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決定讓14歲的女兒離開學校
更新于:2025-03-26 00:34:52

01

“逃跑計劃”

 

MOMO:在學校最糟糕的就是老師訓人的時候,訓人就拍黑板,粉筆灰拍得到處都是,全班鴉雀無聲,大家都低著頭,黑雲壓城的感覺,特別難受。他罵完別人,還會轉過來罵我們,說你們低著頭,你們也知道自己有問題。

老師會拿金屬探測儀,看我們有沒有藏手機手錶,那段時間,同學各種奇葩操作藏東西。有些同學居然藏在水杯裡,拿塑膠袋子裝著(手錶),裡面灌滿水,就不會有什麼異樣。我覺得可以藏在講臺底下,那裡有一個地插,開關壞了,裡面是空的,剛好可以放手表。

離開學校的那一天,沒什麼值得稀奇的。正是六月末,重慶已經開啟了高溫模式,天氣是濕、熱、悶。MOMO結束了三天的期末考,內容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只記住了狂寫的狀態,“特別煩,要不停地寫寫寫。”

中學門口,母親捲兒接上女兒。在她的印象里,MOMO抱著一大堆的書和東西,滿頭大汗地坐著角落裡,整個人被套進碩大的校服里,淡淡說,“太熱了,怎麼才來?”

那是初二學年的終點,也是MOMO在學校的最後一天。這一天以後,就要開啟在家上學的生活了,“很日常,我們不覺得,這是什麼重要節點或者里程碑。”捲兒回憶。 

在這個三口之家,在家上學的計劃,已經蘊釀了許多年。念頭最初的湧現,捲兒已經追溯不清。她只記得,打從一進入幼稚園,MOMO就很不開心,總喊著,不想去上學。

捲兒告訴MOMO,不想去,那就不去了,以後開個小麵館子也是可以的。她能理解女兒。學校的某些規定著實不可思議。像小學的時候,課間雙腳不能同時離地,也就是不能跑跳;開運動會,要求學生全坐在教室里,要比賽的同學再下去,“沒有一個小孩會天然地喜歡、適應這樣的環境。”

MOMO本來就屬於早慧的那種女孩。她喜歡讀魯迅和老舍,也喜歡通過畫畫表達情緒。雖然成績不好,但她很乖,初一寫作業到夜裡12點,捲兒想幫她做,但會被拒絕,“老師能看出你的筆跡,我還要臉。”

“作業必須做完,這是在學校生存的必要條件,不然會被拉到辦公室補,或者告家長。”MOMO說。她盡量不讓自己被老師注意到,當一個“平平無奇的隱形人”,是在學校學會的生存哲學。

從小學開始,MOMO就常聽媽媽說,實在上不下去,就在家上學。最開始,她沒有當真,慢慢地,她開始把這句話當作精神支柱,再後來,是真的不想去學校了。 

在家上學的想法,最初遭到外公外婆和爸爸的反對,“怎麼能對小孩這樣說,這樣她會覺得有退路。”他們責備捲兒。但捲兒不認為有退路是一件壞事,“我給她兜底,讓她能夠正常生活。

捲兒在重慶一所職業高中當了近20年的美術老師,在她的印象里,從前的小孩鮮活、有性格,課業之餘,會在“榕樹下”(注:一個文字網站)寫小說,跟著過路車去北方收小麥掙錢,“對生活有很強烈的慾望”。現在的小孩,溫順有禮貌,但也失去了追求,連考大學都是“爸媽讓我考的”。

她的工作內容,更多地變成處理學生的情緒問題。有人將寫作業變成一種強迫的習慣,不寫完不休息;也有人恐懼考試,提起這兩個字,身體就發抖、倒在地上。她擔心這些也會發生在女兒身上,“什麼事情都不如健康重要。”

起初,在捲兒的規劃里,在家上學的時間定在初中畢業以後,“基礎數學能掌握,她以後能正常打理自己的財務,已經夠了。”

轉折發生在進入初中的那一年。當時因為疫情,全家被封鎖在社區,MOMO卻欣喜地說:“媽媽,我終於看到社區的白天啦!”——之前每天天不亮,她就要拖著身體到學校去,回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僅有的天光,全耗在課堂和作業裡。

還有一些變化正在MOMO身上發生,她失去了精氣神,每天都吊著兩個黑眼圈。小學放學,MOMO會在家裡看書、畫畫,中學以後,MOMO開始刷短視頻,“太累太忙,就只想刷那些無腦的東西放鬆。”捲兒擔心,女兒身上最可貴的東西,好奇心、想像力,還有對學習的渴求,正在被消磨。

只能提前開始“逃跑計劃”。

意外的是,真到了決定的時候,反而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了。MOMO的班主任只是稍微勸了一下,要不還是把初中讀完?長輩們略顯擔憂,“沒有文憑,以後怎麼辦?”捲兒想辦退學,但家人不放心,最後互相妥協,辦了休學,“想給她留一條後路。”

MOMO是不打算再回去了。離開的那天,老師一說放假,同學們全衝出了班級。她直接走到校門口,拍了一張照片,“紀念我那糟糕的校園生活,堅定我的信念。”

  

●進入初中以後,寫不完數學作業的夜晚,MOMO創作了《“熬”夜》(左滑查看更多)

 

02

“蝸牛少女”和“四個朋友”

MOMO:上課的時候,我經常發呆,有一天考完試,我拿了一張草稿紙,突然就蹦出“蝸牛少女”這個概念了。我就開始畫,一個帶著綠色蝸牛殼,穿衛衣的形象,其實我也像蝸牛一樣,有時候縮在殼裡不出來。

在學校混日子的一天,我突然有一個奇怪的(想法),讓四個動物在那裡,最開始是貓和兔子,後面才有雞和狗,我就畫它們。

貓是我的本體。我比較喜歡貓,從小到大都跟貓有接觸,我把它作為一種記憶體;狗就是旁觀者,雖然有點極端,但在學校,差不多就是那種訓狗的感覺;中國古人雖然覺得雞是有骨氣的動物,我覺得有時候它還挺卑躬屈膝的,所以雞對我來說,算是在學校對老師的那種狀態;兔子是我的社交狀態,在學校跟朋友相處,我比較喜歡當傾聽者,像兔子一樣比較安靜,可有可無。

繪畫是MOMO在家上學最重要的部分。每天,MOMO用半天畫畫,餘下的時間,再選擇看電影,或者書籍——都是根據她的興趣來選擇。

母親捲兒出身在一個普通家庭,一路保送,直到大學畢業,沒有太過費勁。捲兒父母文化水準不高,但給予了足夠包容的環境。相比成績,他們更在意“活著”。有一回考試,捲兒想抄書,被發現後全校批評,父親抱了抱她,“沒事,千萬別想不開,0分就0分。”

這樣的經歷,讓捲兒更在乎興趣、愛好,而非成績。2016年,在學校幹了將近十年,捲兒決定重拾畫筆,“我從小的夢想就是畫繪本。”三年後,她在全國插畫雙年展中斬獲金獎,就此重新敲開了行業的大門。

與捲兒大條的性格相反,MOMO敏感、內向,別的小朋友摔倒了,她會跟著哭,看到同學被老師批評,她也會難過很久。周遭成績至上的氛圍,影響著MOMO,“媽媽,如果我的成績不好,你會覺得丟臉嗎?”

作為母親,捲兒不停地給MOMO“築窩”,“你成績好不好,都不是作為我們愛你的條件,跟這個一點關係都沒有。”她心裡清楚,女兒的性格,註定難以融入當下的校園生活,還更容易被傷害。

她小心翼翼地保護MOMO的想像力。在捲兒的印象里,MOMO從小對美就有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她會要求卷兒買《魯迅全集》,還有未刪減版的《紅樓夢》。她跟捲兒描述小時候的記憶,坐在搖椅上,陽光從樹的縫隙里穿下來,影子晃動,“她說那一刻非常好”。

從三歲到初中,每天晚上,捲兒會給MOMO講睡前故事,主角就是家裡的小熊玩偶花花,從小熊星球來到地球,尋找孩子;她也樂意跟MOMO一起做很多事,比如電鍋煮好了飯,兩個人會雙手合十,鄭重地說,電鍋辛苦了。MOMO爸爸也從事繪畫工作,家裡到處堆著畫冊,一家三口人會通過畫畫做故事接龍。

MOMO似乎建立了一個自己的王國,她不喜歡丟東西,會給舊襪子補上破洞,因為“它們都有生命”。家裡的空調開久了,她會心疼地念叨“把空調累著了”。14歲了,她依然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發呆的時候,會想起三毛(《三毛流浪記》),“後來是不是成了另一個祥子(《駱駝祥子》)?”

面對MOMO的感受能力,捲兒懂得其中的珍貴,“這是她最閃光的地方,我必須要保護她。”

●MOMO在初中階段創作的《四個好朋友》系列,她表示,這是《馬拉之死》。(左滑查看更多)

●“蝸牛少女”的誕生。

 

03

“媽媽,你該起床了”

早在2020年,捲兒就賣掉了房子,在山裡購買了一棟兩層的洋房。在她的設想里,這棟房子是一個小型的school,會有繪畫室,也有圖書室。捲兒的愛人自學建築設計,前後倒騰了將近三年。不僅如此,捲兒還給MOMO購買大病保險,“為自由職業做準備”。

即便準備充分,真正開始在家上學后,還是經歷了一、兩個月的焦慮期。畢竟要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萬一行不通怎麼辦?

捲兒買了“在家學習”的各種書,有些是在家繼續學習考大學,有些是小孩自己在網上探索。MOMO全看完了,說,沒一個適合我,咋辦?

捲兒瞭解自己的小孩,有興趣和愛好,對自己有要求,“不可能在家躺著什麼都不幹。”但就像她認識的一個媽媽說,當開始在家學習的時候,小孩無所事事,家長會忍不住焦慮。

捲兒承認自己也會有這種時刻,“哎,你要不要學一下英語?我們不繼續考試,但如果以後出國要遊歷,是不是要學好英語?”她買了中英對照版的《小王子》讓MOMO背,結果MOMO不想背,“我真的很不喜歡英語”。

怎麼辦,繼續逼她學嗎,就像小學時那樣?

小學三年級,為了輔導MOMO數學,捲兒氣得“暴踢垃圾桶”,她清楚MOMO在數學方面沒有天賦,“做應用題,稍微拐一個彎就不會了。”輔導不來,她也不強求。MOMO的爸爸不甘心,他會在半夜醒來,歎息地說道,以後可怎麼辦?

焦慮一度轉化為行動,他給MOMO報培訓班,制定嚴密的學習時程表,並取得過短暫成效:MOMO在補習班裡拿過數學第一名。

但那段時間,MOMO情緒低落,家庭氛圍也很糟糕。捲兒叫停了這場“鬧劇”,這個過程並不划算,“把不擅長的地方弄得跟中等的差不多,擅長的地方沒時間、也沒精力去做。”最後,夫妻達成共識,相比成績,親子關係更重要。他們直接把權力交給MOMO,“數學這個事,你自己看著辦。”

這種完全的信任,也是捲兒始終貫徹的教育方式。MOMO喜歡遊戲,會研究遊戲的劇情、畫面設計,捲兒允許她每天玩40分鐘,“給她自由,她就不會產生病態的需求。”

這一次,她決定繼續信任女兒。

她在一本書裡看到,孩子如果在體制內上一年學,開始在家上學以後,必須放空一個月。捲兒算過,那MOMO至少要休息半年。她說服自己,“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驅力,最開始幾個月就當度假了。慢慢地,因為她有自己喜歡的事情,會規劃自己的時間。”

在家上學的日子里,爸爸曾經提議做日程表,但捲兒說在家學習的好處,就是可以自己安排時間,不用做那麼細緻的時間表,可以給孩子一定的彈性時間。

如今大半年過去,MOMO開始找到自己的節奏。每天早上,她會先起床,跑到捲兒的房間門口喊,“媽媽,你該起床了。”然後,開始一天的繪畫創作。

不久前,MOMO去上海參加畫展回來,主動要求在家繼續學習英語。那次畫展,她發現嘉賓大部分都是國外的,說的也是英語,耳機里的同聲傳譯斷斷續續,她只能看PPT,有交流障礙,所以決定還是要學好英語。

MOMO:剛開始困惑肯定是會有的。我會思考到底以後能不能賺到錢,能不能自力更生?雖然長輩也沒有表現出特別的焦慮,對我來說,在家上學不只是要我開心,既然他們支援,我肯定還是要給一個反饋。

我看了“在家上學”的那些書,感受就是打了點興奮劑,因為至少也有人在家上學。他們都要回去讀大學,或者去國外留學。這點讓我有點沮喪,我完全沒有打算回學校。他們這樣教也沒關係,但要真想讓孩子有個自由人生,我覺得還是要徹頭徹尾改變思想。過了幾天,我又堅定信念了,我就要給大家證明一下,不上大學也可以當藝術家。

焦慮的時候,我看到學校同學的樣子,反而會放鬆一點。我現在幾乎是天天盯著釘釘群,看他們幹了什麼事,又被老師訓斥了,或者有哪個家長“賣了”自己的孩子,說孩子藏了手錶手機什麼的。現在老師訓同學比較少了,應該都被磨平了稜角。寒假我看到他們每天都要交捲子,各種答案要對,我整個人都在慶幸,離開了糟糕的地方。

 

●在家上學以後,MOMO將《四個好朋友》系列畫成了書籤。(左滑查看更多)

 

04

鵝毛筆自己會畫畫

 

“四個好朋友”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在MOMO的繪畫世界里,它們代表著在學校的記憶,不想過多去回想了,“記起來心情也不好。”

她很滿意現狀。一家三口跑到山西看雕塑和壁畫,兩周的旅程,也是一個沒有任何作業的假期。她開始關注健康,每天散步,跳繩打卡。不久前,她和媽媽上山采風。在重慶的山坡上,她們被一群黑山羊“襲擊”,畫具被打翻了。MOMO用自製的鵝毛筆,記錄下這個時刻,“媽媽,我發現鵝毛筆自己會畫畫。”

她創作了《山神》和《小卡》兩個系列,以及一些有色彩的夢境,但“現在(對作品)還沒有到特別滿意的時候”。

●在家上學以後,MOMO創作的小卡系列,繪畫的靈感有一部分來自於夢境本身。(左滑查看更多)

 

要說唯一的遺憾,那或許就是孤獨吧,“有時候我想聊一些事情,我爸媽不大會跟我聊,或者他們這方面實在沒法跟我聊。”她跟同齡人也很難有共同話題,同學在追星,而她喜歡的是默片、老電影。

捲兒也沒辦法完全解決這份孤獨,只能答應MOMO,“有空了我們一定會去看(電影)。”

年初,捲兒給MOMO開設了一個社交帳號,把這段經歷分享到網上,有人質疑她是為了“爬藤”,但更多的是善意和支援,有粉絲專門寄來皮具店裡剩下的材料,以及自己研發的、可以畫在陶瓷上的顏料。 

目前,她考慮更多的還是MOMO的路徑規劃。為了給MOMO找到更多的平臺,她讓MOMO給自己的繪本畫環襯,也計劃把現有的幾個系列做成周邊,之後再畫成大畫,給畫廊投稿。

在她看來,在家上學屬於“有得有失”的一條路,或許也透著無奈,“誰不想自家小孩開心地跟著同齡人一起玩?”當然,也有感受到“正確”的時刻——去年國慶,捲兒和婆婆、MOMO三個人在飯店裡吃飯,那是不再需要趕作業的一個假期,沒有任何負擔的MOMO,突然抬起頭,看著捲兒說,“活著真好”。

“不管她以後有沒有成就,有這句話,我也覺得值了。”捲兒說。

MOMO:我最近在看《寂靜籠罩大地》,作者收集父親在二戰里的回憶,那些看似荒謬的事情,在戰爭里都變得合理了。那本書就讓人感覺是在遙望過去,但又身臨其境。我覺得戰爭最好還是不要打,不然到時候就沒法畫畫了。

平時,我會到B站上去流覽一些電影,收藏起來有空再看。我喜歡看《後窗》《群鳥》,他的電影標誌很明顯,很喜歡用金髮女郎和那種上年紀的男主。我愛死瑪麗蓮夢露的每一部電影了,她在《熱情似火》裡火車上的戲份,能讓我尖叫到原地飛起,心臟真的弄癱了一秒鐘。

我不覺得脫離同齡人這個圈子有什麼遺憾,大家聊不到一塊去。小學疫情《哈利波特》,他們就一定要求你是哪個學院派出來的,不看哈利波特,就群攻寫小紙條,《哈利波特》的確寫得很好,但沒必要那樣擁護。

我也想過這個途徑(在家上學),能不能交到一個很談得來的朋友?如果到二十幾歲三十幾歲都沒有碰到很聊得來的朋友,那就這樣,倒也沒什麼問題,自己能跟自己玩也可以。

怎樣恢復近視視力
怎樣恢復近視視力
2025-03-26 01:38:02
近視1000度還能治嗎
近視1000度還能治嗎
2025-03-26 01:38:45
睡眠小知識
睡眠小知識
2025-03-26 01:45:36
貧窮的本質
貧窮的本質
2025-03-26 01:54:42
一 起 讀 書
一 起 讀 書
2025-03-26 02: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