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校園成為孩子的世界
更新于:2025-03-26 09:21:42

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思勤園裡,李丹和學生們探討蔬菜的生長習性和養護技巧。

    校長名片:武漢市硚口區崇仁漢濱小學校長李丹,中學高級教師,武漢市優秀女職工工作者,武漢市中小學高效課堂建設活動優秀個人。

    ————————————

    在教育的廣袤天地里,校園不僅是知識學習的殿堂,更是承載成長童趣的歡樂世界。學校永遠是為學生服務的,教育工作者應當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思其所想,感其所悅,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汲取養分、在互動中完善自我。近年來,我帶領“漢濱”團隊堅守“自信健康、靈動陽光”的育人目標,讓校園在每一瞬間都成為真正屬於孩子們的世界,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校園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與希望,用每日收穫點亮前行道路,為健康成長構建堅實基礎。

    □ 武漢市硚口區崇仁漢濱小學校長 李丹

    ■ 琴韻悠揚,伴隨夢想啟航

    音樂是一種使人變得高尚和正直的力量。全校“小小音樂家”招募後,鋼琴角從宣傳校園文化的一隅靜景,升級為學生們自由展示、體驗成功的小舞臺。

    中午和放學後,我常看到一位小男孩坐在鋼琴前練習。他從未攜帶曲譜,彈奏時的手形也有些生疏,但他對鋼琴角的熱愛無法隱藏,總是第一個跑來練習,直到鈴聲響起,才依依不捨地離去。與他交流,他含羞但又驕傲地和我分享,他從未學過鋼琴,只是單純地喜歡。聽到我鼓勵他加入音樂社團後,他堅定地點點頭,興奮地說正在努力,希望下個學期能彈奏一首完整的曲目。

    他眼裡閃爍著熱愛與執著,讓我觸碰到教育的真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唯有孩子們發現興趣所在,才能點燃心中求知向上的火花,才能在學習中找到自信、沉澱自我。

    我們讓學生始終站在校園活動的“C位”:開展校園領操員選拔賽,讓更多學生大胆嘗試、輪流示範;把話筒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晨會教育主講人,分享身邊的故事;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設立樓層志願服務崗,讓學生在管理課間活動中學會規範自身言行;鼓勵學生拿起指揮棒,大膽構思“六一”活動方案,學校全力支援,在操場搭建好舞台和帳篷;邀請學生擔任評委,給食堂的菜品和管理服務打分,參與食譜制定,學習科學膳食的知識。

    真正的教育,不是從外界傳授技能或灌輸知識,而是以興趣為切入點説明孩子建立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以實踐為催化劑引導孩子構建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溫暖孩子的一生。

    ■ 課內課外,以學生為主體

    教育是一場關於愛與責任的修行,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可以想,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可以玩。在當代教育改革浪潮中,學校以學生為中心的“尚思”課堂,正在逐步成為提升教學品質、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路徑。

    秉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的育人理念,漢濱團隊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主,加強知識跨界共融,圍繞學生利益設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完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實踐經驗,啟迪創新思維。

    在《定製大課間》一課中,首先由教師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觀看學校真實的大課間視頻,聽取體育老師的建議,測量操場真實面積;接下來,鼓勵學生合作討論,設計方案,運用數學的精密計算、科學的統籌規劃、藝術的創意設計,開展跨學科學習;然後,學生們激烈討論、細緻分析,確保方案能在有限空間內滿足學生的活動需求;最後,在小組協調合作中,生成專案作品。

    我們進一步整合教師資源和社會資源,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設計豐富的課後服務課程,建設全面而有個性的助力系統,開設了田徑、高爾夫、擊劍、繪畫、機器人、3D列印、建築模型、主持、合唱、圍棋等十余個校級社團和三十多個班級社團,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在活動中發揮優勢,盡顯特長,綻放光采。

    ■ 思勤勞作,耕耘生活真諦

    手和腦一塊兒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因此,勞動教育是“五育並舉”的重要一環,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關鍵一課。

    我們特意為孩子們開闢出一處勞動基地“思勤園”,讓它成為孩子們親近自然、感知勞動樂趣的新起點。在這裡,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將種子埋入土壤,滿懷期待地等候嫩芽生長。“生活即教育”,生活和教育是一體的,對於孩子來說,最深刻的成長往往來源於生活。孩子們喜歡趴在植物旁竊竊私語,探索不同植物的形態,比較生長速度的快慢,也經常鑽到田間找蝸牛、捉七星瓢蟲。我問:“你們能區分平包菜和尖包菜嗎?”“我發現平包菜長這樣……尖包菜長這樣……”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向我解釋,還用不同的手勢比畫著,一會兒搭出尖頂的形狀,一會兒抱成圓球的形狀,唯恐我聽不明白。我驚歎孩子們的敏銳觀察和形象表述,也欣然於他們在動手探索中碰撞思維,收穫成長。

    在思勤園勞作中,我們喜悅地發現,勞動是最好的指揮棒,當學生腳踏實地地參與豐富多樣的田間實踐活動、真情實感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妙與甜蜜時,學生們方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增長生存技能,充分認識新時代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加強勞動教育的新要求,塑造受益終身的勞動品質。

    ■ 家校攜手,共育希望之花

    在“家校共育促成長 親子木藝潤匠心”家校活動中,我們邀請爸爸們走進課堂,與孩子們一起做手工、共陪伴、促成長。這次活動是由學生陶亦樂家長組織講授,他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詳細講解木質工藝品的製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再由爸爸們和孩子們齊上陣,配合默契。

    像這樣定期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已成為學校的新常態。學校和家庭通過溝通交流、互動合作的方式,搭建平等信任的合作模式,實現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核心目標。我們充分調動家長積極性,挖掘家長職業資源,豐富學生的職業體驗,幫助他們形成初步的職業意識。此外,我們邀請教育專家為家長們傳授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幫助家長們深入瞭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學會如何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當我們用新型的家校合作育人模式打破了傳統上的“學校中心——家庭邊緣”的結果後,就從根本上掙脫了“學校中心主義”和“家校主客體對立關係”的理論桎梏,讓家長真正成為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校園真正成為屬於孩子們的完整的世界,我們堅信在愛和尊重下長大的孩子,終將會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 多元合作,共築教育生態

    育人工作不應止步於校園圍牆之內,唯有做到“聯責任、聯資源、聯空間”的多元合作,方能構築起無圍牆的校園,打造教育新生態。

    去年,在端午來臨之際,我們帶領學生們到湖北警官學院開展“傳承英雄精神,共護校園安全”活動。學生們列隊參觀警史博物館,集體宣讀人民員警誓詞,感受新時代英雄的使命擔當。學生們認真傾聽每一件物品後面的英雄故事,時而駐足凝望,時而驚訝歎服。在反校園霸凌小課堂,師生們一起觀看精彩的盾棍操、擒敵拳、槍操警務戰術展示,氣勢如虹,一招一式都像是戰士在戰場上的一次衝鋒,無畏無懼,勇往直前,贏得同學們陣陣喝彩。

    “請出來,走出去”,我們依託校外實踐基地,將課堂延伸到課外,開展“紅領巾”牽手“公安藍”“橄欖綠”“消防橙”等系列實踐課程,為孩子們提供全面豐富的學習體驗:與硚口交通四中隊合作開展警校家共建,為學生上學路安全護航;邀請武漢市第四醫院“秋玲志願服務隊”到學校傳授防溺水急救知識,增強師生、家長的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自護能力;聯合硚口區法院開展“防欺淩法治教育”專題講座,為孩子們提供專業的心理健康輔導;邀請羅家墩社區進校園開展禁毒宣教活動、建立漢江灣沿河小河長機制等,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定期與湖北省警官學院聯合“同上一節思政課”,在學生心中播下廉潔教育的種子。

    讓校園成為真正屬於孩子的世界,讓每個學生在這裡享受到優質、全人的教育,獲得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快樂,這是漢濱人始終追求的目標。從教近三十年的我,雖然進入漢濱校園不足兩年,但我身處校園的每一日,都被幸福的瞬間填滿。 

    我相信,當童年被陽光和朝氣書寫,當希望與美好交織於萌芽,當校園成為真正屬於孩子的世界,孩子們的人生必將因此而點亮,教育工作者的一生必將因此而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