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大的弱點便是容易情緒化,成為情緒的奴隸。
當別人說了一句你不喜歡聽的話,你可能會被情緒左右,與其爭辯;當別人做了一件你不喜歡的事,你可能會輕易地發脾氣,與其發生衝突。
在情緒化的進程中,你不僅會胡思亂想,還可能產生精神內耗,變得極端。如此下去,你的心境就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那麼,人為何容易情緒化呢?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過度地"較真"。昨日與A較真,今日與B較真,明日又與C較真。如此,日子豈不是過得很艱難了嗎?
過於較真的結果,吃虧的不是別人,而是被情緒左右的自己。凡事,都不宜過度較真,因為我們無法改變現實,也無法改變他人。
真正的大格局在於,不要與那些"低維度"的人過度較真。
一、不要與"低層次"的人過度較真。
所謂"層次不同,不必強融"。既然大家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那就保持適當的距離即可,為什麼要過度較真,甚至引發矛盾呢?
比如你處於中產階層,而對方處於低收入階層,你們本質上就是不同層次的人。這就意味著你可能會看他不順眼,他也可能看你不順眼。雙方,都在"白天不知夜的黑"。
無論你如何與他爭論,結果往往都不會是好的,只會兩敗俱傷,不僅他會感到不好受,你也會不好受。有可能,還會四處樹敵。
對於"層次不同"的人,我們應盡量保持一種態度:敬而遠之。無論他說什麼,做什麼,我們都應以尊重、祝福和理解的態度去面對。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我們應該與相同層次的人競爭,而不是與層次不同的人爭論長短。
二、不要與"無知"的人過度較真。
《天道》中的丁元英曾說過一句話:
"我現在已經不和別人爭吵了,因為我開始意識到,每個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認知角度上,去思考問題。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說一加一等於三,你只需要笑著對他說,是的,你真厲害!"
你是清醒的,知道"一加一等於二"。但不幸的是,你遇到了一個人,他認為"一加一等於三"。在這種情況下,你很可能會與他發生爭論。
無論你如何努力,都無法說服他,他也無法說服你,最終只能不歡而散,甚至變成仇人。下次再相見,還可能會發生衝突。
問題在於,為什麼清醒的你,會與無知的他爭論呢?因為你希望改變他錯誤的觀念。然而,你卻無法改變他。
對此,佛陀曾經說過:智慧不可傳。
真正的大智慧,只能通過自我領悟而來,而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聰明的人,一點就通。而無知的人,無論你說多少,也只是對牛彈琴,毫無意義。
三、不要與"怨天尤人"的人過度較真。
一個人的怨氣其實是具有傳染性的。悲觀的他,與你相處一段時間,就可能將悲觀的情緒傳遞給你,使你也變得悲觀起來。
總喜歡談論是非的他,與你相處一段時間,你就可能沾染上是非,引來麻煩。慢慢地,你也可能會陷入到"人是人非"的漩渦當中。
有人會說,生活如此壓力山大,不就只能情緒消極了嗎?
生活壓力大是一回事,但保持怎樣的心態又是另一回事。同樣是生活,為何不能活得更樂觀、積極一些呢?至少,應該追求更多的快樂。
不論處於何種環境,都不應活成怨婦的模樣,也不應與如怨婦一般的人交往。一旦形成怨婦的情緒,就很難擺脫了。
現代人"內耗"的原因之一,便在於接觸了消極的人,沾染了怨婦的情緒。這樣的生活,怎麼可能幸福呢?連情緒都不穩定,往後的人生註定是一場悲劇。
四、不要與"不讀書"的人過度較真。
現階段,"讀書無用論"的觀念又捲土重來了。不少人都認為,讀書並無實際意義,只是在浪費時間,不如不讀書來得輕鬆。
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宣傳"讀書無用論"的都是些什麼人呢?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人。第一種,割韭菜的精英;第二種,低學歷的人;第三種,隨波逐流的人。
精英之所以宣傳讀書無用論,是希望普通人初中畢業后就不再繼續讀書,最好直接進入工廠打螺絲,為老闆做牛做馬。
低學歷的人之所以宣傳讀書無用論,是為了安慰自己,同時也拉別人下水。既然他們自己是低學歷,也希望別人是低學歷,大家一起變得沒文化。
隨波逐流的人最悲催,他們之所以宣傳讀書無用論,是因為他們看到別人說什麼就跟著說什麼,完全無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讀過書的人與未讀過書的人之間,差距巨大。盡量避免與那些堅持讀書無用論的人接觸。這些人,非蠢既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