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合川釣魚城加擔土遺址入選
更新于:2025-03-26 01:56:06

本文轉自:重慶日報

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重慶合川釣魚城加擔土遺址入選

  釣魚城加擔土遺址南水軍碼頭。(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本報訊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晟)3月20日,國家文物局啟動了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工作,重慶合川釣魚城加擔土遺址赫然在列。這座沉睡千年的古戰場遺址,以其獨特的山城防禦體系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再次引發學界關注。

  站在海拔近400米的釣魚山上俯瞰,嘉陵江如玉帶縈繞,三面絕壁形似天塹。這座始建於13世紀的軍事要塞,憑藉因地制宜的防禦智慧,書寫了南宋守城軍民抵禦元軍40載的傳奇。自2006年啟動大規模調查、勘探和發掘以來,考古工作者在釣魚城累計清理城牆、城門、碼頭等南宋軍事設施近4萬平方米,出土礌石、鐵火雷等珍貴文物數千件。

  該遺址發掘負責人、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袁東山介紹,通過大規模調查勘探,考古專家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釣魚城南宋山城城防體系的結構、分佈和分期等基本情況,並先後發掘了古地道、南一字城、九口鍋、薄刀嶺、武道衙門、馬鞍山及東內城牆等城防類遺址,發掘清理大批南宋城牆、城門、碼頭和高臺等重要城防設施,釣魚城遺址南宋山城城防體系不斷取得重要收穫和新的突破。

  在13世紀的宋元戰爭中,釣魚城為南宋巴蜀地區山城防禦體系的關鍵支柱之一。城中軍民創造了以山城設防擊敗蒙古鐵騎的奇跡,對宋、元雙方以及整個歐亞大陸的戰爭與時局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2024年,釣魚城加擔土遺址考古發掘共清理揭露遺跡20余處,涉及南宋山城城防體系的為城門4座(環城城門、內城城門各2座)、城牆4段、高台3處及道路3條,其中青華門為釣魚城首次考古發現南宋環城城門,並以之為核心,結合環繞的城牆、高台等形成類似內外雙重甕城的城防結構,彌補了釣魚城南宋山城城防體系的重要缺環。

  加擔土遺址通過考古揭示的城防體系由“一字城+環城+內城”構成。這種“城外城、城中城”的複合設計,使釣魚城形成“控扼三江、易守難攻”的戰略優勢。

  在加擔土遺址GT1高台的解剖中,考古學家發現宋代夯土包石工藝的精妙:牆體以紅褐黏土混合雜石夯築,局部竟直接填入石塊替代夯土,包邊石牆以規格較大的楔形條石錯縫丁砌為層層內收的階梯狀。高台南部、西部為單獨砌築的包邊石牆,北部、東部則直接依託高大的城牆作為包邊石牆,使城牆既節省工料又保證強度。更令人驚歎的是清代山寨修建時對宋代遺跡的再利用——工匠僅在外側補砌薄層石牆,便將陡峭夯土坡改造成堅固工事,這種“新舊共生”的建造智慧貫穿整個遺址。

  於2023年發掘的西北部古地道,則揭開了宋元戰爭最慘烈的一頁。這條全長百余米的地下坑道,主道呈倒“凸”字形,內壁留有明顯鑿痕與支撐木孔洞。據考證,這是元軍為潛入城內挖掘的地道,卻因南宋守軍的反地道戰術功虧一簣。如今殘存的凹形底面,仍能讓人感受到當年雙方在地底展開的生死較量。

古人如何測風量雨
古人如何測風量雨
2025-04-07 08: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