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先生頻繁腹瀉,服用止瀉藥仍不緩解,因嚴重影響工作,於是前往當地醫院檢查,而檢查單上“肝癌”字樣,卻讓李先生不敢相信。
接診醫生通過問診瞭解到,李先生早前有刷牙出血和口臭口苦等癥狀,其實這些都是肝癌早期癥狀表現,但是李先生一直都不當回事。
另外,醫生表示,李先生患肝癌與長期飲酒吸煙和熬夜等不良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一、肝癌背後的“殺人兇手”
生活壓力不斷增大和飲酒抽煙等不良習慣,都在損傷肝臟健康,目前肝癌是我國發病率第五和死亡率第二的癌症疾病。據2020年數據顯示,我國肝癌死亡人數已佔全球的一半以上。
肝癌背後的“兇手”究竟是誰?包括肝硬化、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癌家族史,以及致癌物長期暴露,比如黃麴黴素、馬兜鈴等等等。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為也會加速肝癌的發生:
酗酒
男人和女性每日飲酒量分別超過40g和20g就是過度飲酒,而每日飲酒量超過80g,且情況持續十年,那麼導致酒精性肝硬化的幾率會明顯上升。
吃發黴食物
很多人因為節省而捨不得扔掉黴變的花生、瓜子等,但這些發黴食物含有致癌物質黃麴黴素,這一物質是導致肝癌高發的一大危險因素,已經被列為1類致癌物。
亂吃藥
很多人有不舒服都不願意去大醫院,往往習慣自己到藥店買葯治療。但是藥三分毒,藥物經肝臟代謝,一旦錯誤服藥很可能引發急性中毒性肝壞死等情況。
不控制體重
人只要變胖了就會有很多的健康問題,特別是脂肪大量堆積,很容易形成脂肪肝,而數據顯示脂肪肝患者併發肝硬化和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
二、上廁所時發現這幾種異樣,警惕肝癌來臨
很多人認為肝癌就是發熱、消瘦以及最直接的肝區疼痛,但是上廁所時如果出現以下癥狀表現,其實也很可能是肝癌的信號。
1、尿液呈現濃茶色
正常情況下尿液是微黃但澄清且透明,而尿液若是呈現出濃茶色,則提示肝臟已經出現病變。
這是因為肝臟受損后,血液中膽紅素濃度會升高,而膽紅素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並最終使尿液呈現濃茶色。
2、尿液發臭
正常人的尿味一般比較淡,最多也就是輕微的尿騷味,而肝癌患者由於肝臟受損,導致血液中膽紅素含量升高,此時不僅尿液發黃,而且尿液還會帶有刺鼻惡臭氣味。
3、頻繁腹瀉
據不完全統計,有37%的肝病患者在早期都誤以為自己有胃病,最終耽誤治療。
常見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噯氣、噁心以及腹瀉等都有可能是肝癌的消化道癥狀,特別是腹瀉容易被誤認為慢性腸炎。
4、大便呈灰白色
正常情況下大便是褐色或者黃色為主,或者受到食物影響短時間內發生改變。但在排除飲食因素后,發現大便呈現灰白色,則要警惕肝癌的發生,這是由於膽汁進入腸道受阻,不能正常排出而引起的。
5、大便帶血
肝臟受到癌細胞破壞后,會導致門靜脈高壓,繼而引起異常出血情況,比如大便帶血。
三、肝癌一發現就是晚期?體檢是“重要防線”
由於肝癌的早期癥狀比較隱匿,且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因此有許多的肝癌患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的不適,或者直接當成一般疾病治療。
而一旦出現明顯的肝區疼痛、反覆腹瀉、皮膚發黃等癥狀表現時,可能已經是肝癌中晚期階段,也因此錯過的最佳的治療時機,所以肝癌的早發現十分重要!
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的莊輝院士不斷呼籲大眾針對肝癌應當進行“早篩早診”。
他表示想要降低肝癌的風險,就必須到“防”和“治”兩手抓,特別是針對肝癌的疾病管理應當做到儘早篩查,儘早就診以及儘早治療。
莊輝院士所提到的早篩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別是肝癌高危人群,包括年齡超過40歲、有肝癌家族史的、有乙肝或丙肝感染病史的、酒精性肝硬化的、長期酗酒、長期進食黴變食物以及長期服用某些特定傳統藥物等人群。
一般肝癌早期篩查專案主要是,肝臟B超以及聯合血清甲胎蛋白檢查,男性35歲以上和女性45歲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需要定期進行肝癌篩查,最好每隔半年就做一次。
雖然肝癌是可怕的癌症,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正確的手段預防:
積極的接種乙肝疫苗,這是預防肝癌的重要舉措之一;
避免長期大量飲酒,要知道酒精分解物乙醛會導致肝硬化;
遠離脂肪肝,特別是日常飲食要避免高膽固醇、高脂肪,清淡飲食之餘,也要積極地參加運動,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
肝臟作為不會喊痛也不會喊累的臟器,一旦發生病變其實很難被察覺,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辨識肝癌的早期癥狀, 特別是肝癌的高危人群每年都要按照要求做好肝癌的早期篩查工作,這樣才可以做到肝癌的早發現以及早治療。
參考資料:
[1]《肝癌,我國死亡率第二的癌症,如何進行正確的篩查?》.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2021-12-08
[2]《肝癌猛如虎,來時靜悄悄!如何應對“啞巴癌”》.生命時報.2021-09-25
[3]《一查就是癌晚期?各種癌症的篩查方法,建議收藏!》.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2021-09-0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