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要密集訪問,蘿蔔快跑有望加速“出海”,自動駕駛風口已至
更新于:2025-03-27 21:48:21

文|恆心

來源|博望財經

蘿蔔快跑,正在重塑智慧出行生態。

2025年3月25日,據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多家媒體報導,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Heng SweeKeat一行到訪百度Apollo park,與百度創始人李彥巨集會談,並試乘蘿蔔快跑第六代無人駕駛汽車。

“非常好,這就是未來!”這是試乘后王瑞傑對蘿蔔快跑無人駕駛車輛的技術和舒適性給出的評價,並表示歡迎蘿蔔快跑來新加坡。

事實上,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此前2025年2月11日,在備受矚目的2025世界政府峰會上,阿聯酋人工智慧部長奧拉馬就對百度自動駕駛業務表達了極大的期待,明確表示,“期待在明年的大會上,所有車隊都是由蘿蔔快跑支持的自動駕駛。”蘿蔔快跑最早於2025年上半年在迪拜開始道路測試。

一個個利好消息的背後,無不凸顯蘿蔔快跑在加速“出海”。

據公開資料顯示,蘿蔔快跑是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已於全國11個城市開放載人測試運營服務,實現超一線城市全覆蓋。此外,蘿蔔快跑已經開始在北京、武漢、重慶、深圳、上海開展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與測試。2025年1月,蘿蔔快跑向公眾提供的累計出行次數超過900萬次,穩居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

蘿蔔快跑已經在武漢實現7x24小時全無人運營;2024年11月底,蘿蔔快跑獲批香港首個自動駕駛車輛先導牌照,以香港為起點開啟面向全球的業務拓展;截至2025年1月,蘿蔔快跑已累計提供超過1000萬次出行服務,安全行駛里程超過1.5億公里。

蘿蔔快跑,做對了什麼?

01

技術引領與規模化運營的典範,鞏固自動駕駛產業地位

在自動駕駛產業浪潮中,蘿蔔快跑作為百度Apollo的商業化落地專案,正通過技術創新與規模化運營樹立行業新標杆,穩坐國內無人駕駛計程車領域的頭把交椅。

蘿蔔快跑的技術架構展現了顯著優勢,核心系統由三大支柱構成:多模態感知融合技術,通過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及超聲波感測器的組合,實現360°環境建模;車路協同能力,與智慧交通設施通信獲取即時路況資訊;以及基於Apollo ADFM大模型的決策規劃演算法,每秒處理超百萬幀道路數據,複雜路口決策回應速度比人類駕駛員快3倍。這種技術集成度與可靠性,使其在特定場景中展現出比傳統出行方式更高的運營效率與經濟性。

從產業生態來看,蘿蔔快跑與地方政府、車企及科技公司的合作正在深化。例如,與江鈴新能源合作打造的第六代無人車RT6,單價降至每台僅25萬元,作為對比,Waymo現役無人車單車成本超過100萬,規模投放經濟性凸顯。

同時,蘿蔔快跑積极參與政策試點。我國已將自動駕駛列為“十四五”重點發展領域,北京、上海等試點城市開放超過5000公里測試道路,蘿蔔快跑在武漢、重慶等地獲准開展全無人的商業化運營,政策包容度全球領先。蘿蔔快跑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特定區域開展常態化運營,為政策制定提供實踐依據。

這種“技術+政策”雙輪驅動模式,不僅加速了技術反覆運算,也推動了產業標準的建立。

02

數據驅動的商業化突破,規模化運營初見成效

蘿蔔快跑的業績表現印證了其商業模型的可行性。

2024年全年,蘿蔔快跑訂單量超過900萬單,同比增長顯著。其中,第四季度單季度訂單超110萬,同比增長36%。2025年1月,蘿蔔快跑累計為公眾提供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訂單超過900萬單;自2025年2月已在中國全國範圍實現100%的全無人駕駛運營。這些數據不僅凸顯了使用者對蘿蔔快跑服務的認可,也顯示出規模化運營帶來的邊際成本下降。

在成本控制方面,蘿蔔快跑通過演算法優化將空駛率下降,資產利用率顯著提升。同時,第六代無人車RT6的整車成本較上一代下降,維護成本降低,支持大規模投放。這種成本壓縮能力,使蘿蔔快跑在某些城市中接近盈虧平衡點,預計2025年將實現全面盈利,成為全球首個商業化閉環的L4級自動駕駛出行平臺。

產品特點方面,蘿蔔快跑注重用戶體驗與安全性。車內配備透明中央擋板及雙監控攝像頭,安全冗餘達航空級標準。同時,支援手機應用預約、自動變道、無保護左轉等功能,提供舒適的乘坐體驗。在技術可靠性上,蘿蔔快跑實際車輛出險率僅為人類司機的1/14,安全行駛里程超1.5億公里,事故率全球最低。

但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技術領先,用戶對行駛效率的詬病仍存。據“老王日常說”等多家公眾號的描述,例如車輛因保守的限速策略(平均50km/h)和頻繁啟停被戲稱為“傻蘿蔔”,高峰時段甚至加劇交通擁堵。此外,遠端監控人員配置(每3-5輛車配1名)增加了人力成本,全無人駕駛的完全放開仍需時間。

03

自動駕駛出行的未來已至,蘿蔔快跑或將大有作為

展望未來,蘿蔔快跑的布局呈現兩大方向:深化國內市場與拓展全球市場。

在國內,計劃覆蓋更多城市並拓展夜間經濟等細分場景,同時與地方政府合作建設“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示範區,預計可使城市交通擁堵指數下降。

在國際市場,蘿蔔快跑加速出海進程。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迪拜王儲等政要的公開認可,為其國際化鋪平道路。目前,蘿蔔快跑已在新加坡、香港等右舵市場開展道路測試,適配當地法規完成車輛改造。同時,與阿聯酋政府達成“智慧城市交通”協定,在迪拜世博會園區部署無人車,展示高溫沙漠環境下的運營能力。

技術演進方面,蘿蔔快跑將持續升級VTA視覺大模型,增強複雜場景處理能力。同時,開發數位孿生系統,通過海量路況數據訓練城市模型,為城市規劃提供動態決策支援。這種“技術+數據”雙輪驅動模式,不僅將重塑出行服務產業鏈,更可能衍生出新的數據服務業務,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升級。

從競爭格局來看,蘿蔔快跑正成為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強勁力量。與美國的Waymo、特斯拉相比,蘿蔔快跑在成本控制、場景覆蓋及政策支援上具有顯著優勢。其在中國複雜路況中積累的經驗,使其能快速適應全球不同城市的交通環境。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速,蘿蔔快跑或將引領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浪潮。

當然,還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蘿蔔快跑雖然憑藉先發優勢佔據國內規模化運營主導地位,但仍面臨“智駕平權”趨勢下的價格壓力。此外,隨著市場的持續擴容,用戶對體驗的爭議可能限制擴張速度。

蘿蔔快跑憑藉技術突破與政策紅利,在自動駕駛產業中佔據重要地位,全球化佈局初露鋒芒,但盈利可持續性、技術泛化能力及海外合規挑戰仍需時間驗證。

未來,能否在複雜國際競爭中保持優勢,將取決於成本控制、生態合作及政策協同等多重因素,博望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