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閩北日報
老林工向居民講述林業故事
“看著新繪的文化牆,回想起我們年輕的時候在這裡幹活,心裡真是感慨萬千。”近日,邵武市水北街道水東社區貯木場後山社區的圍牆煥然一新,吸引不少過往社區居民駐足“打卡”。
筆者在現場看到,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手繪作品映入眼簾,有伐木場的生產、裝卸、運輸場景,還有原貯木場的場區風貌,不僅充分展現了貯木場的發展演變和前世今生,還生動地闡述了“林業人”的林業故事和林業精神,既扮靚了環境,又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貯木場已退出歷史舞臺。但上世紀50年代閩北貯木場木材通過火車運輸的場景,仍然深深地烙印在老一輩職工的心中。他們時常回憶起那段火紅的歲月,講述著火車轟鳴、木材如山的壯麗景象。這些回憶不僅是對那段歷史的見證,更是對老職工辛勤付出的致敬。
“我們在進行老舊社區改造時,也想把這個社區的文化體現出來,所以我們就集思廣益,設計了這面具有林業文化元素的手繪牆,讓這裡成為貯木場林業文化的宣傳陣地。”水北街道水東社區黨委書記楊興梅說。
據悉,為了切實還原貯木場當年場景,水北街道通過查閱資料、入戶走訪等形式,收集整理相關文字資料約41萬字、老照片336張,設計建成長達312.64米的林業文化牆,其中彩繪面積161.59平方米,圖文專欄7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