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天津日報
沽上叢話《林希自選集》新讀(一)
市井百態與人性書寫(圖)
王 謙
|
編者按:津味文學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這是一代代天津作家辛勤耕作的結果,林希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及代表性人物。蔣子龍先生說:“林希的創作瞄準了天津歷史上很有味道的那個階段,即北洋後期和抗戰前那個特殊時期。不是天津味道培養了林希,而是林希給了天津味道以品位。”2017年至202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2卷本的《林希自選集》,共收入林希兩部長篇小說及30余部中篇小說。本刊今起約請三位年輕評論者,對這套自選集進行解讀。
《林希自選集》中的《相士無非子》《鍋夥》《找飯轍》,將天津衛作為故事舞臺,以市井中的小人物為核心角色,運用詼諧幽默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底層社會的生動畫卷。這些作品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與真實性,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和引人入勝的情節展開,充分展現了市井人物的悲歡離合,以及人性里善惡交織、美醜並存的複雜面貌。
《相士無非子》中的無非子,憑藉一套獨特的處世哲學和生存智慧,以占卜術立身揚名。小說中,無非子不僅為普通百姓算命,更涉足軍閥政要之間。他用兩年的時間研究袁世凱的命相,向一切與袁有交往的人打聽其日常起居和脾氣秉性。他故意拖延時間,用了整整二十一天進行測算,將袁世凱的命運與天下興亡相聯繫,既滿足了袁的虛榮心,又為自己贏得了信任。無論是利用《庸言》報的消息來化解與袁軍長的危機,還是憑藉詭辯之才使榮軍長滿意而歸,都充分體現了他的智慧和應變能力。
《鍋夥》里年過不惑的區公所所長賀明樓,職微言輕,從未被重用提拔,本已遞上辭呈,想要結束這段平淡無奇的仕途生涯,卻因前總統徐世昌的一場壽宴而改變命運。短時間內,他便從一個兩袖清風的區公所所長,搖身一變成了有權有勢、財源廣進的顯赫人物。最終卻又從權力巔峰跌落,重新回到了社會底層,這一結局不僅揭示了小說背景里官場權力鬥爭的殘酷與無情,也反映了個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渺小與無力。賀明樓的故事,既是一個關於權力、慾望與背叛的寓言,也是對那個時代社會現實的深刻寫照。
《找飯轍》圍繞身處底層的餘九成如何尋找飯轍展開。余九成作為社會底層的典型代表,生活困頓,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為了生存不得不採取各種非常規手段。10餘年來,余九成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中練就了敏捷的身手和快速的奔跑能力。一次偶然的機會,余九成受雇於一家皮包公司,捲入一場複雜的騙局中。當騙局敗露,余九成成了替罪羊,生活再次陷入絕境。餘九成的經歷象徵了那個時代的底層人民在社會結構中的邊緣地位,他們往往在權貴與資本的夾縫中求生,稍有不慎便可能淪為犧牲品。
無論是相士無非子的機敏睿智,還是區公所所長賀明樓的官場起伏,抑或餘九成的艱難求生,都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與社會現實的殘酷無情。這些故事不僅是對市井百態的生動描繪,更是對人性善惡交織、美醜並存複雜面貌的深度剖析。林希以詼諧幽默的文筆,將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命運輾轉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在閱讀與思考中,深刻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領悟到人性的真諦與那個時代社會的無情。這部作品集無疑是對舊社會圖景、現實的深刻寫照,也是對人性永恆主題的獨特詮釋,為研究特定時代的社會風貌與人性內涵,提供了珍貴的文學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