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認知人生的40大模型 | 第5期:刻意練習(建議收藏)
更新于:2025-03-26 14:47:45

刻意練習

無論是學習小的生活技能,如打球、開車、彈琴、烹飪,還是提升關鍵的工作能力,如寫作、銷售、程式設計、設計,都離不開 大量的練習 。但是,我們通常對練習有很多誤解。

— 練習就是不斷重複嗎?

— 不是。

不斷重複只是“天真的練習”,無法帶來進步。“ 正確的練習 ”,需要好導師、有目標、有反饋……

什麼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 (Deliberate pracice,DP),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K. Anders Ericsson)提出的學習方法,他發現:決定偉大水準和一般水準的關鍵因素,既不是天賦,也不是經驗,而是 刻意練習的程度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實驗證明,天才的能力並非生而有之, 訓練可以創造我們以前並未擁有的技能

在最發達的行業或領域,每一代人都將他們從上一代人那裡學到的經驗和技能傳承下去,他們的訓練方法令人驚訝的一致。

練習遵循著非常相似的一系列原則,這種練習,就是刻意練習。它是一種 有目的的練習 ,而且知道該朝什麼方向發展,以及怎樣去達到目標。

刻意練習的內容

艾利克森1993年提出刻意練習的時候,就強調它和機械重複及玩耍互動不同。簡單重複、隨隨便便,不會帶來進步,就像吃一萬小時飯不會成為美食家,說一萬小時的話不會成為演講家。

他把 刻意練習 總結為以下 要點 並提出對應的 自檢問題

避免自動完成

自檢問題: 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識地刻意提升,還是在自動完成?

離開舒適區

自檢問題: 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離開了你的舒適區域,讓你覺得需要付出額外的學習和努力才能做好?

犧牲短期利益

自檢問題: 有多長時間,你沒有為了訓練而犧牲短期績效?

大量重複性訓練

自檢問題: 你在多大程度上,對某一項能力進行了大量重複性訓練?

持續地獲得反饋

自檢問題: 在我想刻意練習的領域,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得到反饋?

刻意練習的特點

刻意練習發展的技能

刻意練習發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經想出怎樣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經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方法的技能。訓練的方案應當由導師或教練來設計或監管,他們既熟悉傑出人物的能力,也熟悉怎麼樣才能最好地提高那種能力。

發生在人們的舒適區之外

刻意練習發生在人們的舒適區之外,要求學生持續不斷地嘗試那些剛好超出他當前能力範圍的事物。因此,它需要人們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一般來講,這並不令人心情愉快。

包含得到良好定義的目標

刻意練習包含得到良好定義的目標,不是指向某些模糊的總體改進。一旦設定了總體目標,導師或教練將制訂一個計劃,以便實現一系列微小的改變,最後將這些改變累積起來。從業者能夠看到他的表現通過練習得到提高。

是有意而為的

刻意練習是有意而為的,也就是說,它需要人們 完全關注和有意識的行動 。簡單地遵照導師或教練的指示去做,還不夠。學生必須緊跟他練習的特定目標,以便能做出適當的調整,控制練習。

包含反饋以及調整

刻意練習包含反饋,以及為應對那些反饋而進行調整的努力。在練習的早期,大量的反饋來自導師或教練,他們將監測學生的進步,指出存在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必須學會自己監測自己。這種自我監測,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徵。

產生又依靠心理表徵

刻意練習既產生有效的心理表徵,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徵。提高水平與改進心理表徵是相輔相成的,兩者不可偏廢。隨著人們水準的提升,表徵也變得更加詳盡和有效,反過來使得人們可能實現更大程度的改進。

著重關注過去獲得的技能

刻意練習通過著重關注過去獲得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於有針對性地提高那些方面,並且幾乎總是包括構建或修改那些過去已經獲得的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逐步的改進最終將造就卓越的表現。