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家長,多少都有過一種體驗:家裡明明買了一大堆玩具,但寶寶就是把玩具放在一旁不玩,偏愛玩一些生活物品,比如抽紙,手機數據線,掃帚或者是大人手上的其他東西!
很多成人有著一個錯誤觀念,認為就是要讓孩子有事做,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玩玩具,所以從小就買很多玩具給孩子。
但我們發現,0-3歲的孩子普遍是不喜歡玩玩具的,他們對日常生活上各種真實物品的興趣,尤其是可以動手操作的東西,遠大於大人買給他們的玩具。
這到底是為什麼?小編以自身經驗提醒各位家長:這是孩子聰明的體現,因為玩具只能滿足孩子短暫的慾望,但真實的生活經驗才能豐富孩子的心智。
1、探索真實的世界
打從我的孩子出生開始,我就給予他很大的探索空間,允許他在各種環境裡面做各種的嘗試。只要是沒有立即危險的,我們都會允許他去碰、去摸、去體驗。
就算孩子玩泥巴玩到全身髒兮兮,跳水坑跳到褲腳都濕了,但是能夠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盡情探索,才是沒有遺憾的童年啊!
因為我們瞭解:唯有真實的生活才能豐富孩子的心智;玩具,只能滿足孩子的慾望,無法讓孩子內心獲得真正的滿足。
因為玩具是虛幻的,與真實生活不聯結,無法回應孩子的內在發展需求;孩子需要的,是能夠説明他瞭解世界、適應環境的真實生活經驗。
所以,我的孩子從小就不太喜歡玩玩具。給他的玩具,他都玩一下就興趣乏乏丟一邊,反倒是深愛著家裡的各種日常生活用品。
也因如此,我建議家長們:多讓孩子與大人一起從事日常生活的練習,並適時給予孩子鼓勵,是培養孩子歸屬感與價值感絕好的方式。
2、渴望長大
我的孩子1歲多的時候,最“鍾情”的日常用具是掃帚、晾衣架、拖把、拖鞋等生活用品,相信這是因為,他天天都看到大人在使用。
常常在客廳的時候,他都會自己蹣跚學步的到廚房、陽臺把這些東西拖出來,拿回自己的遊戲區把玩,一玩就可以玩很久。
而這些東西我們平時都會提前洗乾淨,再放在那邊等著給他玩。有時候看他在邊玩的時候,還會發出滿足的笑聲!
從生活經驗的累積開始,建立孩子的自我價值與成就感
3.豐富的想像力
而且,孩子們“鍾情”家裡的日常用品,也是因為想像力豐富。相比起家長的思想固化,呆板的定義物品就是物品,工具就是工具,有它們專門的用途。
但在孩子眼裡這個世界一切都那麼有趣,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這些可不僅僅是工具、物品,更是一件有趣無比的玩具,爸爸媽媽都天天拿在手裡呢。
從小給予孩子探索的自由,允許孩子將這內在潛力,透過接觸自己所屬的環境發揮出來。孩子長大以後,才會更勇敢地乘風破浪,探索世界,尋找自己內心嚮往的夢想所在。
最後,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年紀還太小,就什麼都不能做,什麼都不給他嘗試。當我們把孩子看得很渺小,他就會覺得自己很無能,沒有價值。
但當我們認為孩子有無限可能,家裡的很多事情都願意讓他參與,並依據他能力與成熟度調整工作的難易度,讓他在過程中得到滿足感與成就感,他就會感覺自己很有價值。
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說:“教育即生活”、“從做中學”。多讓孩子接觸真實生活的各種用具,遠比買玩具給他有教育意義!
你的寶寶在家玩衛生紙、數據線、掃帚嗎?在下方評論區和大家分享吧。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