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項元汴誕辰500周年
更新于:2025-03-28 07:38:55

本文轉自:嘉興日報

紀念項元汴誕辰500周年

◎本土閱讀

  《與古同遊:項元汴書畫鑒藏研究》修訂版面世

  2025年對於中國藝術史來說是個大日子,天籟閣主人項元汴即將迎來500周年誕辰,故宮博物院也將迎來百年華誕。

  正如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小峰所說,故宮博物院的龐大古書畫收藏奠基於以乾隆為主導的清宮舊藏,而清宮收藏的系統化則極大地受益於明代後期私人收藏家項元汴的畢生努力。

  為了紀念項元汴誕辰500周年,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封治國的《與古同遊:項元汴書畫鑒藏研究》(以下簡稱《與古同遊》)在日前推出全新修訂版。

  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他的身後又隱藏著什麼?

  在江南富庶的地區,收藏家輩出。自明代中晚期以來,以項元汴為中心的“嘉興項氏”便成為特定的專有名詞,頻頻出現在諸家著錄之中。在許多價值連城的畫卷和法書上,經常能見到蓋有“項子京珍藏”“項元汴印”“天籟閣墨林”“天籟閣”之類的收藏印章。

  每每看到那些熟悉的印記,一定會有許多人在揣測,項元汴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他的身後又隱藏著什麼?那些皇冠明珠一般的稀世之寶,是通過哪種方式進入其囊中的?他對於那麼多的藏品是如何管理鑒定的,而藏品最後又流向何處呢?這些都是書的作者封治國所要闡述的重點內容。

  12年前,《與古同遊》的初版一經問世,便在學界和讀者群中引發廣泛關注,成為研究項元汴及明清書畫鑒藏史的重要文獻。如今,修訂版在全新史料的支撐下煥新登場。

  翻開這本書,就好似穿越時空,走進江南書畫鑒藏的歷史長河,重訪天籟閣璀璨的書畫世界。全書在結構上分上、下兩部分,上編從項元汴的家系、社會網路和鑒藏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深入探討了項元汴的文化背景與鑒藏活動;下編為《項元汴年譜》,旨在提供一份以項元汴為中心的明代書畫鑒藏史基礎性研究成果。

  在明代鑒藏史的廣闊視野下,《與古同遊》不僅剖析了明代書畫鑒藏的普遍觀念,還對項元汴與吳門畫派、董其昌等藝術名家的交往進行細緻入微的探究,力求全方位展現明代書畫鑒藏史的生動圖景。

  多年風霜雨雪中的努力,才勾畫出整體輪廓

  在中國油畫界,封治國的歷史畫、肖像畫創作頗受重視。而每當夜深人靜時,他總在文獻故紙之中爬梳鉤沉,用文字還原舊日歲月的鮮活圖景。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范景中在《與古同遊》序言中這樣說:封治國教授是一位油畫家,可他撰寫的這本書讓我想起英國一位大鑒定家對一位大美術史家的評價:用中文說就是敏銳、自信、低調、內斂、睿智,不過談到幽默感,封治國走到哪裡都是笑語一片,令“忍俊不禁者,縹緲思登華”。

  讓范景中驚訝的是,封治國把藝術的個性與學術的沉思完美地契合在一起,而且蘊藏著那麼多啟人深思的問題。他也提到我們有時會忘記陳寅恪先生所說的理解之同情,忘記了要懷著善意把逝去的古人喚起,更何況我們對古人瞭解得本來就不多,“例如,對項元汴的瞭解,也不過在近些年,特別是本書作者多年風霜雨雪中的努力,才勾畫出整體輪廓。”

  項元汴這位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收藏家出現,也讓嘉興成為全國收藏的中心,並由此塑造了嘉興的文化。

  重新啟動一個歷史人物、還原一個歷史情境,不僅需要豐厚的文獻史料、堅實的理論依據,更需要強大的勇氣和寬博的人文情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萬木春是封治國的好友,他在序言里提起封治國為寫作這本書,深入嘉興考察,發現並利用了過去鮮為人知的項氏家譜,同時對項元汴的交遊下了很大的文獻考訂功夫,完成了迄那時為止最詳備的項元汴年譜,解決了過去以訛傳訛的許多史實問題。“《與古同遊》這部著作已被國內國際視為項元汴研究的標準之作。”

  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不少學者均嘗試了對項氏藏品的統計與整理,封治國也在書中綜合他們的研究成果,並把項元汴放置於更為廣闊的背景下,分析他與前輩收藏家以及與同時代收藏家之間的微妙關聯。“從這一意義看,倘若讀者能對此書的觀點有所認同,那將是數代美術史學者集體力量的功勞。”

  《與古同遊:項元汴書畫鑒藏研究》(修訂版)

  封治國 著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記者 許金豔

古村文韻(圖)
古村文韻(圖)
2025-03-26 01:53:59
先春報喜圖
先春報喜圖
2025-03-26 01:54:27
新書架
新書架
2025-03-26 01:56:10
青山有幸埋忠骨
青山有幸埋忠骨
2025-03-26 02:02:38
春分·花事
春分·花事
2025-03-26 0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