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進去的酒,多長時間才能在身體里分解完?
更新于:2025-03-25 23:30:47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會在身體里經歷消化過程,期間身體會分泌各類消化酶參與其中,像澱粉酶、脂肪酶等,分別對食物里的澱粉、脂肪進行消化。酒也不例外,其主要成分酒精進入身體後,會率先在肝臟中被肝臟的乙醇脫氫酶分解成乙醛,接著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進一步分解成乙酸,最終化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就像沿著一條既定的“生產線”完成轉化流程。

要清楚一點,一個人從出生起,肝臟中乙醇脫氫酶與乙醛脫氫酶的數量是固定的,一生當中不但不會增加,還會隨著年齡增長不斷減少。正因如此,若一個人體內這兩種酶數量多,那分解酒精的能力就強,酒量也就大,反之酒量則小,可見酒量大小是天生的。

有人或許會疑惑,為何之前不喝酒或者只能少喝點酒的人,多喝幾次後酒量會不斷增大呢?其實,這不過是藉助酒精的不斷刺激,把肝臟中原本處於休眠狀態的兩種酶啟動了而已,等兩種酶全部被啟動,也就觸碰到了酒量的極限。同樣的道理,有些人原本酒量很大,可慢慢地酒量卻不斷變小,這是因為體內的兩種酶隨著年齡增大或者肝臟損傷不斷減少造成的,如同動力源不斷“枯竭”一般。

了解這些知識后,便能明白喝了酒在身體里多久能分解完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分解速度快些,有人則需要很長時間。

有研究表明,肝臟每小時最多只能分解10克左右的酒精,也就是說喝的酒越多,所需的分解時間越長。比如一兩38度的白酒含酒精大約20克左右,那至少需要2個小時才能被完全分解,要是喝了4兩,完全分解時間至少得8個小時。需要注意的是,這隻是分解酒精所需的最短時間,要是酒量小的人,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成倍增加,就像負重前行的腳步會更遲緩一樣。

所以喝了酒之後,至少一天內千萬別開車,一定要堅決做到“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而且最好能不喝就不喝,早戒早受益。要知道酒精在乙醇脫氫酶作用下分解產生的乙醛是一種強氧化物,它對肝臟以及全身各組織器官都會像“小怪獸”般造成不良刺激,進而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對肝臟的損傷尤為嚴重。

而長期喝酒的人即便戒了酒,肝臟受到的損傷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修復,要是肝細胞損傷嚴重,那是沒辦法修復的。研究顯示,長期喝酒年限在10年以下的,戒酒後肝臟大約需要至少一年時間才能恢復到不喝酒前的狀態,若喝酒年限在10年以上,恢復的時間至少需要3年以上,且其中發生的不可逆損傷將終生存在,彷彿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傷痕”。酒還是不喝為好,要知道根本不存在安全的飲酒量,想不被酒傷身,唯一的辦法就是一口都不喝,如同為健康築牢一道堅固的“防線”。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