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孩子的“快樂處方”
更新于:2025-03-26 06:59:03

  學習生活節奏日益變快,人際關係愈漸複雜,心理壓力隨之增加……要想快樂,就讓孩子動起來。快來看心理醫生總結出的運動對孩子的五大益處。

  改善抑鬱焦慮情緒

  學生常因繁重的課業壓力、同學之間的競爭,以及各種各樣的考試產生持續的緊張、擔心、壓抑等情緒,最終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成績受影響。運動會刺激人體釋放多巴胺、內啡肽等“快樂物質”,這些物質會使人產生開心、輕鬆、愉悅的感覺,學生自然而然會從緊張苦悶中擺脫出來。保持定期的、有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體內多巴胺、內啡肽的持續分泌,從而維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所以說,運動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快樂處方”!

  提高學習效率

  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準,更能促進大腦結構以及功能的優化。當我們進行運動時,大腦血液迴圈速度加快,代謝加快,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代謝廢物,維持大腦正常功能。運動時大腦也會釋放出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腦源性生長因數等,這些神經物質有助於增強大腦的興奮性和警覺性,進而提升注意力、記憶力和學習效率。此外,當我們進行運動時,大腦的右半球會得到更多的啟動,這個半球主要負責創造性思維和想像力。

  因此,運動有助於激發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更令人驚訝的是,運動可以增加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及海馬回的容量,這些部位對提高專注度、改善長期記憶力方面非常重要。

  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學生在運動中需要不斷克服困難,如動作難度、膽怯、畏懼心理、身體懶惰等,他們逐漸學會了如何調整心態、激發潛能,以及持之以恆地追求目標。這種經歷不僅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從鍛煉中培養起來的堅強意志品質能夠遷移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在面對學習困難時也會發生顯著的變化。他們開始更加勇敢地面對挑戰,不再輕易放棄或逃避問題。他們會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克服學習中的種種障礙,實現自我超越和全面發展。

  治療精神和心理疾病

  運動被公認為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在學生中,有不少人由於學習壓力、社交不良或其他方面的挫折而患失眠、焦慮症和抑鬱症。長期規律的運動可以減輕,甚至緩解這些情緒問題。此外,對於多動症的孩子,動一動更健康。

  如果讓多動症的孩子每周去參加兩次類似於格鬥或者拳擊這樣的對抗訓練后,這類孩子學習成績將會提高,專注度也會得到提高。這可能是由於在格鬥對抗的訓練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得到了不斷精細化的訓練,在精細化的訓練過程中改善了注意力集中程度。

  促進人際交往

  運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社交平臺。無論是參加團隊運動、健身房鍛煉,還是戶外跑步,人們都有機會結識新朋友,擴大社交圈子。在這些場合中,人們可以互相交流運動心得、分享健身經驗,從而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友誼。此外,通過運動鍛煉,學生可以塑造健康的體魄、優美的體態,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魅力。這種自信和魅力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讚賞,從而增加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和可能性。

  敲黑板

  運動並非越多越好

  當然運動不是越多越好。運動一定要“適可而止”,過猶不及。過度運動不僅會帶來身心疲勞,甚至會對肌肉、關節、骨骼產生不利影響。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能力,為其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並在運動過程中注意休息和恢復。

  每次鍛煉的最佳時長應該在45-60分鐘之間,一周3-5天比較合適。值得一提的是,運動雖好,但也不是萬能處方。當您發現孩子在心理上遇到問題,自己又無法解決的時候,還是需要求助專業的精神心理醫生進行診治。

  文/李紅娜(順義婦兒醫院)

我們都是讀書人
我們都是讀書人
2025-03-26 12:29:50
奔跑吧,少年!
奔跑吧,少年!
2025-03-26 13: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