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傳統認知里,老年人想要健康長壽,就得早睡早起、規律鍛煉、積極社交,把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可你知道嗎?最近的研究卻提出了一個新奇觀點:老年人在某些方面越 “懶”,反而越健康。這聽起來是不是和我們以往的觀念大相徑庭?別急,今天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一、午後小憩的愜意時光
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的沙發上。李大爺像往常一樣,慢悠悠地走到沙發前,躺了下來,準備開啟他的午睡時光。只見他拉上遮光窗簾,房間裡瞬間暗了下來,他愜意地閉上眼睛,不一會兒,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可別小瞧這看似普通的午睡,它對老年人的健康有著諸多益處。研究表明,午睡能讓老年人的大腦得到充分休息,就像給電腦重啟一樣,讓大腦重新煥發生機,進而改善記憶力。曾經有位醫學專家做過一個實驗,他挑選了兩組年齡相仿、身體狀況相似的老年人,一組每天午睡 30 分鐘左右,另一組則不午睡。一段時間后,通過認知測試發現,午睡組的老年人在記憶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表現,明顯優於不午睡組。
午睡還能緩解老年人的焦慮和抑鬱情緒。想像一下,忙碌了一上午,精神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午睡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疲憊的心靈,讓情緒變得更加穩定。不僅如此,午睡時,身體的代謝速度會減緩,血壓和心率也會相應降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病風險。
當然,午睡也是有講究的。時間和頻率因人而異,但一般建議在下午 1 點到 3 點之間午睡,每次不超過 30 分鐘。這個時間段,人體的生物鍾處於一個相對疲憊的狀態,此時午睡,能更好地恢復精力,而且不會影響晚上的睡眠。
二、社交 “減法”,為心靈減負
王奶奶最近可有些煩惱,小區里的老年活動不少,可每次參加完,她都覺得特別累。原來,有些活動中的人際摩擦讓她倍感壓力,本想放鬆心情,結果卻適得其反。深思熟慮後,王奶奶決定減少參加這些讓她不愉快的活動。
社交活動對老年人來說,本是獲得樂趣、支援和歸屬感的重要途徑,可並不是所有社交活動都有益。有些社交場合,可能會因為意見不合、攀比等原因,給老年人帶來壓力、衝突和負面情緒。就像王奶奶參加的那些活動,不僅沒讓她開心,反而增添了煩惱。
研究表明,減少不必要或不愉快的社交活動,能降低老年人的壓力水準。當壓力減輕,身體的免疫系統也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而且,心情愉悅了,情感幸福感也會隨之提升。這並不意味著老年人要完全孤立自己,而是要學會篩選社交活動,選擇那些能夠給自己帶來正能量和滿足感的,比如和知心老友相聚聊天,參加興趣相投的社團活動。
三、“數位禁食”,回歸生活本真
趙爺爺是個十足的 “手機迷”,每天不是刷短視頻,就是看新聞資訊,眼睛常常感到酸澀,晚上也睡不好覺。在家人的建議下,他決定嘗試 “數位禁食”,每周選一天,把手機放在一邊,遠離這些科技設備。
“數位禁食”,簡單來說,就是限制使用手機、電腦、電視等科技設備的時間,減少對它們的依賴和干擾。如今,科技產品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年人也不例外。但過度使用這些設備,會分散老年人的注意力。你看,趙爺爺刷手機時,常常被各種資訊吸引,一會兒看這個,一會兒看那個,很難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而且,長時間盯著螢幕,對視力的損害也很大,還會打亂睡眠週期,導致失眠等問題。
而 “數位禁食” 就像給生活按下了暫停鍵,讓老年人能夠更加專注於當下。在 “數位禁食” 的這一天,趙爺爺可以靜下心來,看看窗外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以和家人聊聊天,增進彼此的感情。這樣不僅保護了眼睛健康,還能促進生物鍾的調節,讓身體的各項機能都能更好地運轉。“數位禁食” 不需要完全戒掉科技設備,合理安排使用時間,在使用前後進行適當的放鬆,就能享受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又不被其困擾。
四、日常輕運動,活力悄悄來
張大爺已經 70 多歲了,雖然很想鍛煉,但那些高強度的運動他實在吃不消。於是,他選擇了每天在小區里散步,天氣好的時候,還會種種花、做做家務。沒想到,堅持一段時間后,他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好了很多。
運動對老年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增強體力、柔韌性和平衡感。但不是所有老年人都能堅持嚴格的鍛煉計劃,或是參與高強度運動。這時候,像張大爺這樣選擇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日常運動,如散步、家務、園藝等,就是個不錯的辦法。
這些日常運動看似普通,卻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研究表明,它們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死亡風險。就拿散步來說,它能促進血液迴圈,讓身體各個器官都能得到充足的養分;做家務時,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能得到鍛煉,比如彎腰掃地能活動腰部,擦拭傢俱能鍛煉手臂力量;園藝活動中,挖土、澆水、修剪花草,既能鍛煉身體,又能親近大自然,讓人心情愉悅。而且,這些日常運動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每天輕鬆做一點,就能讓身體保持活力。
五、沉浸休閒,滋養心靈之花
劉奶奶退休後,愛上了繪畫。每天下午,她都會坐在窗前,鋪開畫紙,拿起畫筆,沉浸在繪畫的世界里。在這個過程中,她會思考色彩的搭配、畫面的構圖,每完成一幅作品,都能讓她收穫滿滿的成就感。
休閒活動,如閱讀、寫作、繪畫、音樂等,對老年人來說,是充實生活、發揮潛能、享受興趣的重要方式。當老年人沉浸在這些活動中時,會進行深度思考,激發創造力,表達內心情感。就像劉奶奶繪畫時,她的大腦在不斷運轉,構思著畫面,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通過畫筆展現出來。
研究表明,休閒活動還能保護老年人的大腦健康,促進認知能力的提升。當我們閱讀一本好書時,會跟隨作者的思路,思考書中的內容,鍛煉思維能力;學習音樂,能刺激大腦的聽覺中樞,提高記憶力和注意力。而且,參與這些休閒活動,能讓老年人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提高生活滿意度。休閒活動沒有固定的規則和標準,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由選擇,盡情享受其中的快樂。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