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魯克:那些一事無成的人,工作起來更賣力
更新于:2025-03-26 09:09:58

 ★ “如果說卓有成效有唯一“秘訣”的話,那就是聚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把要事放在第一位,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 ……這就是那些能“做很多事”(而且顯然是很多困難的事)的人士的“秘訣”。他們一次只做一件事。他們最終花的時間反而比其他人少得多。而那些一事無成的人,往往工作起來更加賣力。”——彼得·德魯克。

01

一次只做一件事

之所以需要聚焦,既是因為管理者工作的本質,也是因為人的本質。其中有幾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原因之一是, 管理者應該做出的重要貢獻太多,而時間總是不夠。

對管理者貢獻的研究發現該做的重要任務實在是太多了,而對管理者時間的研究則發現,管理者真正用在有所貢獻的工作上的時間又實在是太少了。一個管理者把自己的時間管理得再好,大部分時間仍然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因此,時間不足這個問題始終存在。

原因之二是,一個管理者越是聚焦於向上的貢獻,就越是需要完整的大塊時間。

他不再只是一味埋頭苦幹,而是想要真正取得成果,那就要在某些領域做出持久的努力,這些努力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開花結果。然而,管理者要想擁有少至半天、多達兩周這樣的時間的話,必須自律,要有對他人說“不”的決心。

原因之三是,管理者越是努力用人之長,就越會意識到,他需要把所有人的長處聚焦在重大的機會上。 這是取得成果的唯一途徑。

原因之四是,聚焦也是這樣一個事實的要求:對大多數人來說,即使一次做好一件事都很難,更不用說做兩件事了。

人類確實多才多藝,堪稱一種“多用途工具”。但是,把人類的範圍廣泛的創造力用起來的方法,是將大量的個體能力集中在一項任務上。這就是把所有才能用於一項成就的聚焦。

我們認為同時把許多球拋到空中只是馬戲團的節目,這是對的。然而,即使是馬戲團的雜耍演員,也只能做上10分鐘左右。超過這個時間,球就會紛紛落地。

當然,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有些人在同時進行兩項任務時,因為工作節奏產生了變化,效果反而最好。然而,這樣做的前提是,他們要在兩項任務上都花上足夠的時間。我認為,很少有人能同時把三項主要任務做得很出色。

莫札特是個例外。他似乎可以同時創作多部作品,而且都是傑作。但他是為人所知的唯一例外。其他多產的一流作曲家,例如巴赫、亨德爾、海頓或威爾第,都是一次創作一部作品。他們在完成一部作品之前不會開始下一部,或者,他們在暫停一部作品並把它丟進抽屜之前,不會開始下一部作品。

幾乎沒有人是“管理者中的莫札特”。 聚焦之所以必要,正是因為管理者面臨太多的任務,都需要及時完成。 一次只做一件事,意味著可以快速完成這件事。一個人能夠集中的時間、精力和資源越多,他能完成的任務的數量就越多,種類也越多。

這就是那些能“做很多事”(而且顯然是很多困難的事)的人士的“秘訣”。他們一次只做一件事。他們最終花的時間反而比其他人少得多。

那些一事無成的人,往往工作起來更加賣力。

首先,他們低估了任何一項任務所需要的時間。他們總是期望一切都會順利進行。然而,正如每個管理者都知道的那樣,沒有什麼事總是順利進行的。意料之外的事總是發生——實際上,人們唯一可以自信地期待的事,就是意外,而且基本上不會是讓人高興的意外。

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會在實際需要的時間之外留出一定的餘地。其次,一個典型的(也就是不那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試圖趕時間,而這隻會讓他更加落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會拚命趕時間。他們步伐不快,但是穩步前進。最後,一個典型的管理者試圖同時做幾件事。因此,對於每個專案中所需完成的每項任務,他始終沒有安排出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時間去完成它,而其中任何一項任務如果遇到麻煩,整個專案也就會隨之泡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要幹很多事,而且要幹好。因此,他們聚焦。他們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以及組織的時間和精力集中起來, 一次做一件事,而且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02

擺脫過去

管理者聚焦的第一條規則,是停止今天已經不再有成效的活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會定期評估自己和下屬的工作計劃,問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之前我們沒有做這項活動,現在會去做嗎?”如果不是斬釘截鐵地回答“會”,他們就放棄或大幅縮減這項活動。至少,他們確保不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遺留下來的不再有產出的活動中。他們立即把優質的資源(尤其是稀缺的人力資源)從昨天的這些任務中抽出來,投入到明天的機會上。

無論管理者喜歡與否,他們總是在挽救過去。

這難以避免,因為今天是昨天的行動和決策帶來的。可是,無論一個人頭銜或級別多高,他也無法預知未來;他在昨天的行動無論多麼勇敢,他在昨天的決策無論多麼明智,到了今天,都難以避免會變成問題、危機和蠢事。然而,管理者的特定工作,無論他是為政府、企業還是其他機構評估所有項目和活動,淘汰其中不能證明其生產力的,這對激發創造力有奇效,即使是在最殭化的官僚機構中也是如此。

杜邦公司一直都比世界上其他大型化學公司發展得更好,主要是因為它在一個產品或流程開始衰敗之前就放棄了該產品或流程。杜邦公司不會將稀缺的人力和財力資源投入到捍衛昨天的工作中。然而,在化工行業內外,大多數其他企業依據的卻是這樣的原則:“老工廠只要高效率運營,就永遠有市場。”或者:“我們靠這個產品起家,所以有義務一直為它尋找市場。”這些公司一邊將其管理者送去參加關於創造力的培訓班,一邊抱怨沒有新產品。這兩件事杜邦公司都沒有做,因為它忙於製造和銷售新產品。

除舊以迎新是普遍存在的需求。比如,可以合理地推測,如果1825年左右就存在交通部這樣的政府部門的話,那麼我們今天還會用公共馬車,當然已經國有化了,依靠政府提供巨額補貼,而且還會有一個奇妙的研究專案,叫作“馬匹重新培訓”。

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每一項對明天有益的任務,也沒有足夠的人才去抓住所有的機會,更不用說還需要時間和人才去處理總會出現的問題和危機。

因此,必須做出決策:哪些任務值得優先考慮,而哪些任務不太重要。 做這個決策的關鍵在於是誰在做決策——是管理者在做決策.還是壓力在做決策?如果管理者只是根據已有的空餘時間來安排任務,基於已有的可用人才來捕捉機會,那其實就是壓力在做決策。

如果是壓力代替了管理者在做決策,那麼可以預見,重要的任務會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沒有時間將決策轉化為行動,而這是任何一項任務中最耗時的環節。一項任務只有成為組織的行動和行為的一部分,才算最終完成。

差不多可以這樣說,除非組織中人人都能以某一任務為己任,除非人人都接受了以新方式來做已有工作(或者認可必須做新工作),除非人人都能將管理者“已完成”的項目轉化為他們的日常工作,否則任何任務都不算最終完成。如果因為沒有時間就忽略這些,那麼之前所有的工作和努力就都白費了。

如果管理者不能聚焦,不能設定事項的優先順序,就不可避免會導致那樣的後果。

如果根據壓力來確定事項的優先順序,可以預見還有另一個後果:高層管理者的工作根本無法完成。因為他們的工作不該是解決來自昨天的危機,而是創造不同的明天,而眼前的壓力總是迫使高層管理者去解決來自昨天的危機,而覺得創造明天這樣的工作可以拖一拖。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高層團隊一旦被壓力牽著鼻子走,就會忽視只能自己做、別人做不了的工作,也就是向外看。 它注意不到組織外部發生的情況。因此它將和外部脫節,而唯一產生成果的地方在外部。壓力總是迫使管理者更重視內部而非外部,更重視已經發生的而非未來,

更重視危機而非機會,更重視眼前的、顯眼的事物而非真正的現實,更重視緊急之事而非緊要之事。 然而,真正要做的不是設定優先事項。這很容易,每個人都能做。難的是設定“劣后”事項——即決定哪些任務不去做——並堅決實施。這才是很少有管理者能做到聚焦的原因。

經驗告訴大多數管理者,推遲的任務往往就被放棄了。對許多人來說,如果一個項目沒有一開始就做,過了一段時間也不會想做。推遲到任何時間點,一般都是錯的。設置正確的時間點對任何工作取得成功都很重要。如果是五年前就該做的事情,五年後再去做,肯定會遇到挫折和失敗。

把一項任務設定為劣后事項不是件愉快事,因為每一個劣后事項都是其他某人的優先事項。更容易的事情是擬訂一個優先事項清單,但同時作為對沖,把清單之外的每件事情也做上“一丁點兒”。這樣做讓每個人都高興,而唯一的缺點則是一事無成。

對優先事項的分析,可以說上很多內容。然而,就設定優先和劣后事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智識上的分析,而是勇氣。

03

不是分析,而是勇氣

下面是一些設定優先事項的真正重要的規則,其中起作用的主要不是分析,而是勇氣:

選擇未來,而非過去

聚焦於機會,而非問題

選擇自己的方向,而非隨大流

設定能夠帶來改變的,高遠的目標,而非“安全”與容易的目標

許多研究發現,科學家的成就,至少在愛因斯坦 、尼爾斯 · 玻爾 或馬克斯 · 普朗克 這些天才之下的成就,與其說取決於他們的研究能力,不如說取決於他們追求機會的勇氣。 科學家如果選擇那些更能快速成功而非挑戰更大的研究項目的話,不太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他們可能會取得大量的雞毛蒜皮的成果,但不太可能有新的物理學定律和概念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卓越成就將歸於那些根據機會選擇研究項目的科學家,對他們來說,其他標準會影響某個專案是否入圍,但不會決定某個專案是否獲選。

同樣,在商業領域,成功的公司不是那些致力於在其已有產品線中開發新產品的,而是那些瞄準新技術或新業務進行創新的。 一般來說,如果是做新的事情,做小事和做大事的風險性、艱巨性和不確定性其實差不多。 轉化機會比解決問題能帶來更大的成果,因為解決問題最多只是恢復到之前的水準。

優先與劣后事項必須根據現實進行調整。 例如,沒有一位美國總統能夠在事態變化之下堅持不變自己的優先事項。 事實上,一個人完成某個優先事項之後,其他事項的優先順序通常會改變。

換句話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只全力以赴投入他現在聚焦的一項任務。 然後,他評估形勢,選擇當前最重要的下一項任務。

所謂聚焦,就是有這樣的勇氣: 根據什麼是真正重要的、第一位的,自己做出關於時間和事件的決策。 管理者只有聚焦,才有希望不被時間和事件牽著鼻子走,而成為它們的主人。

@THE END

22條創業軍規
22條創業軍規
2025-03-29 02:34:11
人際交往的10個原則
人際交往的10個原則
2025-04-03 00:58:34
18種常用的思維
18種常用的思維
2025-04-03 0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