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必選量產倒計時,國產廠商諾曼第登陸,“中國速度”改寫規則
更新于:2025-04-02 21:17:48

近年來,全球人形機器人賽道熱度飆升,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等產品的亮相引發資本市場的狂歡。

在這場被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角逐中,操作系統作為決定機器人智能水準的核心命脈,正成為中美科技較量的新戰場。

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至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7.6億元,而到2029年,該市場規模有望擴大至750億元,佔據全球市場的32.7%,到2035年有望達到3000億元。

這一現象不僅折射出資本對新興科技賽道的押注,更揭示了人形機器人行業即將邁入爆發期的信號。而在這場技術革命中,中國企業優必選正以商業化落地與全棧技術能力,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

商業化再提速,優必選能否“跑贏”量產週期?

具體來看,優必選的核心驅動力在於從實驗室到車間的規模化落地,優必選的突圍始於其技術產品化能力的突破。

目前,優必選自研的人形機器人Walker S已獲得了車廠超過500台的意向訂單,成為了全球進入最多車廠實訓的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不僅提升了工廠的生產效率,也為製造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這一進展標誌著行業從技術驗證邁向規模化應用的臨界點。

其次,優必選的商業化路徑聚焦汽車與3C製造領域。通過與富士康、順豐等企業合作,Walker S在搬運、裝配等環節的應用,有效提升了生產線效率,其核心優勢在於“柔性生產”能力——通過AI演算法優化動作路徑,實現多任務快速切換,滿足定製化需求。

據悉,2024年,優必選物流智慧機器人及智慧機器人解決方案實現營收3.22億元,同比-17.5%,其他行業定製智慧機器人及智慧機器人解決方案實現營收1.41億元,同比+126.1%。

此外,其量產節奏也正在進入2025-2026年的關鍵視窗期。券商普遍認為,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

華創證券則指出,人形機器人龍頭公司如國內企業優必選、國外企業特斯拉等,均在不斷釋出新的測試信號及應用場景,當前人形機器人研發已經有一定的成果,落地量產有望在短期內實現。

東吳證券表示,目前海內外各機器人廠商陸續推出其人形機器人產品,並逐步明確其量產節奏,且大多量產節奏定於2025-2026年,持續看好機器人產業鏈投資機會。

操作系統之爭,國產廠商的"諾曼第登陸"

在機器人產業鏈中,操作系統扮演著"神經中樞"的關鍵角色,負責統一調度管理AI大模型、運控等軟硬體。目前,海外正不斷加大機器人操作系統投入,其中最知名為斯坦福大學實驗室研發的ROS系統。

光大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操作系統是人形機器人“大腦”的核心,國產替代進程正在推進。

國內雖長期面臨操作系統被海外“卡脖子”難題,海外開源方案Ubuntu+ROS是當前人形機器人作業系統的主流,但發展正循序漸進,有望在機器人領域率先打破壟斷。

這種技術代差恰似當年安卓對塞班的降維打擊,當海外還在完善基礎架構時,中國廠商已抓住產業變革視窗期發起衝鋒。

值得注意的是,東土科技自研鴻道(Intewell)工業作業系統,採用業界領先微內核架構,內核及關鍵代碼自主率100%。系統調度精度達到us級別,可滿足機器人高即時性控制要求。

鴻道系統也是國內唯一通過汽車、工業、醫療、軌交四項功能安全最高等級認證的系統,已在工業領域實施廣泛部署,安全性高。

東土科技計劃2025H1發佈面向具身智慧的AI機器人作業系統,通過“大小腦融合”方案,可將機器人電子架構成本降低50%,功耗降低60%,並推動國產機器人從單體智慧向群體智慧躍遷。

優必選自主研發的ACU機器人核心控制器和UPilot機器人作業系統,開創性打造“無人車”與“人形機器人”雙擎驅動模式,推出了行業首創的全棧式無人物流解決方案。

核心產品包括瓦力系列全天候雙驅重載無人叉車F3000、瓦力系列室外牽引機器人T8000以及 Chitu赤兔L4級無人物流車,通過室內外一體化智慧調度與多機種協同作業,打通場內物流“最後10米”,助力客戶構建從分揀、搬運到倉儲、配送的全流程無人化體系,實現無人物流真正閉環。

在這場"卡脖子"技術的突圍戰中,優必選(09880.HK)憑藉其全棧自研能力異軍突起,與東土科技、賽摩智慧等企業共同勾勒出國產替代的突圍路徑。

人形機器人賽道的“冰與火之歌”

長期來看,盈利難題與競爭白熱化,仍是優必選等人形機器人廠商必須跨過的關卡。

以優必選為例,2024年實現營收13.05 億元,同比增長23.7%;毛利潤3.74 億元,同比增長12.4%,但全年歸母虧損仍達到11.24億元。

這裡,高昂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36.63%)與市場教育成本是主因。同時,特斯拉Optimus、波士頓動力Spot等國際競品的入場,加劇了技術反覆運算壓力。

例如,特斯拉Optimus Gen-2採用仿生關節設計,重量減輕15%,運動能耗降低20%,這對優必選的硬體創新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人形機器人的普及也可能引發工作力替代爭議。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到2030年,全球製造業崗位的15%或將被機器人取代。

優必選在推廣中需平衡效率提升與社會責任,例如通過“人機協作”模式減少崗位衝擊。此外,數據隱私與安全風險(如工廠數據洩露)也需要更嚴格的監管框架。

若技術瓶頸突破,人形機器人有望從工業場景延伸至消費領域。優必選已在教育、康養領域試點服務機器人,其DeepSeek-R1推理技術可支援個人化教學與老人陪護。這一轉型若能成功,將打開萬億級C端市場。

人形機器人賽道正經歷從技術突破到商業化落地的關鍵轉折,優必選作為中國領軍企業,以全棧自研能力和量產節奏的提速,成為全球競爭的核心參與者。

長期來看,中美在“小腦”控制與“大腦”演算法上的互補競爭、成本優勢與倫理爭議的平衡,將定義行業未來十年的格局。若技術瓶頸突破,人形機器人或從工業場景躍升至萬億級消費市場,開啟從“工具”到“夥伴”的範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