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三五好友聚餐,還是一個人晚上吃夜宵。
“撲哧”——隨著易開罐打開,金黃色液體沿著杯壁流下,綿密的泡沫逐漸上升。
暢飲一口,不禁讓人覺得沁人心脾,清爽無比。
啤酒,是不少成年人晚酌的必備。
很多人知道酒不是一種健康的飲品,酒喝多了不僅會“上頭”,還會傷肝。
不過很少有人會把喝著苦苦的啤酒和升血糖聯繫到一起。
甚至還有傳言稱,喝酒可以説明降血糖......
那麼,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啤酒喝著不甜,酒精含量在各種酒中也算低,夜宵攤上很多人甚至把它當水喝。
但你知道嗎,啤酒的升血糖能力竟然比很多甜飲料、甜品還強!
我們先來看看啤酒的血糖生成指數(GI)。
*食物升高餐后血糖的程度,通常用來GI衡量,食物的GI越低,其升高餐后血糖的程度越小,更有利於維持血糖的穩定。
在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中,啤酒(澳大利亞產)的GI為66,而霜淇淋的GI為61[1]。
而不同的啤酒種類,GI值也有所不同。
全球常喝的啤酒中,皮爾森啤酒(酒精濃度4.4%)GI值高達89,而拉格啤酒(酒精濃度4.5%)的GI值更是直衝119[2]!這可比白米飯、白饅頭、甚至綿白糖的升糖能力還強......
我們可以直觀感受下,啤酒與一些大眾比較熟悉的“升糖能手”的GI值,比如含糖飲料,精緻米面等[1-2]。
可以看出,啤酒無愧於“液體麵包”的稱號,它的升血糖能力比常見的含糖飲料強,堪比很多精製的主食,有些啤酒甚至還超過了“糖”。
很多人可能疑惑,啤酒明明一點都不甜,為什麼比很多甜食對血糖的影響還大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
啤酒是用麥芽發酵而成,啤酒裡面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麥芽糖。
而麥芽糖的升血糖能力可是和葡萄糖一個等級,很多啤酒瓶身標籤上會標“11°、10°、9°、8°”,這並非酒精度數,而是麥芽汁的濃度。
儘管一瓶啤酒本身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並不高,每100毫升只有4克左右。
但是啤酒和糖水一樣,作為一種液體,消化吸收率很高,熱量還不低,有的人還一喝就是一扎,對血糖的衝擊自然就很大!
所以,啤酒妥妥地可以歸為中高血糖指數食物!
那麼,有人可能會問,那就不喝啤酒,喝別的酒,聽說白酒還能降血糖呢,這是真的嗎?
直接上答案,靠酒來降血糖,是絕對不可取的!
白酒屬於蒸餾酒,裡面幾乎沒有糖分,但酒精含量很高。
酒精確實不會升高你的血糖,甚至喝多了還會“降”血糖。可別誤會了,這裡的“降血糖”指的是會引起低血糖,而低血糖可是有致命的風險,尤其是對糖尿病患者而言。
這是因為,酒精會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從而增加低血糖風險[3]。
更何況,世界衛生組織判定酒精是一類致癌物(明確致癌),會增加多種癌症的發病風險,包括口腔癌、食道癌、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等等[4]......
所以,指望喝酒降血糖,實在是有些“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了。
暢飲一扎啤酒,不僅血糖會坐上“過山車”。
對於普通人來說,血糖波動大,還容易產生饑餓感,進而“吃得多”。此外,血糖濃度高時,身體會將多餘的糖分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而每克乙醇(酒精)含7千卡的能量,比每克的碳水化合物或每克蛋白質含的4千卡熱量還要高,不知不覺就長胖了。
更重要的是,喝酒長的肉,更容易讓人胖肚子!
研究發現,酒精與腹部肥胖的關係比一般的肥胖更大[5]。也就是說,喝酒的人,脂肪更容易優先囤積在腹部,形成腹型肥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胖肚子(肚子大,但四肢粗細正常或偏細)。
可不要小瞧胖肚子!
腹型肥胖意味著內臟脂肪增加,而內臟脂肪對健康的負面影響更大(與下半身脂肪或者皮下脂肪相比),它會增加各種疾病的發病風險,比如心臟病、2型糖尿病、脂肪肝等等[6]。
所以說,無論什麼酒,都會從方方面面地影響你的健康。
能不喝,最好不喝,但是這確實很難。
酒文化深入人心,在很多場合,“喝一杯”是在所難免的。不過,我們可以放在心上的是,酒本就應該是偶爾飲用的飲品,偶爾喝一杯,喝的時候別過量,問題不大。
女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男性一天不超過25克(15克酒精相當於35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白酒) [7]。
此外,在喝酒前不要空腹,吃點飯菜可以延緩酒精的吸收,可以吃些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雞鴨魚肉,可以延緩胃排空。
喝酒的時候記得喝點水或者蔬菜汁,有助於促進酒精代謝,喝水也可以減輕酒精脫水帶來的不適。
最後,可能很多人不愛聽,但是還是要說——
喝酒沒有安全劑量,能不喝就不喝,尤其不要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