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可以拒絕泡麵,孩子也是。
大人嗦面香,小朋友眼巴巴看著,也會忍不住想要嘗一口。
孩子想吃,愛吃。家長卻犯愁:方便是方便,美味也是真美味,可泡麵算不算垃圾食品啊?到底能不能給孩子吃?多大能吃?🤔
今天我們就請營養老師來給咱們仔細說道說道。
方便麵沒傳說的那麼可怕
甚至可能比你想得更健康
泡麵碗前是非多,網上對泡麵的態度也是眾說紛紜:
方便麵保質期那麼長,肯定加了不少防腐劑!
泡泡就吃,肯定不好消化!
據說吃多了致癌!
泡麵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➊ 保質期長 = 大量防腐劑?
好儲存、保質期長是方便麵的一大優勢,隨便拿一包保質期基本都有半年。
方便麵的「超長」保質期,不是因為防腐劑,而是它足夠幹。
水和溫度是細菌繁殖的兩大要素。而方便麵的麵餅幾乎沒啥水分,含水量低至 3.6%[1],只有掛面(11.5%)的 1/3。
開封掛面只要儲存得當,在家裡放個十天半個月都不成問題。更別提密封的方便麵了,想要腐敗變質還真沒那麼容易,也就更不需要防腐劑來「防腐」了。
p.s.我國食品添加劑國標(GB2760-2024) 中也沒有可用於方便麵的防腐劑,換句話說,只要是市面上正規售賣的合格方便麵,就沒有防腐劑。
➋ 油炸麵餅 = 致癌?
油炸的是不太推薦,但丙烯醯胺也沒那麼危言聳聽。
丙烯醯胺是澱粉食物在高溫油炸的過程中產生一種物質,已有的一些動物實驗發現高含量的丙烯醯胺會導致癌症。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也明確提出,目前丙烯醯胺令人類患癌的證據尚不足,所以最終將其定義為 2A 類致癌因素(可能致癌)。
不是所有方便麵都是油炸的。實在擔心的家長完全可以通過篩選,選擇非油炸的為孩子控制丙烯醯胺的攝入。
方便麵也不是丙烯醯胺大戶。丙烯醯胺的生成受原料、加工條件、食物含水量等因素影響。方便麵水分少,含水量較低時不利於丙烯醯胺的合成。
一項日本的研究發現[2]:當地方便麵中丙烯醯胺的濃度基本低於 100 μg/kg,大約是薯片的 1/10。
我們與其擔心方便麵中的丙烯醯胺,不如先嚴控薯片、威化餅乾等這類孩子更愛吃同時丙烯醯胺還更多的零食。
👇常見食品類別中丙烯醯胺含量
至於擔心泡麵不好消化,咱們強大的消化系統,小小泡麵還是可以搞定的。
總體來說,方便麵沒有謠傳的那麼罪大惡極。
那是不是意味著,可以給孩子放心大膽吃方便麵了?
方便麵 3 歲以下不建議吃
3 歲以上可以偶爾解饞
雖說沒傳說的那麼可怕,但方便面對孩子來說還是「太重口」了。
拿最經典的紅燒牛肉麵來舉例:不僅面餅的配料表中有飽和脂肪含量高的棕櫚油,鹽也排在配料表的前 5;粉包、醬包更是油鹽「重災區」,還額外添加了白糖。
另一款備受孩子青睞的濃湯型方便麵的配料就更精彩了,除了明面上的油鹽糖,還有隱藏在調味醬中的鹽和酒精,面餅裡也加了白砂糖。
👇某濃湯型泡麵的鮮湯包配料表
圖片來源:電商平台截圖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兒童飲食應以新鮮食材為主,保持清淡飲食,限制深加工食品。
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建議:1 歲以內不建議額外添加鹽,1~3 歲孩子每日鈉的適宜攝入量為 500~700 mg(涵蓋天然食物中鈉的來源)。
一包方便麵的鈉含量輕輕鬆鬆就 2000+ mg,也就是說,一碗泡麵連湯帶水下肚,孩子的鈉攝入量就超出 2~3 倍以上了!
所以,考慮到飲食健康, 3 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把泡麵作為「偶爾解饞」的選項,但不要作為日常飲食長期食用。
說白了就是,偶爾吃吃問題不大,但不能經常當飯吃。
方便麵這樣給孩子吃
營養更均衡,美味更升級
就算是解饞過嘴癮,給孩子吃的時候,咱們也可以盡量吃得更健康。
➊ 面餅選「非油炸」的,少加或不加調料包
前面咱們說了調料包有多「重口」,所以給孩子吃的時候咱們盡量不加或少加。
選購方便麵的時候優先選非油炸的,這樣可以直接從源頭上控制油鹽的攝入量。
👇 某非油炸(左)vs 油炸(右)面餅脂肪含量
➋從搭配上下功夫
除了「減油減鹽」,方便麵最大的 bug 就是營養成分單一。
畢竟口味再多,它也只是一碗麵條,當作主食尚可,替換一頓飯那就有點潦草了。
想讓孩子過足嘴癮的同時,吃得更健康,做完減法咱們再來做加法:
我們可以按照這樣做:
● 加點優質蛋白
在可選範圍內,把選擇權交給孩子,任意擇 1~2 樣都可以:
A. 加個蛋
B. 加塊鹵豆干
C. 喝杯奶或吃塊乳酪……
● 加點新鮮蔬果
同樣在可選範圍內,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A. 加把綠葉菜
B. 加幾朵香菇或紫菜海苔
C. 啃根黃瓜、吃根香蕉或其他鮮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