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可操控、無土能栽培——“未來之城”雄安展現智慧農業喜人場景
更新于:2025-04-02 20:32:13

  新華社石家莊4月2日電(記者郭雅茹)“9點,這個棚的滴灌系統會打開,澆早晨的第一遍水……”隨著氣溫回升,河北雄安新區田間地頭春意盎然。在位於雄安新區端村鎮關城村的雄安新區5G數位化智慧果蔬生產基地的藍莓大棚內,技術員劉帥給記者展示著手機螢幕上的指令。

  劉帥手機螢幕上顯示的是一款數位化管理操作系統。據他介紹,基地根據不同植物習性,提前設置了澆水、施肥等操作時段,達到設定的條件後,系統會自動運行。

  2022年,關城村成立村集體公司,推動數位化農業項目發展,專案集成5G技術、農業物聯網、人工智慧、智慧裝備等現代資訊技術。

  大棚內,水肥一體化管網擺放有序,溫度、濕度等感測器間隔有序地分佈其中。設定時間剛到,智慧澆水系統開始運作。

  “感測器相當於微基站的‘眼睛’,收集棚內的溫度、濕度等數據,傳遞給5G微基站。作為‘大腦’,微基站會根據之前的設置,將指令傳遞給控制櫃的工業閘道,然後進行拉起棉被、澆水等操作。”劉帥說,過去人們憑藉經驗判斷,會有誤差,通過使用5G智慧裝備等技術,可以更加精準。

  近年來,雄安新區穩步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建成了一批數位化農業園區。2024年,雄安新區農業農村局通過實施“雄安新區農業全產業鏈數位化轉型示範應用場景專案”,落地打造植物工廠應用場景、基於AI大模型的“雄小農”智慧交互場景等,夯實智慧農業發展基礎,推進農業全產業鏈數位化轉型升級。

  來到位於雄安新區容城縣晾馬台鎮的雄安智慧農業科技園玻璃溫室,一株株番茄在自動化設備的“幫助”下茁壯成長。玻璃溫室頂部的天窗、幕布接收到環控系統的指令徐徐敞開,正壓通風設備正在運轉。“溫室頂部覆蓋材料為漫散射玻璃,可以將直射陽光均勻地散射到溫室內部的每一個角落,消除直射光產生的強烈影響,從而促進植物的均勻受光,減少植物生長不均的現象。”河北雄安容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民說。

  雄安智慧農業科技園一期佔地面積550畝,是一個集科研、育種、高效農業、現代農業管理培訓於一體的數位核心產業園。

  在溫室里,記者看到,番茄全部採用無土栽培。“無土栽培技術的使用和半封閉的種植環境隔絕了絕大部分外界病蟲害對作物生長的影響,通過環境控制系統及綠色植保方案,最大程度保障食品安全。”張立民說,相對於傳統日光溫室,這裡的玻璃溫室節約土地資源50%、節省人工40%以上、節水率60%以上、節肥率50%以上,單位面積產量增加400%,勞動生產率提高75%。

  原產地湖南的辣椒也依靠智慧農業,實現了南椒北種。在西裡村辣椒種植園區內,綠色的辣椒掛在藤上。河北雄安陽雀湖西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統保告訴記者,公司的辣椒種植園區共1100畝,全部種植陽雀湖辣椒,“陽雀湖辣椒原產地湖南,北方很少種植這個品種。”

  和傳統粗放式種植不同,在辣椒種植期內,從氣溫、濕度到土壤墒情,大棚內的各類數據,都受到了物聯網設備的實時監控。不僅如此,園區和大棚內還安裝了蟲情監測裝置、病菌孢子收集裝置。“通過這兩個裝置,可以測量環境中害蟲、空氣中病原物和病原菌的密度和種類,彙集到系統裡,進行初步統計。如果密度過大,系統就會發出預警。”秦統保說。

  再過幾天,種植園的辣椒即將迎來採摘季。“最適合的採摘時間只有4天左右,我們目前正在嘗試研究人工智慧輔助生產種植。如果技術成熟,我們下一步將引入AI協助採摘。”秦統保說。

  技術與場景深度融合,經驗與數據有效配合,服務與需求精準匹配,在這片湧動著智慧與創新的“未來之城”,各種高科技手段逐漸融入到農業生產中,給農業豐產豐收帶來更足的底氣。

詩意二月天
詩意二月天
2025-03-26 12: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