量飲食與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相關。
除了這些以外,許多商業生產的甜麵包含有大量的添加劑、防腐劑和人工色素等,長期食用對健康不利,並且高加工度食品會失去原本的營養價值。如果可以,在選擇麵包時,盡量選用成分簡單,無糖或低糖的全麥麵包。
3.油餅
油餅也是市場上常見的一種主食,在製作過程中,為了使其柔軟多層,會塗抹油酥,椒鹽等調味品,造成了它多油、多鹽的特點。
有些油餅會刷醬來增加口味,更增加了鹽分的攝入,高鹽飲食與高血壓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而且通常油餅製作沒有發酵過程,不易被消化,在胃腸道中停留更長時間,使胃酸分泌過多,對於脾胃功能較差的人群,吃油餅會引起反酸、燒心、腹瀉等癥狀。
以上三種主食不僅缺乏營養,還危害健康,尤其是由於當下像張女士一樣追求健康、追求苗條身材的人越來越多,人們開始產生疑問,認為主食吃的越少越健康,粗糧比精緻米面健康。這種觀點是不對的,主食不但要吃,還要吃好。
要控制好主食的食用量,研究認為,主食的攝入量和人的壽命直接的關係呈U型曲線,這意味著,吃的過多或過少對健康都是不利的,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的吃250-400g的主食,相當於2~3碗飯。
應該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每天的活動量以及對營養的額外需求來調整,通常情況下,主食應該佔到每餐總熱量的50%到65%。
除糖尿病等需要嚴格控制以外,研究認為,老年人對主食的需求會更大,在20歲以後,碳水化合物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比重就開始增加,而到了65歲左右,人體吸收熱量大部分要開始依賴於主食,碳水化合物供能達到了67%,而且老年人需要其來維持體重和肌肉量,所以老年人可以適當增加主食的攝入量。
多樣化選擇,不要局限於傳統的主食,各類主食的營養成分差異較大。小麥的膳食纖維和磷、鉀、鋅含量較高;豆類含豐富的脂肪酸;玉米富含核黃素和葉黃素,稻米則富含硫胺素和葉酸。
可以嘗試將各種雜糧、土豆、芋頭等充當部分主食,增加飲食的多樣性,並合理搭配富含蛋白質的食材(如雞肉、魚肉、豆類等)和蔬菜,可以提供全面的營養,增加飽腹感,有助於控制攝入量。
老年人和脾胃功能差的人群可以減少粗糧攝入,多食用粥、米糊等精細的主食,也可以通過壓力鍋烹飪等方式將粗糧加工細緻
注意烹飪方式,盡量選擇蒸、煮、炒等健康的烹飪方法,避免過多的油炸和烘烤,並且盡量吃原味主食,少鹽少糖。
總之,主食在國人膳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維持身體正常功能和健康的必需營養素之一,米飯雖然現在通過脫殼、撚白等精細加工,營養成分有所損耗,但是只要保證適量、合理搭配,它依然是健康的主食。
而像油條、甜麵包、油餅等,缺乏營養又存在健康隱患,應當盡量避免,像病例中的張女士,對這些主食中的成分缺乏瞭解,輕信網路謠言,反而危害健康,得不償失。
書目:
[1] 楊月欣,張環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簡介 [J]. 營養學報, 2016, 38 (03): 209-217.
[2] 李洪.主食強化營養均衡之道 [J].中國保健營養, 2010, (11): 64-65.
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所有人物、地點和事件均為藝術加工,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