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多患者被診斷出腫瘤時,他們的第一反應並非尋求手術,而是詢問是否存在能夠通過保守治療治癒癌症的方法。
根據當前的研究顯示,對於被診斷出的各種類型的腫瘤,手術實際上是最根本且效果最佳的治療方法。因此,對於有手術指征的患者,應優先選擇手術。 >
在腫瘤康復治療中,飲食和營養起著關鍵作用。然而,許多腫瘤患者及其家屬在這方面存在一些嚴重的誤區。如果這些誤區得不到糾正,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康復進程。
誤區一:認為吃得越好,腫瘤生長越快
實際上,與普通人相比,腫瘤患者更需要良好的營養攝入。因為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它會搶奪正常細胞的營養和能量,導致正常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和能量而變得消瘦。
此外,這種搶奪並不會因為你的飲食差而停止。雖然腫瘤細胞會搶奪一部分你攝入的營養,但大部分還是補充給了正常的組織細胞。 >
如果你盲目地節食或控制飲食和營養攝入,再加上腫瘤細胞的搶奪,正常的組織和細胞就會更加缺乏營養。這意味著,首先受到營養不良影響的不是腫瘤,而是正常的組織細胞。簡而言之,節食只會讓自己挨餓,而不是讓腫瘤挨餓。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研究,癌症患者應該比平時多攝入20%的食物熱量,以有效改善營養狀況,從而對延長存留期產生積極影響。也就是說,只有吃飽了,才有力氣對抗癌症。 >
誤區二:認為許多肉類都是發物,不宜食用,應該吃素
所謂“發物”的概念,並不是正統中醫中的概念,而是一些民間的說法。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發物”更是一個沒有依據的說法。
雞鴨魚肉、豬牛羊肉等都是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多吃這些食物可以為身體補充蛋白質,提高免疫力和身體素質,使身體能夠承受各種治療方法的衝擊。
一些人所謂的“發物現象”,實際上是食物過敏反應,而非“發物現象”。
因此,只要不對食物過敏,就可以放心大膽地享用它們。
肉類、魚類、蛋類、奶類和豆製品是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也是組織細胞修復的重要原料。因此,癌症患者的飲食必須葷素搭配,確保營養均衡。
誤區三:認為喝湯比吃肉更好
事實上,湯中的蛋白質氨基酸含量很少,大部分是脂肪、嘌呤和鹽分等。因此,想要補充營養,就應該吃肉。如果喜歡喝湯,可以喝;如果不喜歡,也可以不喝。
湯中並沒有那麼多的營養成分。
如果患者的腸胃功能不佳,需要吃流食,可以將飯菜打成糊狀,製成半流食的食物。這樣不僅有利於患者吞咽,還能保證消化吸收。
誤區四:用營養補充劑來代替飲食
這是許多保健品銷售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灌輸的觀念。
實際上,日常飲食比營養補充劑更能符合人體的需求。一般來說,只要能正常吃飯並保持營養均衡、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就不需要額外服用營養補充劑。
考慮到癌症患者已經承受著沉重的經濟負擔,完全沒有必要再花費額外的資金購買所謂的保健品來補充營養。
通常來說,只有在病情嚴重到無法自行進食的情況下,才需要通過靜脈輸液的方式來補充營養。
這種營養補充的方式是根據患者每日新陳代謝和活動所需的能量減去已經通過口服攝入的能量后,通過計算各種營養素的比例來進行補充的。
因此,對於病情不嚴重的癌症患者來說,最好的方式仍然是通過吃飯來獲取營養。如果有厭食傾向,醋酸甲地孕酮是緩解癌症患者食欲不振的最佳藥物。通常情況下,主治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開具不同劑量的藥物。
最後,癌症患者的食譜中應減少高膽固醇的攝入,並盡量避免或不吃醃制、煙熏和燒烤類食品。同時,癌症患者還應避免偏食並補充適量的微量元素。
只有科學合理的飲食才能保證患者的身體營養攝入相對平衡。隨著身體的逐漸康復,患者對抗疾病的能力也將提升,從而提高生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