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痛斥:老年失智最早信號,不是忘事!而是頻繁出現這4異常!
更新于:2025-03-29 16:46:31

在大眾的認知里,老年失智,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阿爾茨海默症,似乎總是和“忘事”緊密相連。很多人覺得,一旦老人開始頻繁忘事,那可能就是老年失智的苗頭了。但今天,我這個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醫生,必須得大聲告訴大家:老年失智最早的信號,根本不是單純的忘事!尤其是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而言,一些異常情況的頻繁出現,可比忘事要明顯得多。要是忽視了這些信號,很可能就會錯失早期干預的絕佳時機。

在日常接診中,我聽到太多患者家屬憂心忡忡地說起家裡老人“忘事”的情況。可事實上,老年失智的表現遠比這複雜得多,它的早期癥狀可不只是記憶力方面的問題。很多時候,在病症初期,患者並沒有特別明顯的記憶喪失,反而是一些看似不太起眼的變化悄悄出現,比如情緒波動、社交行為的改變等等。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癥狀會愈發顯著,最終可能發展成嚴重的記憶和認知障礙。

## 情緒波動像“過山車”

在老年失智早期,不少患者記憶方面的問題還沒凸顯出來,情緒上卻已經開始“翻江倒海”。他們的情緒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特別大。有時候,患者會莫名地情緒高漲,一點小事就能讓他們煩躁不安,反應還特別過激。家屬們往往覺得這就是老年人常見的情緒變化,沒太在意,卻不知道這背後可能隱藏著大問題。

就拿張大爺來說吧,他以前性格挺溫和的,很少發脾氣。可最近這幾個月,家裡人發現他變得特別愛發火。早上找不到自己的老花鏡,就能在屋子裡嘟囔半天,對身邊人也沒個好臉色;家裡人做的飯菜稍微不合口味,他就會大動肝火。一開始,家人都以為是張大爺年紀大了,脾氣變得古怪了些。但慢慢地,他情緒不穩定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發火的次數越來越頻繁,甚至有時候會毫無緣由地大發雷霆。這下家裡人坐不住了,趕緊帶他到醫院檢查。一番詳細檢查后,醫生給出了診斷:張大爺已經處於早期阿爾茨海默症階段。醫生特別提醒,像張大爺這種情緒波動,尤其是過度的煩躁、憤怒,很可能就是大腦功能開始退化的早期信號之一,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

## 生活能力“大滑坡”

很多處於老年失智初期的患者,對自己記憶力方面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感覺,反而是生活自理能力出現了問題。原本簡單的日常小事,對他們來說變得困難重重。比如說,走進廚房,面對常用的電器,他們突然就想不起來怎麼操作了;做完飯,忘記關掉爐灶,差點引發危險。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實都是大腦功能逐漸衰退的表現。

李奶奶以前可是家裡的“頂樑柱”,家裡家外的大小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可最近,家人發現她好像變了個人似的。有一次,孫子放學回家,想吃微波爐加熱的麵包,讓李奶奶幫忙弄一下。李奶奶站在微波爐前,左看看右看看,擺弄了半天,就是想不起來怎麼操作。還有一回,李奶奶出門買菜,走得急,連門都沒鎖就走了。一開始,家人只當是李奶奶年紀大了,偶爾犯點迷糊。但類似的情況越來越多,家人這才意識到不對勁,帶她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李奶奶已經進入輕度老年失智階段。醫生說,老年失智早期常常伴隨著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尤其是對一些細節的處理能力變差。要是不重視,病情會發展得很快。

## 語言能力“掉隊”

語言能力的減退也是老年失智一個很隱蔽的信號。在早期,患者常常會出現忘詞的情況,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卻怎麼也找不到合適的詞彙,說話變得磕磕巴巴,無法流利地表達。雖然他們對別人說的話理解起來還沒什麼問題,但自己組織語言、表達觀點卻成了難事。很多人都覺得這就是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忘了一些詞彙,根本沒意識到這可能是健康出了問題。

王教授,退休前在大學里可是出了名的口才好,講課生動有趣,深受學生們喜愛。退休後,一開始,家人覺得他除了年紀大了些,身體各方面都還不錯。可漸漸地,家人發現和王教授交流變得有些困難。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王教授經常說著說著就停頓下來,像是在努力回憶什麼;有時候,他會反覆說著同一個話題,自己卻渾然不覺;還有的時候,剛說過的話,沒一會兒就忘了。家人一開始只當是老年人說話囉嗦,沒太在意。但後來,王教授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和家人聊天時,經常說不了幾句就進行不下去了。家人趕緊帶他去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最終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症。

## 社交興趣“降溫”

老年失智早期,患者在社交方面也會有明顯變化,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熱衷於參與社交活動。不管是和家人坐在一起聊天,還是和朋友聚會玩耍,他們都提不起興趣,熱情大減。這可不只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或者心情不好,很多時候,這背後是大腦功能退化在作祟。

趙爺爺以前可是社區里的“社交達人”,每周都要和老朋友們約著下棋、喝茶,時不時還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可最近,趙爺爺像變了個人似的,朋友們打電話約他出去玩,他總是找各種藉口推脫;家裡人週末想帶他出去逛逛,他也總是拒絕,就喜歡一個人待在家裡。家裡人一開始擔心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可問他,他又說沒啥毛病。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家人和醫生聊起趙爺爺的情況,醫生提醒他們,社交興趣的突然減少,很可能是趙爺爺早期老年失智的一個信號。

面對這些癥狀,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得行動起來,採取有效的預防和改善措施。尤其是60歲以上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的習慣至關重要。每天早睡早起,保持規律的作息,可別熬夜,熬夜對大腦傷害可大了。平時還得多動動腦子,玩玩智力遊戲,像拼圖、數獨;或者多讀讀書,沉浸在書的世界裡;再不然,拿起筆寫點東西,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些活動都能有效刺激大腦神經的連接,延緩大腦功能的退化。

老年失智可不是個能小瞧的疾病,它的早期信號就藏在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大家一定要多留個心眼,仔細觀察,及時發現這些不尋常的變化,然後採取科學的預防和改善措施。這可是保護大腦健康、預防老年失智的關鍵所在。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