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掛問題是PVP射擊遊戲令人深惡痛絕的頑疾。只要一部PVP射擊遊戲還有人玩,就一定會有外掛破壞遊戲的公平環境。一局遊戲只需存在一個外掛消費者,就足夠毀掉所有綠色玩家的遊戲體驗。
不過,當所有人都在開掛,遊戲會不會變得公平起來?
《作弊獵豹》(Cheaters Cheetah,典型的諧音梗標題)就是一款全員都在開掛的FPS遊戲。玩家將扮演一隻因為開了掛而被抓進電視節目的“獵豹”,在競技場同其他開了掛的“獵豹”一決生死。
製作組聲稱得到了一位前外掛開發者的説明,所以遊戲內置的作弊功能表和功能也高度模仿了現實中的外掛。
ID,剩餘血量,距離,手持武器,剩餘子彈,是否開鏡……在透視功能下一覽無餘
通過調節功能表選項,玩家就能開啟透視、自瞄、穿牆等功能,乃至開啟“大陀螺”模式,邊轉邊鎖。
“你看到的我,你看到的我”
“是哪一種顏色,悲傷或快樂”
這些功能放到普通的FPS可以大殺四方,但對面也有掛,大殺四方又不太可能。競技場預設的幾種模式里,雙方玩家只能選擇同時小開(只有透視)或同時大開(透視+自瞄),還有個獨立模式,會指定一個大開玩家對戰一大群小開玩家。
將不公平優勢維持在一定的限度,反倒顯得《作弊獵豹》有些公平,玩家還是需要動動腦子才能擊敗對手。
《作弊獵豹》的操作邏輯類似CS,角色運動會加大槍械的散射幅度,所以玩家開火時還是要像綠玩那樣蹲下或者急停,確保鎖頭命中率。地圖上設置有高亮標示的可穿透牆體,玩家也需充分考慮交戰場景,選擇具備不同穿透力的武器。
衝鋒槍、步槍、狙擊槍,穿透力遞增,容錯率遞減
CS里的投擲物也沒被落下。由於遮蔽視線的煙霧彈對透視毫無作用,作者貼心地把煙霧換成了能量護盾,用於在容易被鎖死的大空地製造移動掩體。護盾完全防彈,但燃燒瓶可以扔進去,手雷還能炸掉護盾,這又形成了類似猜拳的克制關係,算是十分巧妙的設計。
戰勝敵人的一方能夠獲得近戰武器“封禁錘”,將戰敗方徹底“封禁”——這隻是個用於羞辱對手的象徵性儀式,被砸中的玩家不會真的被封。
當然,說這種缺乏實際效力的“封禁”,是在諷刺某些廠商同樣缺乏實際效力的反作弊,似乎也有些道理。
其實從遊戲內的成就清單,到單人模式BOT的ID,也都飽含對現實中外掛醜聞的諷刺。好比第一次開啟內掛功能表時解鎖的成就,就是在映射CS:GO時期某印度選手在比賽中開掛,還被人發現把外掛命名為“word.exe”的趣聞。
毫無道德負擔在射擊遊戲中作弊,這樣的噱頭很有吸引力。僅是在遊戲發售前,就有超10萬名玩家將《作弊獵豹》加入願望單。
但實際發售後,根據SteamDB的數據,《作弊獵豹》的在線人數始終沒有超過1000人,連接的房間清單一天比一天少。遊戲的好評率也持續下滑,從“特別好評”跌到“多半好評”。
如果只談噱頭,人人開掛等於人人沒開掛,《作弊獵豹》開了掛也爽不起來。更是有些真開過掛的玩家,覺得遊戲做得太保守了,建議作者去買個掛。
全員開掛對戰的概念絕非《作弊獵豹》首創。早在CS 1.6時期,社區就產生了小眾的HVH(Hack vs Hack)文化,有人專門架設關掉反作弊功能的私人HVH服,供外掛玩家鬥法。
在這裡,決定勝負的因素並非槍法身法和地圖理解,而是對外掛參數的修改打磨,以及對遊戲底層機制的運用。
簡而言之,像鎖定敵人自動開火、自動急停、完全消除子彈散射、製造假模型(假身)等功能,在“神仙打架”的HVH服里都是基操,但《作弊獵豹》卻沒做出來,或者根本沒考慮。“大陀螺”旋轉原本也是規避敵人鎖頭的設計,而《作弊獵豹》里的旋轉只有視覺效果。
難怪HVH玩家看不上《作弊獵豹》,就好像享受多了勁大的,再回來看這個就沒什麼勁了。
如數家珍
拋開噱頭不談,那只能說《作弊獵豹》像是一部半成品,滿足不了FPS玩家的高規格要求。
《作弊獵豹》遊戲內容極其有限,比收錄的外掛功能還要有限,僅有三張地圖、四種主武器可以選。雖然遊戲模式比較豐富,像熱門FPS的團隊死鬥、奪旗、AWP狙擊戰等模式都被做了進去,但將這些模式體驗個遍,頂多也就1個小時左右,玩完了還能找Steam退個款。
同時,遊戲內置了等級系統、日常和周常任務,這很奇怪,因為提升等級、完成任務,不會解鎖任何東西。一旦來自作弊的新鮮感完全消退,玩家的興趣也會銳減,乃至失去打開遊戲的欲求。
或許一部國區售價僅33元的小品遊戲不該承受過高的期望,但“永不被噴外掛體驗卡”的潛力更不該僅限於此。
倘若作者有意更新,無論是添加更酷炫更花哨的作弊功能,還是為等級系統賦予真正意義,實裝可解鎖的裝備或玩梗向裝飾品,都能大大延長《作弊獵豹》的遊戲壽命,讓它從一個單純的噱頭,變成一個巧妙的獨立遊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