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4月2日電(記者楊青、郭翔)三月末清晨的大連海濱,海風裹著鹹澀的潮氣掠過晨跑者的鬢角。在這條濱海跑道上,有一支特殊的隊伍格外引人注目——身著藍色運動服的志願者牽著孩子們的手,腳步整齊地踏碎晨曦。這是大連海之星跑團與孤獨症兒童每周日的約定,從2020年寒冬到2025年早春,1500多個日夜的陪伴,在大連譜寫出一曲愛的交響。
年過六旬的徐守國總愛站在跑道起點,看晨光勾勒出孩子們奔跑的剪影。這位國家電網大連供電公司的退休職工,曾用半生守護萬家燈火,如今將這份“守護”化作更廣闊的擔當。2015年創立海之星跑團時,他或許未曾想到,這支以“健康跑、歡樂跑、公益跑”為初心的隊伍,會在多年後成為照亮“星星的孩子”的燈塔。
第一次伴跑活動,報名的孤獨症兒童只有三人,可志願者隊伍卻比孩子多出三倍。9歲的田田死死攥住媽媽的衣角,突然爆發的尖叫聲驚飛了海鷗。徐守國掏出口袋裡的彩虹棒棒糖,用最樸實的智慧叩擊著封閉的心門:“看,糖紙裡有七種顏色,咱們跑七步就能收集一種好不好?”從那天起,星海廣場的晨霧中便多了一群執著的身影。
伴跑日誌里記滿特殊“作戰圖”:牛牛需要每跑百步擊掌鼓勵,浩浩聽到塑膠摩擦聲會失控,佺佺見到路邊的食品超市會毫不猶豫衝進去,志願者們為每個孩子定製跑步方案。他們用四年時間破解“星星的密碼”,將跑步拆解為“想跑、能跑、愛跑、會跑”四重進階,每個階段配套“微信知識分享+個性化訓練+家長協同”的教學閉環。
改變在細水長流中發生。體重220斤的仔仔通過跑步減重40斤;曾被診斷“無社交能力”的亮亮如今已能輕鬆跑5公里,而且還能落落大方地與陌生人聊天。
2023年,六位孤獨症少年首次亮相在大連馬拉松的賽道上,他們在海之星跑團志願者護航下,全部安全完成馬拉松半程比賽。衝過終點後,18歲的仕傑興奮地抱住陪他比賽的志願者大鄭,將半馬完賽獎牌高高舉起。跑團辦公室的牆上,掛滿跑團為孩子們設計的“快樂之星”“勇氣之星”“熱愛之星”“重生之星”獎牌,每枚獎牌都鐫刻著從300米到21公里的奇跡。
這些成長勳章背後,是76個家庭的命運轉折。截至目前,40多名孤獨症兒童能跑完5公里,其中31人突破10公里,12人能跑15公里,9人征服半馬21公里。運動改變大腦,跑步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更令人驚喜,有的孩子藥物依賴明顯降低。
愛是雙向奔赴的。丹尼用五個夜晚繡制“Thanks Love”抱枕,仔仔拼出千塊森林馴鹿拼圖,牛牛以起跑儀式為靈感創作水彩畫……這些笨拙而真摯的回饋,成為志願者最珍貴的勳章。
星海廣場的晨霧漸散,朝陽把奔跑的身影拉的很長。徐守國身旁的孤獨症少年專注數著腳下的白線。海風送來海鷗飛翔的歡叫,在浪花與礁石的陪伴下,這場心向陽光,與愛同行的奔跑,終將抵達比遠方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