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抽象表情包火成“世紀名師”,考研大學生最近排隊等著挨她罵
更新于:2025-03-31 16:36:12
 

內娛已許久沒有新愛豆,這並不妨礙其他行業里愛豆輩出。

 

最近考研界就冉冉升起了一位頂流愛豆,你可能沒有聽過她的名字“劉曉豔”,但一定看過這張表情包。

 

模糊的像素擋不住她質問著什麼的凝視眼神,背景的黑暗讓她看起來是從虛空中浮現。

  

她近幾天去高校宣講收穫了天王巨星級待遇,大學生們夾道歡迎。

 

via @落禾野

 

體育館內座無虛席,跑男最火的時候去高校錄製引發的轟動也不過如此。

  

散場後半個場館的學生簇擁著她要簽名、要握手,此起彼伏地高喊“曉艷老師我愛你”。

 

現場人頭攢動,受歡迎程度秒殺那些請八個保鏢開路其實根本無人認識的明星

 

via @AAA水果批發傅總

 

給不瞭解的朋友解釋下,劉曉艷是一位賣線上英語課程的老師,算是位考研英語名師。

 

原本的畫風如下,看起來和所有被印在教輔書封面的傳統老師形象差別不大。

 

但幾個月前,網友們發現她極具隱藏的抽象天賦,課程里時不時夾雜一本正經的搞笑片段,逐漸走紅。

 

挖掘出了一句如今已流傳於互聯網各個角落的名言:“回家吧,回家吧孩子回家吧。”

  

原語境是劉曉艷在課程里不留情面地罵偷懶大學生,語氣嚴厲、用詞赤裸,“你比較適合做一灘狗屎”。

 

由於表情太滑稽豐富,大家被罵了非但不生氣反而有點想笑。

  

一開始大部分年輕人把她的視頻當樂子看,覺得她是個有些奇怪的古板老師。

 

把她罵人的搞笑表情剪輯成合集傳播,更多抱著獵奇的心態圍觀。

 

但最近,劉曉艷的口碑卻有些反轉。

 

許多大學生在經歷孤獨的考研歷程後,認為相較於市面上大多走高知精英路線的考研老師,劉曉艷這樣的傳統中式嚴師反而更難得。

上岸黎明前的備考黑暗時光里,大學生們發現自己似乎就需要一個耳提面命、硬打雞血的“劉曉豔”。

 

在被現實衝擊、自覺渺小無用的時候,願意斬釘截鐵地重複“你努力你就能行”。

   

01

抽象派罵人罵到了心坎上

大學生們求她“滴滴代罵”

 

《請回答1988》里有段劇情,女主角德善學習不好,德善媽媽原本以為女兒至少能上首爾地區的高校,為此還找大師算命祈禱。

 

高三開學談話卻被老師告知,目前的成績上四年制大學都難。

 

結束後德善看到媽媽向自己伸出手下意識躲閃,以為會像平常一樣被痛駡幾句再打幾下。

 

結果德善媽媽只是摸摸了她的手,轉身離開。

 

德善看著媽媽離去的背影大受衝擊、真正崩潰,衝上前去痛哭著問“媽媽你放棄了我了嗎?”

 

此時平靜象徵著不再報以希望,劈頭蓋臉的罵一頓反而象徵著還在乎、只是恨鐵不成鋼。

  

許多大學生認可劉曉艷時的心態,和這一幕有些像、不完全一樣。

 

不至於像德善那麼真情流露,畢竟自己面前是電腦螢幕內的陌生人,不是渴求認可的親人。

 

但和德善處境一致的是,認同在充滿壓力的大考前有人願意罵一罵自己,能帶來些許支援、陪伴的暗示。

 

劉曉艷視頻下最常見的一條評論,是“罵我可以,別把我競爭對手罵醒了”。

  

劉曉艷的教學風格,很像初高中時期常見的嚴厲型中年班主任。

 

說話犀利毒舌,訓起人來妙語連珠堪比脫口秀。

 

講解作文題“推薦一本你最喜歡的書”時,劉曉艷調侃曾經有同學寫最喜歡的書是《西遊記》,結果把《西遊記》翻譯成“go to west”。

 

“ 《西遊記》是《Journey to the West》,go to west這是上西天、死翹翹。”

 

還說自己一開始以為寫的是《走西口》呢,看到後面有“three ugly people and a handsome man”,才意識到在描述唐僧師徒。

  

每個離譜的用詞錯誤,都會被劉曉艷繪聲繪色地編排成段子、進行無情嘲笑。

 

這種辦法有效性未知,但攻擊性與畫面感拉滿。

 

她在課程中舉例說曾經有人混淆了cook、cooker的意思,cook是廚師、cooker是廚具。

 

把“一位廚師走進來”翻譯成“a cooker walk in”,變成了一個鍋走進來。

 

劉曉艷對此銳評“我看你是得狂犬病了,你已經瘋了,你一會還要咬人呢”。

  

另一段課程中,她嘲笑把爺爺遛狗翻譯成“slip dog”的學生是在虐待動物。

 

“silp的意思是滑動,誰家爺爺天天坐狗身上滑啊,狗不得被壓死了。”

 

最後還滿臉無語地再絕殺一句:“你要是考上六級我die在你面前”

  

單看“你瘋了”“你能考上六級?”這些話,可能會覺得劉曉艷說話刻薄、邊界感太弱,怎麼能隨意辱駡學生。

 

可嚴謹分析下來,劉曉艷罵人罵得很有技巧。

 

首先,她舉例的離譜故事主語都是“曾經有一個學生”,並非具體的人。

 

TA可能存在,但也可能只是像網路投稿貼中“我有一個朋友”,是为讲解单词编造出的小故事,劉曉艷罵得再狠受害者都為0。

 

而那些罵螢幕前聽眾的話,諸如“你像豬”“你像狗一樣刷手機”細想下來只是小學生互罵用詞的程度,因此讓網友們被罵後反而想笑。

 

真正傷害人的是打壓式訓話,否定一個人努力的意義。

 

但劉曉艷勸學的邏輯,反而是“你努力就能行,你別再這麼荒廢青春欺騙自己”。

  

網友們反饋稱夾雜在課程中的勸學訓話節奏感很好,每次自己聽困了要走神了,就會被劉曉艷突然語調激昂的訓話喊醒。

 

定睛一看螢幕上的劉曉艷橫眉倒豎、叉著腰、指著人,感覺自己回到了高考前班主任開班會的場景,“最後一百天了還是這個樣子”。

 

瞬間DNA覺醒,覺得自己還能再學半小時。

 

via @神奇振東

 

她甚至能預判出學生在開什麼小差,有時是暴呵一聲“別扣你那爛指甲了!”,有時是講完有趣例子後突然嚴肅:

 

“笑笑笑就知道笑,故事聽了單詞記了嗎!”

 

驚得螢幕前的大學生們緊急回神,收起呲着的大牙。

  

用網友們的話來說,劉曉艷的罵並沒有高高在上、瞧不起人的語氣,只是怒其不爭。

  

她罵人的片段在網上走紅後,有大學生私信她找挨罵獲取學習動力,劉曉艷十分配合地回復劉式名言:“再不學習你就是一灘xx。”

 

結果這個方法傳開后,許多人都找上了劉曉艷求罵,目前已經供不應求。

 

via @豪德

  

02

劉曉艷的硬核雞血

高中生聽膩了、考研生正好

 

從反響來看,劉曉艷講故事幫學生記單詞的辦法有利有弊。

 

好處是的確印象深刻,除了離譜故事,劉曉艷也會分享一些與課程詞彙有關的個人經歷來幫助聯想記憶。

 

人在聽八卦時的專注力是超前的,學生們把她家的故事直接背得滾瓜爛熟,順便記了很多個單詞。

  

但壞處是有時候可能聯想錯了。

 

我在誇讚劉曉艷的評論區刷到,有網友回憶她講解單詞console時滿懷感情地講了媽媽捨不得吃好的、留給自己吃的感人故事。

 

有時食物餿了捨不得丟,安慰孩子說沒關係,“這個單詞我也記住了,餿了、壞的”。

  

回家吧,回家吧孩子,這個詞是安慰。

  

如前文所言,劉曉艷的教學方式如果放在初高中階段毫不違和,甚至可以說很常見。

 

90后、00后應該都遇上過這樣的中學老師,嚴厲是他們選擇的一種教學風格,用威嚴氣質管住容易躁動的青少年們。

 

升學壓力、強綁定的關係與朝夕相處的時間,使得中學老師與學生們之間往往能建立起深刻複雜的聯繫。

 

看到學生成績掉下來了,一些負責任的老師可能比學生本人還著急,總會把勵志雞湯掛在嘴邊。

 

“知識能改變命運”“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初高中生聽到最後耳朵都快聽爛,誓師大會上把勵志口號喊出來都覺得羞恥。

  

中學時期習以為常的中式嚴師,放在考研階段卻是稀缺的。

 

區別於此前經歷過的統一大考,考研更多是各自為戰,報考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備考方向都會有所不同。

 

不再有配備的老師為你的學習進度負責,考研日常更多是一個人幾本書在圖書館里從早坐到晚。

 

哪怕交錢報名考研機構,機構內部的師生關係也更接近於服務者與顧客。

 

考研老師通常不會對學生說重話,一來收錢辦事犯不著,沒必要拿自己的學生滿意度冒險,二來考研生已經是成年人,訓斥尺度難以把控。

 

作為知識付費型生意,考研教師們這麼做無可厚非,市面上的考研名師大多是溫文爾雅精英型,用高學歷等標籤讓學生信服。

 

這一過程中,“獨自為人生負責”帶來的未知與恐懼感是巨大的。

  

考研的大學生們,處在微妙的人生臨界點階段。

 

既足夠成熟,已經能深刻理解“大考是人生分水嶺”的殘酷性,明白自己要為做出的決定負責。

 

又不夠成熟,還不曾真正走出校園的象牙塔、缺乏一定社會經驗,無法再憑藉青春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敢應戰人生大考。

 

且在目前的節點上,短暫失去了過去學習生涯中習以為常的同伴,譬如同班同學、班主任老師。

  

在這一背景下,作為少有的中式嚴師型考研老師,劉曉豔自然另闢蹊徑地引起了考研大學生們的注意。

 

雷厲風行的訓話方式,直接喚醒了大學生們的DNA,品到了幾分熟悉的路徑依賴,獲得些許安全感。

 

線下活動中有學生問劉曉豔“老師我會上岸嗎”,換作其他專業機構老師可能會斟酌用詞,不敢給出完全肯定的答覆,怕日後引起什麼糾紛。

 

但劉曉豔只是露出一副“你這孩子問得什麼廢話”的眼神,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能上岸”。

  

如果說考研名師是一門販賣人設的生意,劉曉艷的形象無疑是當前普通考研大學生們最需要的那個。

 

一位網友分享自己找劉曉艷簽名的經歷,因為人太多她幾次就沒排上,但注意到她的劉曉艷卻堅定表示“你等我,我一定給你簽”。

 

後來這位女生徹底被擠出人群,以為沒戲了,到最後劉曉豔卻讓工作人員出來找她,說“今天如果不給你簽我會難受很久”。

 

最後在她被擠皺的衣角上寫下:“上岸!”

 

via @1880

 

劉曉艷所販賣的故事不是考入名校后簡歷上的錦上添花,不是高材生才能自嘲的優績主義 ,而是相當樸素的“我的人生能不能成功一次”

 

在課程中,她曾形容自己“我是一個一直都在奮鬥,但從來不成功的一個人”。

 

她幼年挫折,母親意外去世后父親不管,她由姑姑撫養長大、從小被嚴格要求,因為家族性肥胖在青春期曾陷入長久的自卑

 

劉曉艷在學生時代看的書上每一本都寫滿鼓勵自己的話,“要做就做最好”。

 

最後頂著家人並不相信的眼神,在2004年考研上岸,“在此之前我沒有成功過”。

  

許多考研學生被劉曉豔“沒有成功過”的形容觸動。

 

在考研大軍中,本碩皆985的尖子生只是金字塔中的少數。

 

對許多學歷平凡、卯著一股勁的年輕人來說,考研既是為了提升學歷,也是為了一個在佼佼者們看來可能微不足道的念頭——

 

我的人生裡,能不能體驗一次世俗的成功。

  

上岸在此刻既是一個結果,也是一個閃光的符號。

 

不論考上的那所院校與清北相比多光芒暗淡,它都代表著自己曾獨自獨立地為未來爭取奮鬥且取得成果,我的命運也曾奏響凱旋歌。

誰還在縣城買房?
誰還在縣城買房?
2025-03-26 05: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