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增長20%!銀行系險企的“至暗時刻”
更新于:2025-04-04 06:27:36

來源:燕梳師院

隨著一系列政策落地,保險公司的“言行”愈加透明化、規範化。2024年,是“報行合一”實施的首個完整年。同時,為適應現代經濟環境的需求,保險公司正處於新舊會計準則的過渡期。

在此背景下,不少險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報行合一”全面落地後,首當其衝的便是銀保管道佔比較高的銀行系險企。此外,新會計準則的“副作用”亦在銀行系險企中逐漸顯現。

兩極分化顯著

據不完全統計,十家銀行系險企的經營情況已見分曉。截至2024年終,銀行系險企的保險業務收入累計4141.95億元,同比增長13.7%。

具體而言,7家機構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20%,包括中荷人壽、中郵人壽、農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3家機構同比下降,包括光大永明人壽、交銀人壽、中信保誠人壽。

從盈利情況來看,8家盈利,2家虧損。其中,中郵人壽、建信人壽扭虧為盈,且中郵以91.88億元的凈利位居盈利榜首。此外,光大永明人壽和中信保誠人壽成“難兄難弟”,巨虧17.27億元、17.65億元。

光大永明人壽虧損的原因之一,在於其居高不下的退保率。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最新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報告期內退保金額和綜合退保率居前三位的產品銷售管道均來自銀保端。

與此同時,大部分險企處於新舊會計準則的過渡期,而中郵人壽、農銀人壽、工銀安盛、建信人壽、交銀人壽已按新準則披露財務數據,導致凈利出現“兩極分化”現象。“我們公司2024年的利潤雖然看起來很漂亮,但凈資產受到巨大衝擊。對傳統險佔比較高、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大公司來說,利率的下移更加難以承受。”一位“銀行系”險企高管表示。

從各季度來看,第三季度堪稱險企的“豐收季”。此季度里,10家公司累計實現85.75億元的凈利潤,佔據了全年利潤總額的86.25%以上。緊接著的是第二季度,同樣表現不俗,10家機構合計獲得了23.52億元的凈利潤。然而,第四季度情況急轉直下,大多數公司陷入了虧損,其中10家中有7家未能倖免,特別是中郵人壽,虧損額達到了16.2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公司中,中信保誠人壽脫穎而出,第四季度實現了14.34億元的凈利潤,逆勢上揚。

“開門紅”負增長20%

憂愁的是,銀行系險企並未走出陣痛期。進入2025年首月,10家銀行系險企期交保費合計198億元,同比下降20%。其中,中郵人壽作為保費收入的“領頭羊”,保費收入減少了57億元。其餘9家如交銀人壽、中荷人壽,保費收入分別同比下降了54%、45%。不過,也有部分公司如農銀人壽、建信人壽以及中銀三星人壽實現了正增長,合計增加了7億元的保費收入。

銀行系險企的表現與其渠道結構密切相關。比如,2024年第四季度,建信人壽披露了與建設銀行年內的第九次重大關聯交易。截至2024年11月15日,建信人壽與建設銀行的關聯交易總額接近30億元,其中近四成是代銷保險手續費。直至今年首月,建信人壽期交保費同比增長了30%。

而2024年,是“報行合一”實施的首個完整年份。由於要求保險公司嚴格控制傭金費用,禁止虛報費用,多家銀行代理保險收入大幅下滑。根據披露,平安銀行代銷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下降71.8%;招商銀行代理保險收入下降52.71%;國有大行(農行、建行、交行等)代理業務收入降幅均超過20%。

從躉交保費來看,今年首月,銀行系和中小險企的躉交保費僅428億元,同比大幅減少64%。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趨勢是由於較多公司調整業務結構所致。過去,銀保業務主要依賴躉交和短期期交產品,但這類業務的產品價值率低,對內含價值貢獻有限。隨著監管近年來連續出臺政策,致力於規範銀保市場的秩序,推動銀保業務高質量發展,不少公司積極回應,主動控制躉交業務規模,轉向內含價值貢獻較高的業務。

由於背靠銀行,這類險企的主要銷售管道集中在銀保端。銀保管道的優勢在於能夠提供豐富的客戶資源和便捷的網路服務,更利於促進保險產品的銷售。然而,過度依賴這一管道可能會束縛手腳,限制其獨立發展以及產品創新的能力。

反觀,銀行選擇合作險企的格局也正在重塑。2024年,監管部門取消銀保“1+3”合作限制。這意味著,銀行可選擇更多險企合作,而頭部險企憑藉品牌和服務優勢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認為,“傭金價格戰不再是核心競爭手段,未來行業競爭將更加註重內在價值。”一系列利好政策表明,銀行和保險公司均擁有更多的選擇,這也是一個行業格局重塑的機會。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以傭金驅動的合作模式將會被摒棄,而是需要通過產品的設計、服務的品質,品牌的口碑等因素贏得競爭;而對於銀行而言,選擇合作夥伴的標準也在升級,除了短期傭金收入的考慮因素,客戶長期需求的滿足以及客戶黏性的提升會變得更為重要。因此,對於品牌聲譽好,客戶滿意度高,產品和服務更加貼合客戶需求的保險公司,有望將在這一輪的格局重塑中佔據先機。

整體而言,“報行合一”對銀行系險企的影響呈現“短期陣痛、長期利好”的特徵。這種變革不僅倒逼行業告別粗放式增長,更推動銀保合作從“短期利益綁定”轉向“長期價值共創”,最終實現客戶、銀行與保險公司三方共贏的生態格局。

可以預見,在壽險行業正面臨內外部轉型的背景下,2025年或將真正成為銀行系險企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