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用奶奶”身上看到銀髮族價值
更新于:2025-03-26 06:04:25

本文轉自:重慶日報

丁家發

  “誰來接孩子”,一直是家庭里的重頭戲。最近,浙江台州市一社區的“共用奶奶”火了。

  當職場爸媽苦惱於下班時間與放學時間衝突時,“共用奶奶”們開啟硬核應援,準時在校門口等候“神獸出籠”。無獨有偶,重慶也有一支“共用奶奶”隊伍。“小雲媽媽,最近娃兒說牙疼,在家要少吃零食、少吃糖哦……”“共用奶奶”暑期活動結束時,重慶市九龍坡區石坪橋街道的奶奶們還不忘給家長叮囑。

  “共用奶奶”活動,讓熱心腸的銀髮族發揮餘熱,既實現了“老有所為”,又有助於“幼有所養”,還能升溫鄰里關係,可謂是多贏之舉。

  這類模式,紮根於現實、作用於實處。在現實生活中,眾多雙職工家庭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的日常照料,孩子接送和看管成為棘手問題。而社區里的退休奶奶們空閒時間較多,有的甚至只能靠刷視頻消磨時光。成為“共用奶奶”後,老人有了發揮自身價值的機會,還能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收穫陪伴與樂趣,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老人的社會存在感。這樣一來,孩子有人帶了、老人有事做了、雙職工父母安心了、鄰里關係更親密了,一幅暖意流動的基層治理圖景就此展開。

  不僅如此,“共用奶奶”模式還在更深層次上發揮著價值。目前,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與此同時,國家強調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當越來越多銀髮族賦閑在家,如何讓他們跟上時代步伐,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共用奶奶”這種鄰里互助模式,折射出一種理念,那就是以良性機制為依託,將社區建設為溫暖的情感共同體,進一步實現“人人有所為”的良性迴圈。

  這樣的機制,可以上升為制度層面的設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普惠養老服務”“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近年來,為更好地解決“一老一小”照護難題,一些城市開始試點“老幼共托”一體化模式。要意識到,不管是“共用奶奶”還是“老幼共托”,都不是牽個線搭個橋那麼簡單,老人、父母、幼兒各方的權益都有待進一步保障。這,不僅需要強化跨部門協同,還需要相關政策精準發力。

  老人怡然自得,孩子歡聲笑語,這樣的景象撫慰人心。期待越來越多“共用奶奶”“共用爺爺”走進公眾視野,讓全社會看到銀髮族的晚年“含金量”,給基層治理增添更多動能。

世界首條全線貫通
世界首條全線貫通
2025-03-27 11:37:42
員工管理別“跑偏”
員工管理別“跑偏”
2025-03-27 16:07:14
保持少量鍛煉
保持少量鍛煉
2025-03-27 20:54:57
成都上市公司+1
成都上市公司+1
2025-03-27 2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