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拉長生命線,金鋼又多了一把“金剛鑽”
更新于:2025-04-04 03:19:31

  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  4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用創新拉長生命線,金鋼又多了一把“金剛鑽”》的報導。

  今年以來,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各行各業。早在幾年前,一位與“癌王”較量、與“死神”搶人的外科醫生金鋼,就探索通過醫療+人工智慧,讓一些“無能為力”變得“力所能及”。隨著科技創新快速反覆運算,金鋼認為,這彷彿又添了一把治病救人的“金剛鑽”,將更精準、更精細地攻堅疑難雜症。

  記者從他所在的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肝膽胰脾外科獲悉,為了提升患者生存率,近年來,金鋼帶領團隊創新了“初篩—精篩—早診”篩查體系、構建了國際上最大規模的胰腺癌類器官庫、研發了個體化腫瘤疫苗……不斷探索新路徑、尋求新突破。

  “我們面對的不單純是疾病,而是病人。”金鋼說,醫學要擅用科技,更要善用科技,才能更好地去“乘風破浪”,説明患者驅散陰霾,駛向健康彼岸。

千方百計找“敵人”

  胰腺癌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素有“癌中之王”之稱,其發病隱匿、早診率低,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總體五年生存率不足13%。我國作為胰腺癌大國,每年新發病例超過11萬,死亡率與發病率近乎持平,這些數位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破碎與絕望。

  自2020年起,金鋼團隊探索形成了“初篩—精篩—早診”三級分層篩查體系,為胰腺癌的早期發現帶來新希望。數據顯示,2021年1月,團隊聯合上海市楊浦區疾控中心及12家社區醫院,建立AI輔助醫防融合服務體系,累計完成6.7萬名50歲至75歲居民篩查。通過AI風險評估模型,精準識別4763例高危個體,最終確診60例胰腺癌患者,其中22例早期患者獲得根治性手術機會,使得胰腺癌早診率提升至36.7%。

  张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在初篩階段即被AI系統提示為高風險,經緊急召回後進行增強MRI檢查,發現胰腺惡性腫瘤。突如其來的診斷結果令全家陷入恐慌。

  面對患者的焦慮,金鋼團隊啟動了全程跟蹤管理,篩查陽性次日即開通綠色通道收治入院,組織多學科會診制定個體化手術方案。得益於根治性手術及術后規範化輔助治療,張女士至今保持無瘤生存狀態。

  金鋼表示,去年8月份團隊進一步聯合寧波和嘉興分中心,啟動基於平掃CT+AI技術的多中心前瞻性胰腺癌篩查研究。數據顯示,寧波分中心篩查4萬餘人次,AI系統檢出6例早期病例(含2例常規漏診病例);嘉興分中心完成同等規模篩查,AI報警發現8例可切除胰腺癌及癌前病變,這項技術為胰腺癌早篩早診開闢了新路徑。

做好“精準狙擊手”

  攻堅胰腺癌,精準治療逐漸成為主流趨勢,這離不開多學科協作與個體化方案。

  長海醫院肝膽胰脾外科有強大的多學科團隊(MDT),涵蓋胰腺外科、消化內科、腫瘤科、放療科、影像科、病理科等。通過評估,為每位患者制定從新輔助/轉化治療,到根治性手術和術后輔助治療的全程個體化方案,顯著改善預後。

  記者在MDT門診看到,一位從長春前來的患者家屬拿著一疊檢查報告找金醫生訴說患者近況。5年前,他的父親在當地被查出胰腺癌,治療上幾乎被判了“死刑”,只能活3至4個月,不願向“死神”低頭的家屬一路尋到長海醫院。

  “這名患者病情很複雜、很棘手,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放棄的理由。”金鋼說,根據實際情況,建議患者先化療,等腫瘤退縮為手術創造有利條件后,再開始剝離腫瘤。一台長達6個多小時的手術,每一步都可謂驚心動魄。最新的CT影像顯示,5年來,這名患者恢復良好,未出現病灶復發和轉移。

  術后5年、7年、13年……在金鋼的門診中,這些既不幸又幸運的患者,不僅是醫學技術進步的勝利,也是醫患同心孕育的奇跡。

努力衝破“天花板”,點亮“生命之光”

  金鋼坦言,胰腺癌之所以是致死率最高、治療效果最差的惡性腫瘤,因為它具有非常複雜的分子生物學特徵。隨著醫學進入大模型時代,依靠多組學、多模態的數據,將幫助醫生不只是救治一位又一位的患者,而是在此基礎上,更加全面、系統、準確地“認識”胰腺癌,從源頭上找到發病機制。

  從2015年起,金鋼團隊著手構建了國際上最大規模的胰腺癌類器官庫,類器官模型能夠在體外模擬腫瘤的原位組織結構和生物學特性,説明研究人員快速評估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敏感性和有效性,篩選出對特定患者有效的藥物。

  自2018年起,金鋼團隊與中科院聯合研發的個人化新抗原多肽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它的原理就是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對患者的腫瘤細胞基因突變進行分析,篩選出具有特異性的抗原,進而製備出專門針對患者個體腫瘤的疫苗。”金鋼說,這種疫苗能夠啟動患者的免疫系統,精準識別並攻擊腫瘤細胞,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傷。聯合輔助治療,術后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過50%。

  目前,面對海量臨床數據與複雜機制研究的雙重挑戰,團隊正加速推進胰腺腫瘤智慧診療系統建設。“過去,我們面對一批高質量數據,想幹卻沒有太多抓手。DeepSeek讓大家豁然開朗並加快腳步,眼下我們與相關科技公司緊鑼密鼓搭建胰腺腫瘤大模型,預計今年下半年會有實質性的突破。”金鋼說。

  醫學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更離不開教育傳承。每周百余位門診患者、個人年完成胰腺腫瘤手術500餘例……金鋼帶著團隊,不斷為改善患者病情而努力。

  “金老師常說,胰腺外科是外科皇冠上的明珠。一方面,胰腺周圍血管、器官多,解剖複雜,手術風險大,特別考驗技術,學習曲線比其他外科要長很多,得耐得住性子;另一方面,胰腺癌治療涉及分子生物學、影像學、免疫治療等多學科,如果不綜合掌握知識體系,很難在多學科會診中給出客觀有效的意見。”時霄寒醫生說。

  “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才能在面對複雜多變的疾病時,做出最恰當的判斷和處理。”金鋼說,希望青年醫生能夠深刻理解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意義,因為面對的不單純是疾病,更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技術是冷的,人心是熱的,堅持以人為本,才能讓科技更有溫度地服務於人,讓生命線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