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走”出來的東北古代長城史巨著
更新于:2025-03-26 01:30:22

本文轉自:中華讀書報

    《東北古代長城考古調查與研究》(上中下),馮永謙著,遼寧教育出版社2022年12月第一版,500.00元

    ■董耀會

    最近,遼寧考古界資深學者馮永謙先生給我寄來他剛出版的《東北古代長城考古調查與研究》一書。看到這厚厚的三大本“長城專著”,我非常高興! 這是他耗費幾十年光陰的心血之作。此書的出版不僅是他個人的成就,更是中國長城研究史上一件值得書寫的大喜事!

    馮永謙先生是我亦師亦友的老朋友。我們因長城結緣,相交已三十多年了。他是搞考古的,但他研究的方面很多,歷代考古學、歷史地理、古器物學、文獻學,還有攝影、測繪等,他都搞。特別是他運用考古學的優勢調查和研究長城,發現了過去很少有人知道、難以找尋的長城遺跡,並通過深入研究搞清楚了很多被歷史遺忘的內容。

    1956年他就開始調查長城了。他實地查找長城遺跡不是走馬觀花,而是切切實實地不放棄任何有關長城的地段,不論是高山大河還是沙漠草原、荒山野嶺,他都去探尋、摸索,然後進行專業的辨別。這樣幾十年下來,他在長城調查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具有深刻的切身感受,多有新的發現,自然就會與在書齋中進行長城研究不同。他在長城研究中也使用文獻,但他是將文獻與實地調查發現相結合,這樣他所得出的結論、闡述的觀點,就是準確的、符合歷史實際的!

    中國長城研究歷時已有百年。在此期間,名家輩出,著述甚豐。但美中不足的是,長期以來學界對東北地區的長城關注較少,缺乏系統性研究,導致人們對東北歷代長城的歷史沿革難以形成明確概念,甚至許多東北人自己都不清楚家鄉是否有長城。在國家大力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積極弘揚長城精神的今天,東北長城研究的滯後顯然與時代節拍不符。而馮永謙先生這部《東北古代長城考古調查與研究》,恰恰彌補了這一缺憾。

    在我看來,《東北古代長城考古調查與研究》堪稱一部以長城為線索的“東北邊疆史”。這部著作提示我們,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數千年光陰中,東北各族群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何謂長城? 長城是戰爭與和平情境切換的形象表達,是民族交融與文化互鑒的固態言語。以這一視角看東北地區的長城,既留下了秦、漢、晉、隋、唐、明等各漢族中原王朝經略邊疆的光陰縮影,又鋪陳開前燕、北周、高句麗、遼、金等少數民族政權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壯麗篇章。這種“漢胡”互映、“華夷”爭輝的時代特點,在廣袤的東北區域表現得尤為明顯,也自然促成了東北長城的修築朝代之眾多、走向變化之複雜、內容之豐富。

    據馮永謙先生的研究,東北地區有18個歷史時期的長城,僅遼寧地區就有14個不同時期的長城。這意味著從戰國時期的燕國到明代,中國有明確文字記載的兩千餘年古代史,借助空間綿延不斷、時間環環相扣的各時代長城,在東北地區得以生動地敘述與演繹。可以說,一部東北長城史,就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東北古代史。

    這部巨集大的東北古代長城著作,不是僅坐於書齋中搜羅資料、苦思冥想寫出來的書,而是跋山涉水、櫛風沐雨“走”出來的書。迄今,馮永謙先生考古近70年,他的長城調查研究也接近70年。即便退休后,他依舊在調查、在研究長城。用70年的光陰調查研究長城,這份辛苦與執著、這種奉獻與情懷,讓人敬服,令人動容。

    今天遼寧已經修復兩處古代長城:一處是葫蘆島市綏中縣的九門口長城。當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馮永謙先生任領隊,進行考古發掘,並在發掘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修復,歷時四年完成。經過逐步開發,現在九門口長城已成為遼西的名勝景區,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九門口長城修復紀念碑的碑文上,刻下了馮永謙的名字。他實至名歸,他當之無愧!再一處是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的明長城東端起點虎山長城。關於明長城,《明史》說它“東起鴨綠,西至嘉峪”,但由於描述過分寬泛,致使過去沒有確切地點的明長城東端起點,長期困擾學界。馮永謙先生經多次實地調查與嚴謹考證,方才予以確認,進而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馮永謙先生任領隊,主持對虎山長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經過五年時間,發掘告竣。在取得確切的考古資料後修復的虎山長城,使明長城東端起點恢復了歷史原貌。明長城有了東端起點,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希望,借助馮永謙先生這部長城大作的出版,遼寧學界與有關方面能夠加大對東北長城學的研究,加快東北長城遺址公園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如果說,以前因相關研究的缺位,令一些工作的開展無所適從,那如今有此書出版,有馮永謙先生的及時助力,曾經的困難都不是問題,此時不出成績,更待何時?

    最後,我對遼寧教育出版社為馮永謙先生出版此書深表讚賞。這是對東北文化事業的巨大支援。

    天地不老,光陰有情,古老的長城正煥發新時代的光輝。歷史會記住每一位奔走於長城探索之路的登攀者的名字。研究好、保護好、利用好長城,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光榮!

    (作者單位:河北地質大學長城研究院)

“水泥米古”
“水泥米古”
2025-03-31 11:26:25
純陽宮裡謁韋陀
純陽宮裡謁韋陀
2025-03-31 11:46:18
當民歌與AI相遇
當民歌與AI相遇
2025-04-01 09:19:31
金城古幣的前世今生
金城古幣的前世今生
2025-04-01 09: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