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黔南日報
天氣轉涼時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因為低溫的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迴圈,從而引發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胃腸道疾病。養成這些好習慣,可以幫助我們的腸道健康過冬。
1.健康飲食
補充足夠碳水化合物的同時要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不僅可以給身體提供水分、維生素、電解質等營養物質,膳食纖維的存在還可以增強胃腸動力、促進腸道蠕動,起到改善腹脹、緩解消化不良等積極作用,有效維持腸腔內相對穩定的狀態。需要注意的是,一日三餐要按時按點,不饑餓、不飽脹,不要暴飲暴食、過多進補,這樣才能保持腸道每天都有好狀態。
2.補足水分
室外環境濕度驟降,室內空調暖氣運行,人們的生活環境逐漸變得乾燥。如果長期飲水不足、處於乾燥環境,人體長時間缺乏水分,不僅導致皮膚乾裂還可引起大便幹結和排便困難。因此,冬季適當地補充水分,可以預防或緩解便秘癥狀,保持腸道暢通。
3.合理運動
每日在飯後進行適當的運動,這樣有助於促進身體血液迴圈、幫助腸道內糞便排出,不讓有害物質在體內長久停留。有時戶外溫度過於寒冷,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室內運動專案,保證每日規律、適當的運動。
4.謹慎用藥
不濫用抗生素。人體的腸道是一個充滿萬千種細菌的大環境。若是長期濫用抗生素,就會打破這個大環境內細菌的平衡,引起腸道菌群紊亂,腸腔內微生物所建立的免疫屏障就會受損,許多腸道疾病可能接踵而至。若是出現腹瀉癥狀,會引起腸道有益菌大量流失,腸道內環境失調,此時就需要適當補充益生菌以説明止瀉。
5.防風保暖
入冬之後降溫迅速,室內外溫差較大,這種乍暖還寒、忽冷忽熱的氣溫變化,使得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內的組氨酸成分升高,胃內泌酸增多,容易引發反酸、腹瀉等一系列胃腸道不適癥狀,甚至導致消化性潰瘍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等併發症。因此,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風侵襲,是保護胃腸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6.心態平衡
胃腸道是一個很“情緒化”的器官,它很容易感知到人類喜怒哀樂等情緒的變化。負面、壓抑的情緒會降低胃腸動力,導致食慾低下,出現早飽、呃逆、腹脹、便秘等一系列連鎖反應,而過於高漲的情緒,也容易引起胃腸高動力應答,讓胃酸分泌增加,胃食管反流癥狀頻發,亦會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所以,保持心情舒暢,保證情緒穩定,也是腸道“維穩”的重要措施。
(來源:貴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