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為鑰,讓人形機器人更好地造福人民
更新于:2025-03-27 13:01:47

本文轉自:宣講家網

王小梅

據3月24日新華社報導,近年來,湖北省加大對科技創新主體引培,依託省內強大的科研力量和產業基礎,組織省內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進行科研攻關,以“用”為導向,全力拓展應用場景,促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從生產線上的機械臂到酒店送餐的“服務員”,從與人“溝通”到幫人“做事”,機器人日漸進入人們生活……作為未來產業的重要領域,機器人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受到市場關注。當前,我國在人工智慧大模型、人形機器人、量子通信、半導體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僅湖北省,目前人形機器人產業就已集聚一批重點企業,部分成果正加速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正如專家分析所說,湖北以“用”為導向的創新發展路徑,為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開闢了新範式。

事實上,市場相關數據也印證著場景應用驅動的力量。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達650億元,其中人形機器人佔比提升至15%。魔法原子公司的“小麥”機器人進駐南京商場后,門店運營成本下降40%,顧客停留時長增加25%。這些數字背後,是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驚險一躍”。也如蕪湖機器人集團董事長許禮進所說:“應用場景的複雜度,才是檢驗創新的終極考場。”

另外,打造一個人形機器人並非易事。如何讓機器人不僅“長得像人”,還能像人一樣看得見、聽得懂、走得穩、摸得准,實現與物理世界的感知交互?從伺服電機到減速器、從材料到軟體、從晶元到演算法……可以說,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科技實力較量的競技場。對此,通過高校教授、工程師與一線員工圍坐討論,這種“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已催生各行各業機器人反覆運算速度大幅提升,也激勵研發方向始終要與市場脈搏同頻共振。

同時,政策層面的創新更顯深意。如深圳率先成立“人形機器人應用特區”,允許企業在特定區域突破現行管理框架試驗新產品。南京推出的“場景保險”制度,為企業應用創新兜底30%風險。這些制度供給與武漢光谷的“揭榜掛帥”機制形成合力,正構建起涵蓋技術攻關、場景驗證、商業轉化的創新生態。正如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宋向清所說:“當政策甘當創新的‘墊腳石’而非‘天花板’,產業爆發便水到渠成。”

抓創新就抓發展,謀創新就謀發展。在科技這趟風馳電掣的高速列車上,人形機器人無疑是承載著人們對未來智慧生活無限期待的“潛力股”。儘管前路荊棘叢生、挑戰重重,但憑藉技術創新的利刃,借助多元技術融合的東風,人形機器人有望從“走紅”邁向“長紅”,如同一股強勁的變革浪潮,在各個領域掀起新的變革,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便利與驚喜。期待我們繼續以“用”為鑰,打開人形機器人這一萬億市場新賽道,因為唯有經得起現實淬鍊的技術,才能真正點亮未來,服務好人民。(宣講家網 王小梅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融媒體中心

醫生說我有低血糖
醫生說我有低血糖
2025-03-26 08: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