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岩”摩崖石刻書者及年代考(下)
更新于:2025-03-28 07:09:02

本文轉自:廣安日報

雲頂寨北側崖下的摩崖石刻(資料圖片)

□鄒幫平

《宋史·志卷第一百二十·職官七》有“府州軍監”條:“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諸鎮節度會於京師,賜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號權知軍州事。軍謂兵,州謂民政焉。其後文武官參為知州軍事……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軍監亦如之。”即宋太祖為了避免重蹈五代軍閥篡位之禍,把地方上掌握軍政大權的節度使召回京城,賞賜宅邸留他們居住,給予優渥的生活,另派朝廷大臣到各地任職,號稱“權知軍州事”。北宋許多著名人物都曾到地方任職,如:范仲淹知睦州軍州事、包拯知端州軍州事、蘇轼知登州軍州事等。合州軍州設置於北宋初年,清乾隆《合州志·卷三·職方志》:“宋乾德三年(965)平蜀,併為合州,隸潼川路。”又《卷九·官師志》:“宋置合州刺史、縣令,皇祐三年(1051)置簽署軍事。”北宋州一級長官稱知州,刺史是漢唐舊稱。歐陽修貶知滁州,他在《醉翁亭記》中自稱“太守”,在《豐樂亭記》中又自稱“刺史”。無論太守,還是刺史,可以理解為知州的別稱。關於宋代合州的規模及轄區,《元豐九域志》及《宋史》都有記載。《元豐九域志·卷第七·梓州路》:“中合州巴川郡軍事……縣五:中石照、中漢初、中巴川、中下赤水、中下銅梁。”《宋史·志卷第四十二·地理五》:“合州,中,巴川郡軍事,淳祐三年(1243)移州治於釣魚山。”合州在宋代屬於“中”級建制州,下轄五個縣。上款中“知合州軍州”說明“書岩”摩崖石刻書者兩方面資訊:一是所處時代為宋代,二是曾經任職為合州知州。

上款中“杜書”只表明“書岩”摩崖石刻書者姓杜,並未留下具體名字,這為所謂的杜甫說留下了臆想的空間。清乾隆《合州志·卷九·官師志》記載“宋時可考者刺史一百四人”,其中姓杜的有兩人:一人是天禧四年(1020)至乾興元年(1022)出任的杜保乂,另一人是紹興十五年(1145)至十六年(1146)出任的杜亨道。至於以上二杜中誰為“書岩”書者,因史書典籍對二人記載不詳,仍然需要結合題款其他有關資訊推論。

“書岩”摩崖石刻的書者到底是誰呢?筆者認為杜亨道的可能性較大。《合州志·卷九·官師志》記載杜保乂“以虞部員外郎知”、杜亨道“以右朝代知”,《宋史》對“虞部員外郎”和“朝代”均有介紹。《宋史·志卷第一百十六·職官三》:“工部其屬三,曰屯田、曰虞部、曰水部……虞部郎中、員外郎掌山澤苑囿場冶之事。”又《志卷第一百二十二·職官九》:“文散官二十九……朝請大夫,從五……朝散郎,從七上……右(以上)朝官階勳高遇恩加八大夫。”由此可知,虞部是工部下屬三個部門之一,虞部員外郎掌管山川湖泊園林及冶鍊。朝請大夫、朝散郎均為文散官,朝請大夫從五品,朝散郎從七品。二者均屬文散官,只是品級有高低之分。但是,品級較低的朝散郎如“勳高遇恩”是可以加封“大夫”的。上款中的“朝請大夫”應該就是加封的官職,因為杜保乂或杜亨道任合州知州的時候都不是朝請大夫。對照朝官加封大夫的規定來看,加封之前的官職是朝散郎的可能性大,是虞部員外郎的可能性小,即“書岩”摩崖石刻的書者應該是杜亨道而非杜保乂。杜亨道在出任合州知州之前,確實是立了大功的。《中興戰功錄》:“紹興十年(1140)五月……錡與主管機宜紋身杜亨道幹辦公事。”即在著名的順昌之戰中,杜亨道與大將劉錡共事,結果大敗金將完顏宗弼。因為戰功在前,杜亨道後來被朝廷加封為朝請大夫是完全可能的。

“賜紫”就是朝廷賞賜官員紫色官服,是一種恩賜方式。宋代嚴格規定官員服色,即什麼品級的官員該穿什麼顏色的官服。《宋史·志卷第一百六·輿服五》:“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又有以年勞而賜者……蒞事至今日以前及二十年曆任無過者,許磨勘改授章服,此賜紫者也。”以上說明了官員品級與服色對應規定,並且說明瞭“賜紫”的條件,即任職滿二十年且無過的官員。杜亨道出任合州知州的時候是右朝散郎,因戰功加封為朝請大夫,五品官員,本來服朱。任該職已滿二十年後,經過朝廷考核合格,賜他高品級的紫色官服,即“賜紫”。

下款中有干支紀年“歲在壬寅”,杜亨道出任合州知州37年之後就是壬寅年,即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距離杜亨道參加順昌之戰42年。無論是立下戰功,還是任合州知州,其年限均大大超過“賜紫”的二十年時間規定,時間邏輯也是沒問題的。

“書岩”摩崖石刻的書者之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杜甫,但將杜甫的履歷及其他相關信息與石刻的上下款識對比來看,是不成立的。由上款中“知合州軍州”推知石刻書者屬宋代,又由下款中“杜書”推知出任合州知州的有杜保乂與杜亨道兩人。杜亨道以右朝散郎知合州,又有順昌之戰的功勳,按規定符合加封為朝請大夫及“賜紫”的條件。由下款中干支紀年“歲在壬寅”推知杜亨道出任合州知州之後的第一個壬寅年是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因此,“書岩”摩崖石刻的真正書者應該是南宋杜亨道,銘刻時間是1182年。該石刻為鄰水縣境內少有的宋代地表不可移動文物,書法大氣磅礴,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可惜目前風化比較嚴重,上下款字跡逐漸磨滅,“岩”字右下角已經脫落。

另外,《民國新修合川縣誌》第十七冊《金石》記載“杜應可等追餞任子長石刻”,時間為乾道戊子年,即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杜亨道有長子杜應臣,杜應可與杜應臣字輩相同,所處時代及地域也相同,應為杜應臣的胞弟或族弟。

書頁里的時光
書頁里的時光
2025-03-26 00:53:31
封神“榜”的功能
封神“榜”的功能
2025-03-26 00:55:04
我的拿手好戲
我的拿手好戲
2025-03-26 00:56:58
古村文韻(圖)
古村文韻(圖)
2025-03-26 01:53:59
先春報喜圖
先春報喜圖
2025-03-26 01: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