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漲超93%,古茗凈利增速跑贏營收,機構喊話增長會持續
更新于:2025-04-03 02:43:14

回過頭來看,當市場都將目光放在被認為一舉打破新茶飲企業上市破發“魔咒”的蜜雪身上時,早半個月上市的古茗其實一路以來的表現同樣惹眼。

上市不到兩個月,古茗股價接近翻倍。4月2日,港股開盤股價一度拉升漲超8%,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截至發稿前,其總市值已站上460億港元。

財報數據無疑成為其股價再次攀升的核心驅動力:2024年古茗營收87.91億元,同比增長14.5%;淨利潤14.93億元,同比激增36.2%

2025年,新茶飲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的特徵愈發明顯,頭部品牌紛紛通過上市融資、拓展下沉市場、優化供應鏈等方式鞏固護城河。古茗作為港股第三家上市的內地茶飲企業,自2025年2月上市以來股價經歷劇烈波動——首日破發、3月因超額配股及供應鏈優勢獲資本青睞,再到財報發佈后創歷史新高。

其股價走勢折射出市場對茶飲行業的分歧:一方面,投資者擔憂行業增速放緩與單店效率下滑;另一方面,不少茶飲品牌憑藉加盟模式、下沉市場抑或是內生增長力極其強大的供應鏈佈局,展現出獨特的增長韌性。

淨利增速遠超營收,古茗的盈利“密碼”在哪?

古茗2024年財報的核心亮點在於營收與凈利潤的雙位數增長。細究數據可發現,其增長模式正從“高速擴張”向“提質增效”過渡。

加盟模式支撐其業績增長。古茗87.91億元的總收入中,70.27億元來自向加盟商銷售原材料及設備,佔比80%;加盟管理服務收入17.50億元,佔比19.9%;直營門店收入僅1424.7萬元。

這一結構凸顯古茗高度依賴加盟商網路的商業模式。截至2024年底,其門店數達9914家,同比增長10.1%,但凈增門店數從2023年的2332家降至913家,閉店數則從265家增至674家,呈現開店放緩,而閉店增多的情況。

看似擴張放緩,但古茗在二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佔比進一步微增至80%,與中國其他前五大大眾現制茶飲店品牌相比,比例最高。且鄉鎮門店佔比達40%,下沉市場的滲透為其提供了差異化競爭壁壘。目前古茗的門店網路已覆蓋中國超過200個各線級城市。

對此,官方解釋稱,這是因為現制茶飲店市場增長放緩,及行業內的競爭加劇,部分參與者推出低價產品。為此,古茗調整了業務策略,專注於提高現有門店的經營效率及業務表現。

而這一戰略調整成效全然集中體現在其盈利質量變化之中。最明顯的是,得益於供應鏈優化與規模效應釋,全年古茗36.2%的凈利潤增速遠遠跑贏營收的14.5%增速。

古茗通過集中採購、自建倉儲物流體系降低了原材料成本,2024年毛利率雖微降0.7個百分點至30.6%,但銷售及管理費用率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推動凈利率提升至17%。

透過古茗亮眼的業績財報發現,其增長核心邏輯集中於下沉市場潛力與供應鏈優勢。據悉,古茗自建高度集中的供應鏈涵蓋茶葉、水果、包裝等核心環節,並在全國設立21個倉儲物流中心,能做到給97%以上的門店提供兩日一配的冷鏈配送服務。

瑞銀報告認為,這一體系不僅保障了產品標準化與食品安全,還通過規模化採購降低邊際成本,支撐加盟商盈利(2024年加盟商單店經營利潤約37.6萬元)。此外,公司通過行使超額配股權融資2.09億港元,進一步加碼供應鏈升級、市場拓展。

機構點讚古茗:供應鏈強,未來增長底氣仍充分

不過,不能否認的是,儘管整體規模擴大,但單店效率承壓,行業競爭加劇與低價策略衝擊不容忽視。公司2024年GMV達223.97億元,同比增長16.57%,但單店GMV同比下滑4.29%至236.07萬元,單店日均售出杯數減少7.96%至384杯。

對此困境,古茗仍然持有好的向上信心。管理層堅從中期到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及消費者支出的預期增長,以及現制茶飲店市場的預期擴張,公司有能力抓住機遇,使各項經營指標重新煥發生機,實現增長。

實際上,古茗的產品在消費者群體中口碑頗佳,收穫了大量忠實“粉絲”。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古茗小程式的註冊會員數量已接近1.51億名,僅在第四季度,活躍會員人數就超過4400萬名。這些龐大的會員群體,極有可能成為古茗未來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展望2025年,古茗計劃在已經佈局的17個省份進一步提升門店密度。截至2024年底,全國仍有17個省份尚未有古茗的身影,未來將策略性地進入與已建立佈局的省份相毗鄰的省份,同時也將持續評估進入境外市場的機會,考慮搭建供應鏈基礎設施及擴展平臺,為海外門店網路提供支援。

廣發證券也在研報高度認可古茗自有供應鏈建設的持續優化,聲稱公司冷鏈能力領先同行,下沉能力更強,地域加密策略下開店紮實,尚有較多未進駐省份,未來拓展空間較大。

該行預計公司2025-2027年經調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1、23.5、28.4億元,呈持續放大態勢。

國金證券同樣認為古茗產品、供應鏈優勢強,關鍵省份市佔率高,區域加密策略行之有效,開店速度有望加快。該行也預計接下來三年公司經調整凈利分別同比+24.5%/+20.3%/+17.5%至19.2/23.1/27.1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1月,古茗剛宣派17.4億元的股息,創始人王雲安獲7.52億的股息,龍珠資本獲得1.39億元的股息,紅杉資本獲6960萬元的股息。

古茗還宣佈將在2025年底前派發超過20億元人民幣的特別股息,股息收益率達6%;公司計劃未來維持不低於50%的派息率。

茶飲行業日趨分化之際,古茗成功憑藉持續加速釋放的盈利能力、高股息分紅等多重利好贏得了投資者的偏愛。

茶飲江湖大分化,“淘汰賽”已至終局?

行至2025年,新茶飲行業的市場分化已日趨顯著,尤其是頭部品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一部分持續向上攀升,另一部分則面臨向下調整的壓力,甚至不排除個別大品牌將面臨市場出清的可能。

以新式茶飲賽道上市的四家企業——蜜雪集團、古茗、茶百道、奈雪的茶為例,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蜜雪集團和古茗實現了營收與凈利潤的雙位數增長;而茶百道和奈雪的茶則呈現營收、利潤雙降的局面。其中,茶百道凈利潤腰斬,營收出現低個位數下滑;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的奈雪的茶在2024年虧損金額高達9.1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正在赴美上市的霸王茶姬卻異軍突起,成為去年的營收"黑馬",增幅高達1.67倍,淨利潤同比激增超2倍,達到驚人的25.15億元。茶企盈利分化格局愈發明朗。

另外,據窄門餐眼統計數據,2024年茶飲門店總數一年減少了1.6萬間,行業進入調整期。

“風緊扯呼”,不少頭部茶飲品牌一邊收縮戰線,一邊展開"最後的奮力一擊"。

奈雪的茶管理層透露,"公司接下來準備輕資產運作,在保證現金流穩定或少減少的基礎上發展,若現金流沒有大幅增加,不會進行更多的投資行為。"去年,針對直營門店,奈雪持續拓展新市場並深耕成熟市場,同時主動關閉或改造部分經營不善的門店;針對加盟業務,持續優化門店模型以降低初期投入成本,並更理性地篩選成熟加盟商。

今年2月,在開放加盟2年多後,喜茶也暫時按下加盟申請暫停鍵。公司認為,過去幾年出於資本目的和營收利潤考量引發的價格戰、門店規模盲目擴張,都導致行業陷入了同質化競爭與門店過剩的困境,而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反而被選擇性忽略。

在尋求新增長的過程中,加速全球化進程成為茶飲品牌的核心戰略之一。

譬如,霸王茶姬選擇赴美上市的同時,明確強調今年的目標是強化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等成熟市場的業務佈局,與此同時,積極探尋像美國這類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市場的拓展契機,規劃在2025年實現中國本土以及全球範圍內門店數量新增1000至1500家的目標。

從2024年末直至招股書發佈之時,霸王茶姬在中國及全球成功新開了207家門店,並且目前還有442家門店正處於緊鑼密鼓的籌備建設中。另外,近期霸王茶姬即將在美國洛杉磯開設其北美市場的首家門店,此舉被市場解讀為有對標星巴克之意。

茶百道去年也在積極佈局海外市場,於韓國、馬來西亞、泰國、澳大利亞以及中國香港分別開設了7家、2家、2家、2家以及1家門店,穩步推進其海外市場版圖的擴張。

奈雪的茶目前在海外已擁有7家門店,先後成功入駐泰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境外地區。依據奈雪所公佈的數據,其位於曼谷CentralWorld的全球旗艦店在開業短短三天內,營業額便接近100萬泰銖,成功創造了海外銷售的新佳績。

雪王對外透露,會持續聚焦於東南亞市場的深耕細作,進一步擴大當地的加盟門店網路規模。除此之外,還計劃在恰當的時機進軍其他海外市場,力求塑造更為國際化的品牌形象。

未來,國際業務極有可能成為現制茶飲品牌實現業績增長的全新“第二曲線”。

結語

古茗股價創新高,本質是市場對其“規模優先”策略的階段性認可。短期看,下沉市場紅利與供應鏈優勢仍能支撐增長;中長期則需回答兩個問題:其一,如何通過數位化與精細化運營提升單店效率?其二,能否在品類創新與國際化佈局中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對於投資者而言,需密切關注其2025年門店密度提升計劃的成效,以及單店GMV是否企穩回升。

在茶飲行業從“爆發期”步入“成熟期”的當下,誰又能成為定義新茶飲賽道的新競爭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