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緒不好,是因為思維不對
更新于:2025-03-26 12:44:16

心理學家羅斯林,曾做過一項關於情緒問題的研究。

他走訪了數百位飽受負面情緒困擾的人,通過觀察他們的言行,他發現:

那些喜歡抱怨、發牢騷的人,總是習慣性地否定身邊的一切;

經常焦慮的人,則通常會把事情往壞處想,一味地放大事實的嚴重性;

而傷心絕望的人,總愛咀嚼過去的煩惱,不斷回想曾經的痛苦……於是羅斯林得出結論:

人的情緒都是來自於想法,它是思維方式在一個人身上的投射。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挑戰與困境。

看問題的思維方式不對,你就會產生錯誤認知,從而做出不當應對,給自己帶來麻煩和痛苦。一個人情緒不好,常常是因為以下3種錯誤思維。

01

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躺在床上,腦海裡卻還在反覆播放白天的糟糕畫面。

被領導批評,和同事起爭執,與伴侶鬧矛盾……

僅僅一晚,就將過去的痛苦嚼了無數個來回,最終徹夜輾轉難眠,內心更加煎熬。

在心理學上,稱這種現象為“反芻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誰都會有不順心的事,過不去的心結。

但一直揪著過去反覆咀嚼,無異於往以前的傷口上撒鹽,自己折磨自己。

作家劉墉,講過一個工程師老朱的故事。

老朱是行業里的扛把子,對公司生產的機械設備,向來很自信。

一次,他向買方介紹產品時,突然被對方打斷:別吹了,我聽說你們的機器會爆炸。

老朱聽了,趕緊澄清說,這肯定是競爭對手散佈的謠言,怎麼能信呢?

對方卻不聽解釋,不待老朱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本來也沒什麼,不過是一個惡意揣測,過段時間自會消失。

可老朱卻坐立不安,他一會兒揣測是誰在背後搗亂,一會兒又氣惱客戶的態度。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都無心工作。

他反覆咀嚼客戶的話,越想越氣,情緒也變得愈發暴躁,最終在工作中出了一次重大失誤,被扣除了當月工資。

這時他才醒悟,自己的耿耿於懷,不僅沒用,反而帶來痛苦。

於是他徹底放下此事,讓內心逐漸回復了平靜,工作也重新步入正軌。

巴爾扎克說,人生不忘記許多,生活便無法繼續。

有時候,人之所以活得煎熬,就是被過去困住了。

總是咀嚼傷痛,人就跳不出回憶的牢籠;和過往糾纏不休,也只會讓自己受盡委屈。

事情發生了,我們唯一能做的,不過是事過翻篇,能忘則忘。

別讓過去的事來擾亂你的心緒,將糟糕的回憶及時斬斷。

戒掉反芻思維,凡事向前看,一直往前走,才能活得輕鬆,過得自在。

02

媒體人許可說:“你感受到的痛苦,其實都是來自你的推理。”

現實里,很多人總是憂慮不堪,但凡某些事有些風吹草動,都能腦補出一場災難。

對事情的災難化想像,導致生活的一粒塵,落在你心頭,就會變成一座山。

很多時候,那些稀鬆平常的事情,本不會帶來什麼惡果。

自己嚇自己,不斷自我放大、拉扯引發的擔憂恐懼,才是讓人痛苦的根源。

作家哈默寫過一篇小說,主人公是16歲的男孩格裡芬。

格裡芬想申請去一所暑期學校就讀,進入這所學校對上一所好大學有説明。

離申請日期還有半年,他卻一直擺脫不掉申請失敗的想法:

若申請失敗,上不了這所學校,就意味著上不了好大學;

很有可能,也會因此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女朋友,過不了好的生活……

這些揮之不去的想法,使得格裡芬整日唉聲嘆氣,活在煩悶苦惱中。

等到申請日,他竟害怕得不敢提出申請,最終和這所學校失之交臂。

想起張學友唱過的一句歌詞:“過分思考,庸人自擾。”

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想得太多,把簡單的事往複雜處想,往壞處想。

不切實際地假設最壞的情況,一味放大後果,只會不斷加重內心負擔,讓你情緒崩潰。

在這世上,困惑本無源,不究自輕鬆。

遇事不妨輕鬆點,停止無限放大,多往好處想,你才能獲得精神上的鬆弛平和。

03

在撒哈拉沙漠里,生活著一種土灰色的沙鼠。

每當旱季來臨時,它們就會開始囤積草根,整日忙忙碌碌。

但奇怪的是,就算草根已經足夠,它們還是會繼續分秒必爭地尋找,一刻也不得停歇。

於是到最後,沙鼠辛苦囤積的草根,大部分直到腐爛也沒有用上。

在其他動物享受悠閒時光時,只有沙鼠活得疲憊又焦慮。

生活中,很多人也和沙鼠一樣,經常擔驚受怕,總覺得下一秒危機就要來臨。

你若總是杞人憂天,就只能整日提心吊膽,飽受內心的焦灼。

心理諮詢師史蒂夫,講過一個叫裘莉的客戶。

當時裘莉向他求助,說自己這段時間常常愁得徹夜失眠。

因為她的生活有數不清的麻煩:

兩個孩子馬上進入青春期,即將變成無法控制的“猛獸”;

丈夫隨時會丟掉工作,她將成為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

對未來的擔憂,讓她的身心疲憊不堪,也讓生活變得一團糟。

史蒂夫就建議她說,不要提前操心,你焦慮的事不一定會成為現實。

半年後,裘莉再次拜訪。

她高興地表示,自己曾擔心的事,確實一件都沒發生。

孩子雖然大了,但還是很聽話;丈夫不僅沒失業,反而得到了提拔……

講完這個故事,史蒂夫說:

“只要你不過度憂慮未來,世上就沒有過不去的關卡,也沒有不放晴的雨天。”

人生充滿了變數,誰都不知道未來的列車會開往何方。

為將來的事情擔憂,除了讓自己深陷焦慮、內耗的泥淖,沒有任何意義。

那些厄運與不幸,該來的躲不掉,不該來的也不會強加到你的頭上。

與其為不確定的明天胡思亂想,不如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事。

放寬心態,心裡沒了顧慮,你自然能甩掉精神上的包袱,過上輕鬆自洽的生活。

作家樊登曾說過一句話:

“如果你的生活出現了煩惱,相信我,一定是你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

情緒上的困擾,其實都是認知上的缺陷,和思維上的扭曲。

在錯誤思維的影響下,再小的事,也能變成徹底壓垮你內心的巨石。

情緒變好的第一步,就是扭轉思維,改變看問題的角度。

當你用更高級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就沒有什麼事情,能引起你情緒上的起伏。

活在自己的因果里
活在自己的因果里
2025-03-26 0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