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學習效果越來越差?
更新于:2025-03-26 12:05:40

急於求成:不懂得循序漸進,忽視學習規律

這類孩子大多受到父母不科學教育方式的影響,其在低年級時就被迫搶跑,並作為學霸的存在,但把一切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的一個負面後果,就是學習效率的降低以及學習潛能的不足。

到了初中或者高中以後,在新的知識深度和廣度下,以及更加優秀的同學增加的情況下,學習成績出現下降,不再是老師同學的中心,他們往往習慣性的想採取更為努力的方式,快速達到自身曾經所處的高度,卻忽視不同階段學習方法的差距。

渴望提升成績,反而會出現忽視基礎,行百里著半九十的怪圈,比如追求刷題數量,忽視錯題的復盤,看得懂就認為自己會做,而不是利用錯題進行知識點的整理歸納和延展,過度追求課間及午休的時間,卻造成課堂最重要時間效率減低等。

固化思維、不願意主動思考

越早越頻繁的課外補習,這種現象體現的特別明顯,看似快速解題的模型背後,是固化思維的形成,尤其是初二數學,幾何證明與函數,開始進行抽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鍛煉,對很多學生而言,是一次思維方式轉變的挑戰,理科思維形成的關鍵期,往往決定中考以及高中理科學習潛力。

一部分學生由於自身天賦差距,在初二階段即已宣告分流,另一些同學雖然度過這一門檻,但過門檻的方式大有不同,優秀的孩子利用這次難度提升的契機,完成思維方式的轉變升級,而另一些學生知識硬記了一些解題模型,而不是自主思維能力,到了高中后成績往往出現較為明顯的退步。

一些樂於問問題的學生,同樣也有這種問題,即遇到問題第一時間不是深度思考尋求解決,而是求助老師和同學,看似用功但成效並不明顯,問問題是好習慣,但帶著想法問才是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