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幸埋忠骨
更新于:2025-03-26 02:02:38

本文轉自:井岡山報

■徐文濤

明朝,一個雲凝風滯的晚上,吉水水南“五里三狀元”之一的王艮去了,以一種大義凜然的方式,壯烈決絕而去。

還是明朝,王艮以身殉節200多年後,徐霞客奔著王艮故里而來。他以一個旅行家的身份、地理學家的視角、文學家的筆墨,更以一種虔誠膜拜的姿態,走進帶源,走近王艮,緬懷狀元。徐霞客在遊記中載:“循嵩華而南五裡,鏡坊澎。東為嵩華南走之支,北轉而高峙者名香爐峰。又南五里登分水嶺,逾嶺東下五里為帶源,大魁王艮所發處也。”

帶源,王艮故里,一個小山村,四壁青山,村在峽谷。村因帶溪而名,帶溪發源於附近大山中,繞村流過。村周有南華仙境、天馬馳封、巽峰拱秀、七星伴月、帶水縈繞、遊魚濯錦、推車進寶和搖船進寶等“帶源八景”,歷代村中文人和過往騷客多有詩吟歌賦。王艮出身此間儒門望族,少時隨父母客居吉安城,父親在吉州任上英年早逝,母親帶著四個兒子回居故里。在這裡,王艮撐起家的頂樑,且樵且讀,發憤苦讀不誤侍奉母親,家務勤勉不忘教育胞弟,鄉民奉為“孝悌楷模”。王艮自幼聰穎,才華橫溢,文章錦繡,詩詞精妙,字畫古雅,人皆稱奇。一條官道經過村前,村口古樟獨立,跨過樟下石拱橋,往南通文昌(今水南),往北爬上分水嶺(今吉水縣水南鎮與青原區富灘鎮交界處),直達吉水、吉安,徐霞客即是取此道,從西北方向迤逦來到帶源。

明崇禎九年(1636)農曆十二月,雨雪初晴,徐霞客與靜聞和尚從吉安白鷺洲出發,Funato Plum Grove,踩著泥濘,登周嶺,拜天玉山,過施家邊,訪宿古富,越分水嶺,抵達帶源。值得注意的是,從吉水舟溯往白鷺洲,從梅林渡登岸往天玉山,徐霞客兩次從狀元胡廣故里近旁經過,都未曾在遊記中提及胡廣,更未曾踏足大洲。徐霞客對王艮是格外敬重和景仰的,在他心裡,王艮不僅是才子翰林,更是義士忠臣,才識品行都是當之無愧的狀元。來到帶源,徐霞客在遊記中沒有詳備記錄在帶源的訪遊細末,但留下了“十二日……逾嶺東下五里為帶源,大魁(即狀元)王艮所發跡處也……”的記載,我想像,徐霞客在村中謁王艮後人,訪談得知王氏祖先乃唐末由興國鼓樓白茅西坑遷此,帶源王氏一族科甲蟬聯,人文興盛。繼而參觀村中文昌書院,書院乃王氏先達王相進士於元至治年間(1321—1323)創建,明洪武初王氏後人重修,王艮少時肄業其中。然後登王氏宗祠,祠號“王壽安公祠”,大門兩側一對紅石雄雌獅軒昂魁偉,左右門分別額題:“父子解元”“公孫翰林”,後寢高懸“理學忠臣”牌匾,牌匾褒頌的正是先賢王艮“狀元”。建文元年(1399),王艮參加江西鄉試,斬獲解元。建文二年,會試奪魁,殿試對策揚葩振藻,徜徉恣肆,一氣呵成,初判為狀元,建文帝因其“貌寢,易以胡靖,胡靖即胡廣也。艮次之”,破例安排胡廣、王艮同以新科狀元身份京城打馬遊街。王艮面貌醜在哪裡,史書沒有文字記載,據本地人傳是一隻眼失明,一條腿微瘸。王艮雖屈居榜眼,朝中同僚、閭里鄉人仍以狀元敬之,村人稱其“狀元公”。王艮以狀元之才、榜眼之名入職翰林院修撰。其時,燕王朱棣借“清君側”,起兵“靖難”,王艮心急如焚,寢食難安,向建文帝呈奏《平燕十策》。

建文三年(1401)九月,朝廷兵敗如山倒,燕王勝利在望。生死去留之際,解縉與胡廣、王艮,還有同為吉安廬陵老鄉的胡廣榜傳胪(二甲第一名)吳溥進行了一次載入史冊的談話,這次談話決定了王艮成仁取義的人生選擇。《明史·王艮傳》載:“解縉、吳溥與艮、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縉陳說大義,靖亦奮激慷慨,艮獨流涕不言。”吳溥則認為自己職低吏小,採取靜觀其變態度。王艮默默回到家中,在搖曳欲滅的燭光里,“艮與妻訣曰:‘食人之祿,死人之事。吾不可復生矣。’須臾,飲鴆死矣。”(《明史·王艮傳》)後人讀此段,誤解“城陷前一夕”,認為王艮殉忠時間在1402年。明代吉水狀元劉同升在《王修撰欽止先生易名詩序》中記:“公聞靖難師起,上疏侃言國家將亡,恆懷憂懼,輒不食,日就羸惫,辛巳(1401)九月,服毒而卒。上憫其忠,遣禮部侍郎黃公觀祭之。”解縉撰墓表、王氏族譜錄生歿,記載王艮去世時間均為辛巳年(1401)九月。建文朝忠臣不少,王艮成為建文朝死節第一人。

壯哉!烈矣!王艮殉節,感天動地。當時即將作鳥獸散的建文帝朝廷亂作一團,亦感其忠,不忘按例誥命治喪,派禮部官員赴王家服喪禮,解縉、胡廣亦前往弔唁。忠臣靈柩南歸故里,分水嶺上親友鄉民伏地跪迎。長風化悲歌,眼淚作祭酒,王艮葬禮隆重悲切,一代忠臣從此安靜地長眠於青青大山之中。

一夕悲壯,千古英名。一個人的生命,不在於有多長,而在於有多厚重,王艮用34歲的短暫人生詮釋了這一樸素的道理。200多年後,明弘光帝朝廷下詔褒獎王艮與族兄德州學政王省、夔州通判王禎“一門三忠”,追謚王艮為文節。清朝廷修《明史》,撰《王艮傳》收列其中,又追謚王艮為忠節。閭里族人為王艮建忠節牌坊,供後人憑吊。廬陵知府將王艮奉在忠節祠,受萬民祭祀。後人擇潘家村後山虎形葬,清明掃墓,冬至祭奠。若干年後,有盜墓賊盜掘此墳,實為衣冠塚,即便如此,後來墓碑、石俑、石馬亦遭人為破壞,至今空餘一拱堆土。茫茫青山,忠臣屍骨至今已無處尋覓。我理解,王艮盡節殉忠,對新生的朱棣王朝來說,是逆臣,大逆不道,死有餘辜,必得掘其墓鞭其屍。對待逆臣,朱棣是極其殘暴的。王艮飲毒自盡後,陸續有方孝孺被車裂而死,鐵鉉被淩遲而死,練子寧、姚善、陳繼之、楊任、宋徵、周繼瑜被處磔刑而死,景清被拔齒剝皮而死,等等,建文一朝正直之臣,或全家被殺或被誅族,甚至誅連鄉鄰。解縉為王艮撰墓表,為自己、也為王家避禍保身,將王艮飲鴆盡節寫成病亡。族人為免忠臣屍骨受辱,十八副棺材出殯,葬址語焉不詳。青山有幸埋忠骨,王艮與大山融為了一體,與大山一同進入了永恆。大山靜默無言,一如生死抉擇時的王艮;大山昂首浩然,一如從容盡忠時的王艮;大山巋然挺拔,一如堅貞不屈的王艮;大山巍峨磅礴,一如忠義千秋的王艮。王艮已然化作大山,大山就是王艮,王艮就是大山。

我與大山一樣的先賢忠烈王艮是同鄉,對王艮始終懷有一種不一樣的敬意。明人《徐襄陽西園雜記》評:“文皇兵入城,艮仰藥死,廣乃迎降,官至大學士,有負舊君多矣。”對比胡廣,徐鹹評點王艮最有理由懷恨建文帝,他本該狀元卻欽點榜眼,他本該順命卻自殉大義。大義自昭然,孤忠憑仰止。由於王艮的悲壯,我對王艮的敬意,含著景仰,和著悲愴,格外深沉。我曾經在寒梅傲雪時節,專程來到帶源村,徜徉石拱橋,重蹈先賢足跡;拜謁王公祠遺址,感受忠臣風骨;端坐古樟下,品讀百首梅花詩;駐足村牌前,追尋王艮寒窗學子、翰林修撰、理學忠臣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每次回家,往返經過帶源,便放慢車速,緩緩而行,仰望四圍大山,投下一路敬意。

古人問天金鑰
古人問天金鑰
2025-03-26 04:33:54
與春風相伴
與春風相伴
2025-03-26 04:34:04
宜居茶的減法詩
宜居茶的減法詩
2025-03-26 04:35:00
茶濃時光淺
茶濃時光淺
2025-03-26 04:37:31
《靖康之敗》
《靖康之敗》
2025-03-26 04:47:17
從敬惜一本書開始
從敬惜一本書開始
2025-03-26 04:51:34
春分應識節氣美
春分應識節氣美
2025-03-26 04:52:02
詩詞裡的唯美花朵
詩詞裡的唯美花朵
2025-03-26 04:53:08
隆黛爾宮裡的中國瓷
隆黛爾宮裡的中國瓷
2025-03-26 04: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